APP下载

农村薄弱初中仿写式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1-16孔叶红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文本作文

孔叶红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活动内容即在于“听、说、读、写”。如果把它视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其中“听与读”属于知识素材的“吸收”环节,在历经大脑的“储存与加工”后,“说与写”则是知识产品的“输出”现象。而“说”是语言表达形式,“写”是融“手、口、眼、脑”为综合一体的书面表達形式。两相比较起来,后者更能从根本上体现学科活动的能力与素养。写作教学的内涵、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尤其在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把学生真正引向“善思乐作”的良性发展之路呢?笔者立足“仿写式读写结合”写作教学这个角度,试简述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

一、简析仿写式读写结合的内涵及其意义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不仅如此,语文课标中还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读写结合”中学用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仿写”写作教学,这不仅是语文学科活动的应有之义,还是切实培养并逐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际需要。究竟什么是“仿写”呢?顾名思义,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所学范文,以教材“例子”语篇为主,也可是课外读物,从立意、构思、布局或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开展作文训练和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总体说来,仿写可分为“全仿”和“点仿”两大基本类型。那么,仿写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集中地体现在“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吸收阅读元素,为写作活动不断地积累原始素材;二是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与意识、行为与习惯;三是有利于降低“纯阅读、纯写作”教与学的难度,逐步增强学生写作精神和成功信念;四是有利于在“读写互动”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双赢”效益。

二、对初中语文仿写式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仿写”是作文教学的良好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生本学主”指导下,善于从“文本题材、结构形式、语言词句、表现手法”等方面引领,有利于构建“读写互动”的写作教学模式。

1.善于在“文本题材”仿写中进行作文教学

所谓“题材”,顾名思义,即是指在作品主题既定的前提下,为了集中表现这一主题而选用的写作材料。它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要素。广义上的写作题材,不仅包括已有的书面材料,还包括既成作品中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从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不会选材或者选材不准”是初中生“作文难、难作文”的重要因素甚至首要因素。有鉴于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仿写式”作文活动应当从文本题材仿写开始,以切实有效地打破“难教与难学”现状的困惑和窘境。比如,在“人物事件”类作文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题材”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了《我的老师》这一范文。作者魏巍写的是自己生命中“最难忘的”老师——蔡芸芝先生,通过她“从不打骂”的故事以及“观察蜜蜂、初次尝蜜”“回忆背诗”“写信鼓励”“梦中寻师”等平凡事件的详与略的描写,让一个“温柔善良、可亲可近”的老师呈现在读者眼前,表现了对老师的感恩和赞美。教师通过讲读与分析,引导学生产生一种“代入感”,以相关情境来联系自己——自觉主动地回忆起发生在“我与老师”之间的故事。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学生都获取了相应的选材感悟。

2.善于在“结构形式”仿写中进行作文教学

一篇完整意义上的文本语篇,往往由“材料、结构和中心思想”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血肉”,思想是“灵魂”。被誉为“骨架”的结构,即是指文本“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在“内在联系与外部形式”上的统一,就是通常所说的“谋篇布局”手段。文本结构形式往往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分论点列述式”和“对照式”等四种。这是令人可观可感的外在形象,对文章“美与美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材具有无可比拟的“例子”特质,教师善于以“例子结构”来引领学生仿写,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以《醉翁亭记》为例。这一流芳百世的经典语篇,采用“镜头剪辑”的方式——“写醉亭处,引出人事;写山中景,述说玩乐;写滁人游,太守宴饮;写暮醉归,托出主旨”,向读者展示出一个个不同的具体场景,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解析本文结构形式,接着说明这种结构形式在应用上的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结构形式学习仿写。既可激发“读写互动”情趣,又能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目标。值得强调的是,学习某一结构形式,须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收获“熟能生巧”的实质性效果。

3.善于在“语言词句”仿写中进行作文教学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或外壳)”,是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最直接表现。它具有“指向性、描述性、逻辑性”等基本特性和功能。对于优秀或者成功的文学作品来说,“语言特色”是各具风格的,同时也是显现作者独特个性和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说来,教材“例子”语篇都是历经选择和淘洗的,每一个作品的语言在“结构和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这些优质资源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对于训练学生仿写、提升学生作文语言能力,始终具有无与伦比的“借鉴”作用。以朱自清笔下的《春》为例。这一经典作品的语言特色,集中地体现在——“诗意化浓”“通俗易懂”“善用修辞”“叠词丰富”,不仅可读性很强,濡染力也很强。比如,在文本最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通过“比喻式、拟人化”手法形成的排比段结尾,以“画龙点睛”之笔总写春天,在顺序上耐人寻味,描写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更能传递一种“味道极正且醇厚”的情致。教师以此为抓手引领仿写,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课文语言特点,并能进一步把握语言在表达手法上的实质性应用。如此而为,对于培养仿写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4.善于在“表现手法”仿写中进行作文教学

什么是文章的“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说,即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处理和表达思想感情上所使用的、具有个性化的语句组织方式。文章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并非相同的概念,表达方式与文章体裁颇有些相似之处,常用的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五种类型。而表现手法不是这样,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先抑欲扬、点面结合、首尾呼应”等皆属此类。以散文为例:倒叙表现手法在于“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平叙表现手法在于“花开多朵,各表一枝”,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在于“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在初中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在教材阅读中引导学生在学会、理解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仿写与应用,无疑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信念。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例。该文主要地体现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既包含作者对“仕途的否定和鄙弃”之意,也表明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仿写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会与实践”,努力攫取“学用结合”的实质性效果。

三、基本结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某个角度和某种意义上,“模仿写作”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一种发展性过程。理论和实践表明,“仿写式读写结合”对于农村薄弱学校作文教学来说,是融“智慧与艺术”于一体下的实质性选择,我们应为之贡献心智和力量。

(本文系2020年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第十一期“个人课题”《农村薄弱初中仿写式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Ma4365号)

[作者通联:南京市红太阳桠溪中学]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文本作文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