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现状研究

2020-01-16陈哲姚天锋宋源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南京210095

化工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易制毒危化品化学品

陈哲 姚天锋 宋源(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95)

0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地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现状十分严峻,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的危化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调研,依据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此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1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现状

1.1 实验室危化品定义

实验室危化品顾名思义,是指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教学、科研及其他在实验室的各项活动中使用的危险化学试剂的总称。包括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和非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其实几乎所有的化学品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危险,都可以对人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危害的形式包罗万象,包括皮肤直接接触危害、吸入挥发气体危害、误食用危害等等。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实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类管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更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

1.2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实验室危化品分为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和非管制类危险化学品,这些危化品大多都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和毒害性,有的甚至还可以致癌。管制类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易制爆化学品。易制爆是指化学品可以作为原料或辅料而制成爆炸品的性质。易制爆化学品通常包括:强氧化剂,可/易燃物,强还原剂,部分有机物。易制爆化学品的特性是可以作为爆炸品的制作原料,在震动、撞击、高温等条件下易爆炸,如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锌粉、30%过氧化氢等。此类化学品在吸入、口服或接触皮肤时有毒害,使用时应戴手套,若不慎接触皮肤后应立即用大量指定液体冲洗,且使用后必须妥善清除。具体可以查阅2017年由公安部编制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

(2)易制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定义是指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此类物质都是国家规定管制的。在2012年9月15日前,我国分别列管了三个大类总共24个品种,第一类是制造毒品的主要原材料,二类和三类主要是制造毒品配方剂。其实易制毒化学品就是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原料和配剂,既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流入非法渠道又可用于制造毒品。易制毒化学品特性具有腐蚀、易制毒等特性,并在贮运和使用过程潜伏着极大事故隐患的化学物,如硫酸、盐酸、无水乙醚、甲苯、丙酮等。

(3)民爆类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定义是是指非军用爆破器材、爆炸物品。包括各类炸药、导火索、导爆索、雷管、起爆药和爆破剂;烟火剂、黑火药、民用信号弹;还有就是国家公安部认为需要管理的其它爆炸物品。民用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特性是易发生爆炸,并在贮运和使用过程潜伏着极大事故隐患的化学物,如硝酸铵、苦味酸等。

(4)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均是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化学品,全部包含在2015版剧毒化学品目录中。包括天然毒素、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还包括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具有急性毒性化学品。常见的有叠氮化钠、氧化汞、氯化汞、氰化钾、氰化钠等[1]。

2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现状

2.1 存在着薄弱环节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对危化品的管理仍处在较薄弱的状态,尤其是实验室危化品的存储、使用、流转仍缺乏管理力度,对危化品管理的制度仍缺乏执行力,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仍不够重点。目前,随着国家对高校的科研和教育的关注不断加深,高校的规模以及师生人数都在不断的扩张,相应的实验室仪器和药品数量都在成倍的增长。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这给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2]。

2.2 缺乏制度规范

高校中的危化品尤其是管制类危化品的管理基本上都采用国家相应的法律作为总体管理框架,但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策略少,导致头重脚轻,水土不服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度上基本上仍沿用十几年前管理制度与模式,较为松散,存在不少遗留问题有待解决。同时在制度的执行上面缺乏一定的硬度,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老师为了科研而漠视管理制度的存在时有发生。

2.3 实验室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

危化品在实验室中的管理缺乏信息化的手段,主要表现在危化品数量不明、存放地点混乱、乱放混用现象明显等。使用登记填写不规范,对于使用的危化品缺乏行之有效的末端监控,不知道从柜子中拿出来去了哪里、用了多少、库存多少,从目前来看此为危化品管理中存在的最关键问题,即无法形成管理的闭环,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实验室填写危化品领用登记本是无法解决的。

2.4 安全防护意识不足

首先安全防护措施不足,一些高校实验室建筑结构陈旧,条件恶劣,实验室内没有足够或有效的排气设施。实验室场所(环境)本身安全度不高;有关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设备配备不足或存在缺陷等。另外,部分师生对安全防护不够重视,在实验中不穿戴实验服、不佩戴防护措施的现象时有发生[3]。

3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措施研究

3.1 健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学校良好形象,促进学校正常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建立完善危化品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应用标准化管理。建立标准化实验室,对危化品管理试行标准化模式,从头到脚规范师生的行为,规范危化品的管理,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效率也就会极大提高。二是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体现高校的管理能力,是高校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让高校更易赢得发展机会。三是高校关于危化品管理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的补充作用。规章制度的健全体现了高校对危化品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追责问责时发生效能。

3.2 加强管控措施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需加强管控措施,高校应集中采购,归口管理。在实验时应做到专人专管,入柜存放。平时使用需要多少就领取多少,同时做好领用记录,在学生使用危化品的过程中必须由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危险化学药品用完后,记录使用情况,剩余药品及时归还,并由实验管理老师上锁,保证危化品存放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减少其暴露在危险条件下的时间。

3.3 提升安全意识

树立高校学生实验安全意识迫在眉睫。要特别强调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加强对师生的危化品安全培训,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制定实验前安全研判,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督促实验人员安全规范操作,同时应确定每间实验室的负责人负责本房间所有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安全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解决学校突出的安全问题,促进科研、安全协调发展,不仅是政府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高校实验室要有责任感,要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出应有的努力,为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易制毒危化品化学品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浅谈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控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太仓市“警校协作”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社会化管理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