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医药在大健康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0-01-16覃丝马芸李铭
覃 丝 马 芸 李 铭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大理护理职业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3.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可追溯至汉晋时期,最早源出今位于我国西北河湟地带的古羌人。现主要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其中又以云南省的丽江为纳西族最为集中的聚居区[1],其有着独特的风俗及传统的民族医药文化,纳西族特色的诊疗法还被入选了云南省“非遗”传统医药名录[2]。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冲击,保护纳西传统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变得极为迫切,笔者通过对纳西传统民族医药的发展源流、现状进行梳理概括,从大健康时代视角来探讨对其传承的保护,为推进云南省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 纳西东巴医药概况
“东巴教”是纳西族最原始的宗教,其因与“祭司东巴”有关而得名。东巴教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以东巴教形成了东巴文字、经卷、仪式、音乐等各种文化活动和现象,被称为东巴文化。在被称为纳西文化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中便记载了宗教学、医学等内容,东巴经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关于自然与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形成了对疾病的独特诊疗理论和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因纳西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东巴教有密切关系,所以纳西族医药又称之为“东巴医药”[3]。
1.1 理论基础 有着“占卜民族”之称的纳西族,其医学思想的形成多与宗教、神鬼有关。如《白蝙蝠取经记》、《病因卜》和《巴格图》中记载了纳西族人民认为生病多因某种鬼神作祟导致,因此可用特有的占卜方法来诊断疾病;在《普迟五路》和《拉仲盘沙劳务》中也记载了纳西族人民对情志与疾病、饮食与疾病的认识[4]。据研究发现[5],除以上东巴经外,还有许多纳西族人民在长期诊疗疾病过程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传统医学知识分别被记载于《驱瘟疫鬼经》、《点龙王药经》和《玉龙本草》等古籍中。可见,这些对纳西医药文化记载的古籍反映出了古代先民已初步具备原始的医学理论基础。
1.2 初成体系 有研究发现[6-7],在原有的医学理论基础上东巴医药形成的理论体系大多数与本民族宗教、医药文化及民间习俗有关,其中指导东巴医学“天干、地支、金蛙八卦、精威五行”以及“东巴学说”的理论思想与现代中医理论中的“天干、地支、八卦、五行、阴阳学说”等内容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1.3 诊疗特色 毛龙发等[8]对纳西医学诊疗疾病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纳西族采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诊疗,如通过观察头发根部判断患者的气血盛衰、观察眼球判断肝肾等功能,或观察耳轮、舌唇、牙齿、指甲、脸色以及小便等,并结合问诊切脉来作综合判断。在东巴经书《崇搬图》中记还载了用针灸、按摩治疗内科疾病以及用缝合法治疗刀伤、用放血法治疗血肿等。有研究发现[9]东巴医药除了可治疗内科、外科等病症外,对改善身心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1.4 用药特点 《玉龙本草》是一部纳西族药物典籍,其记载了约328种药物,包括常见草药及动物的脏腑及排泄物等[10],如纳西族药岩白菜、竹红菌等为临床常用之品,珠子参为供外国宇航员使用;云南红豆杉富含具抗癌活性成分的Taxol,其含量为世界其它红豆杉种之首[11-12]。有研究发现[13],东巴医药用水牛角配合方药辨证治疗骨质增生效果显著。在运用的剂型上常以药物制成汤剂、酒剂、散剂等,而在纳西族饮食中又以酒剂常见,其中药酒的使用便体现了药食同源的养生保健思想[14-15]。可见,东巴医药文化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就地取材、简便易行、药食同源等用药特点。
2 纳西东巴医药传承及发展存在的问题
东巴医药是云南少数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其传承及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东巴医药诊治体系不够完善 有研究[16]对《纳西东巴古籍注释全集》进行研究发现,东巴医药认为引起疾病的因素与自然、“鬼神”等有关,疾病的发展变化受时间或季节规律特点影响,但由于各种原因,其在对人体的组织结构、脏腑功能与疾病间的关系仍未能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可见诊疗体系的不完善对东巴医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2 纳西族民间医生无合法身份,导致东巴医药传习的断层 东巴医药与我国其它民族医学一样面临现代医学的冲击,且国家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据学者调查[17],目前我国只有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民族医开设国家考试。东巴医药民间多以师徒或父子相传的形式传承,一直以来很多纳西族民间医生没有合法的行医资格。在上世纪反对迷信的六十年代,东巴医药因被视为巫医而受大众排挤,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医行医困难,大部分只能参与邻里、家庭的民间诊治;加之对东巴医药的学习存在周期过长、诊治技艺繁杂、民间行医市场小、收入低等方面因素,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学习和传承这门传统医学,以上因素均限制了东巴医药的传承发展。
2.3 社会对东巴医药的认识不足,缺乏纳西族文化认同感 因有关部门的重视不够,缺乏宣传力度,多数人对东巴医药医理及其文化特色的认识不够深入,特别是古东巴医药中存在医巫不分的消极成分,影响了现代人对东巴医药的看法,致使东巴医药市场越来越狭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年轻人远离故乡,外出学习或打工,长期外出的年轻人不再穿戴纳西族服饰和跳纳西族歌舞,有些甚至忘记了纳西族传统风俗和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们中大部分人失去了纳西族文化气息的熏陶,缺乏对纳西族文化的了解,对纳西文化认同感也在逐渐淡化[18]。
2.4 东巴医药资源损毁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名贵的民族药材因受环境污染等方面影响导致失去了利于生长的土壤,造成民族药材的缺乏、药效不佳等现象普遍存在。除了民族药材资源的匮缺外,据调查发现[19],至今为止仍有2万册以上东巴经、东巴档案及相关文献流失于美、英、德等多个国家,这也是东巴医药文化资源严重流失的现象之一,对纳西族文化遗产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损失。
3 对策
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在山高水远、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因此,有研究[20-21]发现,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如可从增设相关资格考试,让纳西民间医者取得合法行医资格;建立传统民族医药协会制度,加强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力度;寻找民间确有专长的东巴医生,按比配给若干学徒,手把手传授医技;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开办纳西医药教育培训学校,或在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加挂“丽江纳西东巴医药学校”,通过院校教育,培养大批东巴医药传承人;以建设丽江市中医医院为契机,加挂“丽江纳西东巴医院”,让东巴医药走进国家开办的正规医院服务广大民众;深透研究整理东巴医药相关文献及古籍,充分挖掘其宝贵的医药资源和发挥其特色优势,打造东巴医药特色品牌;完善纳西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体系,重视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宣传和普及纳西族传统知识,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发挥东巴医药在各种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切实帮助解决纳西族人民及云南少数民族区域大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3.1 纳西东巴医药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对健康服务质量的不断追求,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战略;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体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云南“三张牌”,特别是“健康生活目的地”这张牌[22]。目前,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并已逐步形成全球最大的健康经济产业,并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3-24]。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将为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创造更多新的机遇。
3.2 依托战略发展机遇的政策支持,推进东巴医药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政策,在《“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云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重视纳西东巴医药的研究、挖掘、传承和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对东巴医药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来推进和创新其产品的研发,并针对民族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这一特点,研究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对全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推动旅游业品质提升、促进民族医药对外贸易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5-26]。
3.3 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民族医药人才培育体系 民族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较高。因此,应尽快完善对民族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人才的扶持和培育体系,将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师徒传承与院校教育相结合,培养大批东巴医药传承人。并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建立符合东巴医药的考核方式,给予民间医生合法身份,为其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为东巴医药长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4 创新民族医药发展模式,拓展东巴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田安宁等[27]到纳西族居住的村落进行了实地考查,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东巴医药内容丰富,涉及的民族药物广泛,可对药物资源普查、药物及方剂研究、临床应用和药品开发等及东巴医药的产业化产生积极影响和具体指导,如开发具有东巴医药特色的五味子酒、红花酒、玛卡酒等保健药酒[28];或结合中医、民族医药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拓展东巴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3.5 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业与饮食业的内在品质 由于海拔因素的影响,丽江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其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生长,也促进了东巴医药药食同源思想的形成。中国药膳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合理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业与饮食业的融合,如加大对《玉龙本草》中记载的民族药物进行研发;与高校合作,开设民族药膳专科;或定期不定期举办民族医药食疗营养师培训班,培养社会急需药膳人才。其次,开设东巴药膳馆,开办纳西族医药食疗科普讲座,倡导健康旅游、健康饮食养生新理念。通过融合纳西特色药膳等打造一流民族医药生态旅游景区,形成民族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路径[29]。
3.6 深化对外开放,促进东巴医药国际化发展 纳西族聚居地位于滇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在实施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有显著优势。纳西东巴医药可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借助地理战略优势,可作为内引外联的枢纽,实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利用各种合作渠道和资源,在民族医药交流、健康商贸会展、东巴医药联合研究(大量东巴经书遣留海外)、健康服务贸易、大健康外交、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和项目加强对外交流,加快民族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东巴医药国际化发展[30]。
4 小结
当前,大健康产业为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可根据自身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国家战略,积极发掘培育东巴医药产业、大力促进健康新业态和东巴医药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纳西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完善纳西族地区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纳西族地区健康扶贫工作、融入国家战略发展[31]。笔者对纳西东巴医药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依托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等对东巴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结合路径进行探讨,积极响应和推动实施“健康云南”发展战略,以加快推进东巴医药在大健康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