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内容规范和创新研究
2020-01-16梁竹枫
王 敏 梁竹枫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
一、短视频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内容规范建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5G时代的到来,使大众越来越习惯通过短视频方式获取信息。当下资讯呈现出多媒介融合传播的态势,传播内容呈现多元化、视觉化、个性化等特点,也使得受众对于资讯获取更加便捷,易于理解。受众获取信息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进入全民共同参与的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封闭垄断的态势,而呈现出开放、共享的态势。
新媒体时代受众话语权提升,受众与传播者交互性特征显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大众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问题,媒体平台存在大量同质化信息,普通受众在传播信息时,习惯于跟风传播,当下最热门的信息是什么就传播什么。普通受众在传播信息时,因文化水平、个人素质等原因限制,也存在为获取点击量散布虚假、不良信息的现象,视频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存在大量侵权问题,传播者对他人视频随意转载、抄袭,影响短视频市场的行为规范。
一条短视频资讯包含文字、声音、图像等,短短十几秒,受众可快速了解一个资讯内容,使得受众无需过多思考即可理解信息内容,受众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快速获取信息,对信息获取的耐心度降低。短视频资讯传播,无疑在形式上满足了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提高了信息获取速度。但媒体平台为迎合受众的碎片化“浅阅读”习惯,对信息进行剪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内容被动缩减,出现的标题式信息传播、片段式信息传播等“微传播”营造了“浅阅读”环境,使受众获取信息片面化,形成浅层具象的信息传播,使受众习惯于对内容不进行深入思考,在社会中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从社会发展与受众心理角度思考,互联网科技的进步给受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受众也已接受互联网带给其生活的便利,媒体仍应保持开放、共享、互动的新态势,更应加强各媒体平台监管机制,对于普通受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提升准入门槛,对于散布不良信息的自媒体平台进行严肃整治,加强对视频作者的版权保护。同时媒体工作者应积极合理运用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创作相关作品引导受众提升对获取信息内容的判别能力,提高资讯内容视听水准的专业化,给受众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众的综合素质,传播优质短视频内容。
二、短视频内容创新
(一)引导受众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慢节奏
当前短视频的内容日趋丰富多元化,短视频平台的功能性搜索日趋垂直细化的态势。在短视频内容中贴近日常生活的优质内容,广受追捧,其中美食类短视频、旅游类短视频吸引大量受众关注。美食类视频利用短视频较强的可观性和便捷性,向受众展示实用且可操作性强的美食,通过短视频展示美食制作流程,引导受众在线下空间烹饪美食,利用闲暇时间感受美食带来的心灵治愈。透过镜头将美食制作清晰化,将美食成品直观地展现给观众,让越来越多沉浸在外卖的受众,开始走入厨房感受烟火气,体会烹饪带来的生活乐趣。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用户所在位置的定位,对其推送当地特色美食的餐馆以及美食文化,寻觅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旅游类视频通过画面语言展现各地的风土人情,透过短视频领略美景,同时引导受众走入自然,卸下生活的压力,在旅途中感受生命的奥秘和心灵的解放。
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孕育出的新形式,短视频创作应借助短视频这种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受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的心理融入在短视频中,引导受众线上感受生活,线下体味生活,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功能性,将其融入受众的生活中,使受众能关注到生活本身。
(二)打造品味情感的用心之作
短视频通过背景音乐渲染、画面炫酷、事件奇特给受众带来较强的感官刺激,以此来吸引大量受众观看。但这种停留在“表象”的内容传播,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使受众产生浮躁的社会心理。短视频创作不应以噱头和华丽的包装为吸引点,而是应通过情感共鸣来唤起受众的感情需求。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其脱离传统媒体宏大叙事,关注与百姓相关的平民视角,抓住“情感”的突破口,“通过情感往来与受众进行沟通,对中国军人家国情怀的体现,放弃了传统媒体先进事迹的报道,而是通过军人与妻子孩子的离别或相见瞬间的捕捉来传递价值观”[1],既可塑造军人的英雄气概,又可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164短视频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受众已形成的信息获取习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在短视频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受众,充分利用文化载体,在传播内容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来简要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李子柒短视频以美食为依托,美食是与受众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链接,同时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追捧。李子柒短视频所呈现的美食制作环境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满足了受众对于自由和恬静生活的向往。古朴自然的视频风格与拍摄内容的贴近生活使受众自然而然地产生共情感和代入感,形成沉浸式体验。“乡村式生活场景易使观众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人的生活境界,李子柒的生活环境类同于陶渊明隐居的生活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3]将玄学的理念融入在平常生活中,展现诗意人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质量的短视频作品已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其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则是短视频未来创作的方向。
(四)开展线上教学与分享,引导普通受众制作精良短视频内容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短视频制作者输出的内容,通过适当的视听语言方式传递文化价值,传播正能量,但普通短视频制作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与审美素养,但不具备运用视听语言传递信息的能力,对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并不了解,导致制作的短视频不具可观性,甚至不能清楚表达其用意。因此,专业的短视频制作者一方面要提高原创视频内容的水准,也要制作与摄像、剪辑相关的教程,积极思考适合普通短视频制作者的方式,分享制作经验,从审美普及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提高受众的艺术感知。专业制作者可通过多类教程对普通制作者进行教学与分享。通过直接有效的教学和分享,不仅对普通制作者的制作能力与审美水平有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普通制作者对短视频深入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全民学习”氛围,使人人可参与的短视频创作成为一种审美素养的提升方式。
三、视听语言的精雕细琢
短视频作为当代一种流行的文化传播方式,应提高其审美价值,凸显视听语言的魅力。当前,短视频多在手机上采用小屏观看,宏大场面在小屏中有一定视觉影响,但运用特写、大特写、微距拍摄将事物精致化展示,会给观众更加清晰的认识。在特效设计上,应提高特效与画面内容的匹配度,而不是单纯地增强视觉效果。根据画面内容和主题进行合理的特效设计,这样一方面可增添画面丰富度,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帮助观众在短时间内理解视频内容。短视频时长有限,因此,一条短视频的主题内容相对单一,但并不代表在剪辑上是镜头的堆砌和简单的拼接,根据主题内容调整剪辑节奏、叙事手法,快节奏多维度叙事可增加观众兴趣,在极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眼球。再附之独特吸引人的音效音乐,从听觉角度刺激观众的感官,打造独具特色的短视频内容,而不是同质化机械的内容。
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体行业新生的传播形式,推进内容创新是重中之重,但是内容所依托的表达形式也应随之增强。视频相对于文字、声音更具可观性,创作者应积极运用视听语言的特质使短视频具备一定的审美性和可欣赏性,在追求便捷的拍摄和制作方式的同时,也应回归拍摄的本真,提高对画面语言的美感和声音与画面契合度的追求。
良好的短视频内容规范和优质的短视频内容是社会共同的期望。无论是短视频平台、专业短视频创作者,还是普通受众都应积极参与在内容规范和创新中,打造以“内容为主,形式为今”的短视频,使短视频成为更具审美价值、文化内涵的精神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