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思考

2020-01-16易开发肖建东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政协委员人民政协主体作用

易开发 肖建东

(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政协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关键在于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到“坚持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这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1]。为此,应加强政治认同,使政协委员自觉担负责任;坚持理论引领,使政协委员有思想理论指导;注重本领提升,使政协委员具备发挥好主体作用的能力;强化制度建设,使政协委员的履职尽责和成长发展有坚实的保障。

一、政治认同: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

对于一个政治组织来说,永葆生机与活力,实现不断发展,就必须获得政治成员的政治认同,使政治成员有意愿参与政治实践并为之贡献力量。而政治认同的确立就在于政治成员对政治组织形成政治认知、产生情感归属、实现价值契合。

(一)推进认知生成

毛泽东指出:“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2](P291)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对一个政治组织的认识首先来源于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感觉和知觉,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政治组织的宣传教育。这样,政治成员会生成一种较为浅显的政治认知,并暂时存储在大脑中成为印象或记忆。其中,这种认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成员对这个政治组织的认知,二是政治成员对其自身与这个政治组织关系的认知。加强政协委员的政治认同,首先就应该以一种外部要求或者强制规定的形式让政协委员生成一种明确的政治认知。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等方式使政协委员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政协的历史、地位、性质、主题、时代任务、基本职能、价值属性、规章制度等;另一方面,使政协委员明确认识自身在政协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担当的历史使命等。如此,政协委员将对政协组织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明确知道政协是什么、政协委员是什么、政协委员要做什么等。

(二)深化情感积累

初步的感性认知还不能立即使政治成员形成稳固的、有意识的政治认同,还需情感的催化,即需要政治成员对政治组织实现由下意识认可到情感上认同的转变。《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要使政协委员形成稳固持久的政治认同,就必须从政协委员的需要着手深化情感积累。

首先,关注并积极满足政协委员的物质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P531)政协委员作为现实存在的人,有着多方面的物质需求。因此,加强政协委员政治认同不能忽视对政协委员的物质需要的满足。一方面,满足政协委员衣食住行等生存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政协委员工作中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履职平台、办公环境等,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重视并积极满足政协委员的精神需要。邓小平曾指出,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4](P28)。因此,必须重视并积极满足政协委员的精神需要。一是在政治组织中充分认可政协委员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身份的肯定,加强政协委员的正面宣传。二是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过程中使其感受到工作的价值。三是在一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仪式中强化政协委员的存在感。譬如,举办特定表彰仪式嘉奖工作突出的政协委员等。

(三)达成价值契合

情感认同是加强政治认同的重要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成员衷心热爱组织、积极奉献组织的内驱力。但是,此时的政治认同还尚未真正确立,还需要将情感的认同进一步升华为理性的认同,即价值上的契合。也就是说,要使政治成员形成稳固的、有意识的政治认同,不仅要让政治成员知道他认同的是什么,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还要让政治成员明确知道为什么要认同,自身价值追求与政治组织价值追求有什么关系,自身行为习惯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等。只有使政治成员经过理性思考领悟这些问题的逻辑,才能实现个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与政治组织的有机统一。首先,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政协委员理性思考,弄清自身价值追求与政治组织的价值追求的联系,实现主客观的统一。其次,要在推进政协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增强行为体验,促进情感体验与行为体验的结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理论引领: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

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5](P23)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6](P65)引导政协委员积极作为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7](P350)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党我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有着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为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譬如,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立场指导政协委员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基本观点指引政协委员要关注现实,坚持走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指导政协委员在开展工作中要辩证地看问题,实事求是做工作等。因此,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好政协工作。尤其是要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二)发展完善人民政协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8](P26)在政协工作中,政协委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工作中也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这深刻影响着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推动政协委员积极有为地开展政协工作,就要不断地深化对政协委员及政协工作规律的认识,发展完善人民政协理论。一是不断总结政协工作中的经验,为新时代的政协工作提供参考;二是研究政协工作中的问题,创新人民政协理论;三是着眼政协委员的身心发展和工作任务,探究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新方案。

三、本领提升: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由各方面郑重协商产生,代表各界群众参与国是、履行职责。这是荣誉,更是责任。”[9]而要切实担负这一责任,政协委员要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一)增强政治把握能力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政治性是人民政协的靓丽底色,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政协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协委员应当坚持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但政治立场不能含糊、政治原则不能动摇。”[9]因而,增强政协委员政治把握能力是其积极作为、履职尽责的前提。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帮助政协委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积极实践,提升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执行力。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在处理具体事务和社会问题中的政治辨别力,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在政治实践中的执行力。

(二)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的过程中,但是履行好职责并不容易,往往需要政协委员深入实际开展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和科学分析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正如毛泽东所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10](P267)“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0](P268)。显然,调查研究能力是政协委员做好工作、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掌握和强化的一项工作技能。首先要选准调查研究的方向。即要着眼实际,围绕民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确定调研主题和方向。其次要用好调研方法。要根据调研主题和调研对象灵活选择调研方法,确保调研方法对调研任务的适合性、实效性。再次要深入反复调研。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深入到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中去,深入到社会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去,深入到社会最基层中去,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不仅要在解决问题前进行反复调研以准确获得全面的资料,还需要在问题解决后再次调研,跟踪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及改进方向。最后要科学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获得调研的诸多材料之后,要善于科学分析,找准问题本质,提出有效的对策。

(三)强化联系群众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的根本价值指向也是为人民服务。政协委员作为各界群众的代表,由各界群众协商推举产生,政协委员应不负群众所托,勇于承担责任,切实履职尽责,不断增强联系群众的能力。首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是人民的“传声筒”,是人民的勤务员,想问题、做工作要始终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问题、办事情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汲取人民群众智慧,提出为民服务对策。最后,要为民建真言、为民谋良策、为民办好事。即“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9],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关爱。

(四)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合作共事是我国政党制度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新时代,人民政协面临广泛凝聚共识,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的时代任务,要求广大政协委员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为此,政协委员必须提升合作共事能力以担负起时代重任。一要强化协同合作意识。即政协委员要学会用协同思维开展工作,积极与其他界别委员、其他团体等沟通交流,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协同调研和联动协商。二要不断提升自身本领。政协委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科学方法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将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合作的意愿。三要养成体谅包容、求同存异的工作态度。一方面,对待政协委员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9];另一方面,各政协委员之间要多些交流、多些体谅、多些包容,求同存异。

四、制度建设: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的保障

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1](P333)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要通过加强政治认同、理论引领和能力提升来解决他们“愿不愿”“能不能”的问题,还要通过制度解决“久不久”“强不强”问题。也就是说,“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2](P20)

(一)加强领导,落实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制度

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人民政协七十多年荣光的根本政治保障。新时代,人民政协及政协委员在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越来越艰巨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3](P67),“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9]。一要落实各级党委对政协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把人民政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委常委会会议定期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对政协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9],还要积极为政协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政协队伍的联系和指导教育培训等。二要加强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主体责任。优化配置政协党组领导班子,加强政协党组建设,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协委员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领导和带动政协委员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

(二)注重培育,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12](P34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特别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制度是党培养好干部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要保障来自各方面的政协委员有能力应对和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问题,发挥其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注重教育培训。一要明确教育培训制度的目标。即建立健全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委员需要为中心,以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主线,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政协委员为目标的多形式、有特色、重实效的教育培训制度。二要健全多组织、多形式的联合联动培训机制。完善党委领导、组织部和统战部主管、政协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组织体系,采取讲座、座谈、会议、调研实践等教育方式,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三要加强委员教育培训规划。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有普遍的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履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又要根据政协委员界别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理论、工作方法的培训,还要坚持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相结合,使委员培训有计划性。四要完善培训考评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培训单位及其教师评价与委员互评、自评结合起来。

(三)把握门槛,完善遴选制度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单位,要想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人,在于选好人、用好人。在政协工作中,选择什么样的政协委员直接影响着政协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把握好委员门槛,完善政协委员的遴选制度。一要严格遴选条件。当前,委员遴选的条件要求是比较宽泛模糊的,并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地方的灵活性,但也使地方缺失了参考。因而,地方在执行中往往根据分配的名额稍作人员结构上的把握,直接从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中选择。这样遴选出来的政协委员虽然有代表性、有影响力,但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协委员的综合素质,为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埋下了隐患。因此,应严格遴选条件,由组织部和统战部统筹,相关部门协同,针对各个主要领域制定出相对具体的政协委员遴选标准,既要注重影响力,又要注重综合素质。二要明确遴选过程。当前的委员遴选过程透明度有待加强,存在着委员不知情、界别群众不知情等情况。遴选过程的相对不透明一定程度上导致界别群众对委员缺乏相应了解,影响着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应明确委员遴选的公告、推荐自荐、审核考核、选拔公示等环节,并将其程序化、制度化。

(四)严格管理,健全监督奖惩制度

推动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要政协委员在政治上思想上情感上高度认同政协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积极作为的意愿;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协工作的环境及培训制度、领导制度、监督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的保障。其中,监督奖惩制度能对政协委员的工作状态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规范政协委员权力使用和履职行为,推动政协委员加强学习、提升本领,督促政协委员落实工作、积极作为。一要建立健全多元综合的监督体系。构建上下监督、内外部监督、平行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二要健全问责体系。落实政协党组的主体责任及政协委员的直接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12](P92)。三要建立健全公正严明的奖惩体系。要对政协委员的学习情况、调研情况、履职成效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积极作为、成效明显的政协委员给予奖励,对消极履职、无所作为,甚至违反纪律原则或制度规范的政协委员,予以惩罚。

猜你喜欢

政协委员人民政协主体作用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政协: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制度安排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党代表人次实现大幅增长
明星参政议政不应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