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与新型政党制度高度契合的多维审视

2020-01-16孔海棠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政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

孔海棠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全面从严治党属于党的建设范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面临新环境、新挑战、新问题的背景下,通过自我革命、自我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全面领导能力、长期执政能力。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党政治活动中,全面从严治党与新型政党制度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党长期执政的目标追求、现代国家治理的功能指向、人民群众满意的衡量标准等方面都高度契合。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同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发挥了强大合力,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民当家作主

任何一个政党或一种政党制度都要首先回答代表谁和为了谁的问题,因为政党或政党制度的形成离不开某个阶级或某些阶层的支持,政党或政党制度必须反映和代表这些阶级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党制度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全面从严治党及新型政党制度都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们的政治价值取向都在于保证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从中国共产党与新型政党制度存续的正当性来看。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人民”虽然是整体性的,但其并不会作为行动者自动组织起来,只能依靠政党和政党制度去组织“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都是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价值理念作为自身的价值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指出,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主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政治价值的核心和关键。人民主权集中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1](P428)。因此,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党制度产生、存续及政治正当性的动力来源和根本依据。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生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与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性质和联盟特点相呼应,并与人民代表大会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民主政治不可替代的一部分”[2]。

第二,从中国共产党与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是由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使命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3],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所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型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是仅代表少数人和少数利益集团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所无法实现的,只有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为这一制度是人民参与管理和由人民参与监督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说,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第三,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角度来看。民主是政党产生的内在动力、重要价值和目标追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坚持人民主权的原则下按照绝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公共决策的政治活动。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必须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用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全面从严治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在全党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始终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和血肉联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最终把党建设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以自身广泛的社会基础、组织构成和代表性为特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新型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促进了我国政治格局的稳定有序。我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制度性的安排保证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参政议政,或以政党形式参与政党协商、民主监督,并以其所联系的社会群体为依托,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建议。这就扩大了有序政治参与,为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4](P293)。因此,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意志,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了人民实现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

二、共同的目标追求:政党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适应我国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着一些严峻形势,如存在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方面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问题。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民主党派的参政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必须推进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政党现代化,并做好三个方面的统一。

第一,执政党先进性与参政党进步性相统一。我国政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做到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参政党的进步性相统一。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政党若没有进步性和先进性、没有信仰和人民、纪律败坏、作风不过硬、缺乏廉洁自律,最终会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根据新环境、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变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陆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全体党员努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确保新时代党的先进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执政党的先进性带动了参政党的进步性。各民主党派始终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根本方向,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进而实现参政党的进步性。

第二,党内民主监督与党际民主监督相统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5](P432)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4](P185),具有预防、纠错、警示等重要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我革命、自我监督、自我修复、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实现党内有效监督,保证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全党形成了各级党委监督、各级纪委监督、各级巡视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各种党内监督形式,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尽管党内监督在治国理政的监督体系中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监督,但若要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单纯依靠党内监督还远远不够。党内监督应与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才能确保党长期执政。早在1945年,毛泽东与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如何打破“历史周期律”的谈话中就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6]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结合体现了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有机统一,二者的共同目标追求都在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促进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

第三,执政党的长期执政与参政党的长期参政相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确保管党治党“全”和“严”,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形成有效的党内监督,从而改进党的领导和提高执政能力,最终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的发挥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提高,保证党的长期执政。新型政党制度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实行多党合作,既有共产党执政,又有民主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实现和发展了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增强了各民主党派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对党的向心力,使他们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在新型政党制度中,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从而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就没有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参政,这是由我国政党政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所决定的。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参政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通过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进而推动党的长期执政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参政。

三、共同的功能指向:现代国家治理

第一,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P392-393),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内嵌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之中,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能力。全面从严治党属于政党治理范畴,政党治理本身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有效应对政党衰落的重要途径和重大战略便是与时俱进地进行全面从严治党,也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有效发挥党的各项功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不断促进党的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政治动员和维护稳定等功能的优化提升,推进执政党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效能不断增强,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新型政党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决定着政党在国家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占有的地位,也直接影响国家治理能力。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经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的政党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整合、凝聚共识、政策优化、维护稳定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指向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特别是其中的利益整合功能和凝聚共识功能成为解决当前中国国家治理所面临主要问题的关键”[7]。通过这一政党制度,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治理,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党和国家在做决策时,能够听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从而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党制度目标实现的过程,常常是其功能表现和展示的过程。

第二,从国家治理能力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直接影响和决定国家治理的能力。全面从严治党能够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进而能够提升党领导国家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优势,将政治智慧的增长和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之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释放出强大的凝聚力、整合力和包容力,联合民主党派和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吸收、整合新生社会利益群体,形成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发挥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持。新型政党制度的建构和作用发挥,既巩固和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又包容和整合了民主党派所联系的群体和社会不同阶层,有效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发展了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同时,确保对国家的统一领导,快速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使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克服种种困难和风险,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全面实现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共、人大、政府、政协“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8](P291),通过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而弥合了社会分歧,聚合了多元利益诉求,保证了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因此,国家治理能力是新型政党制度功能发挥的重要体现。

四、共同的评价标准:人民群众满意

衡量一个政党机制或政党制度好不好,关键不在于政党或政党制度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们的价值和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和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所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评价一个政党、政党制度及其效能,人民最有发言权。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是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尊重人民意愿与尊重实践具有内在同一性,集中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人民群众满意作为二者的共同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关键主体。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只有人民支持和拥护的政党才能得到有效运行。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绝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9](P509)邓小平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0](P368)习近平也精准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11](P28)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深深植根于最广大人民之中。它源于人民、服务人民,其衡量标准当然也在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9](P1079)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将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改革开放的三条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能否”(“八个能否”即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作为衡量政治制度的标准,其中就有两条涉及人民群众。虽然党和国家的历任领导人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的衡量标准,这些衡量标准是一脉相承、不断与时俱进、相互联系的整体,都是从作为实践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把人民立场、人民拥护、人民幸福作为评判衡量的根本标准。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和目的,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人民群众是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也关系政党制度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以来在全党开展的全面从严治党,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2](P49)。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最终也会被人民所抛弃。新型政党制度既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各方面的根本利益,在尊重人民群众利益多元的基础上及时回应人民需求,寻求最大公约数,不断实现人民所向往的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等美好追求。可以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使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能够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得到妥善化解,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从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新型政党制度的衡量标准,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具有的创造性的尊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和创造,全面从严治党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和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在全党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证明,新型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具体实际,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猜你喜欢

政党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