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静如与中共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

2020-01-16堵一方

黑河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张静中共党史史学

堵一方

(安徽医科大学 第四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2)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史学界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研究的成果,对于深化党史研究以及加强党史学科建设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者关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因此,如何深化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研究,就应该成为党史学界进行思考的一项课题。当然,若就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来说,研究者可以寻求多个路径。其中,一个路径就是要对史学界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审视。就是说,要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和考察,对代表性的党史学家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个案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建议。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研究发展的历程来看,包括张静如在内的一批党史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当然,若从学科体系建构的角度来看,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建构的论述也有着丰富的思想观点。不过,到目前,学术界梳理和考察张静如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大致主要有赵朝峰发表于《新视野》2007 年第6 期的论文《关于中共党史学科的构建》等。不过,赵朝峰只是初步涉及到张静如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研究观点,并没有详细地做出考察与阐述。基于此,笔者拟就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贡献再作探讨。并且,对于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来说,探讨这个问题也具有“追根溯源”的学术价值。进一步地说,这也是深化对于张静如党史学思想认知的必要途径。

一、逻辑前提: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性质问题研究

党史学科性质问题的认定是开展党史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如果就一般学科来看,它的学科性质是确定无疑的,不需要进行学理探讨。但对于党史学科而言,学界关于它的定位始终存在着争议。总体来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史学界普遍认为它是政治学科或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科,甚至还认为它就是现实的政治,算不上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没有将其作为历史学来对待。这样,“自从1958 年中共党史被定为高校政治理论课之后,人们就把党史学本身的性质遗忘了”。[2]因此,这种学理认知和理解的重要错位,明显不利于党史研究的深入推进。

而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界对党史学科的性质和定位形成了新的认知。与此同时,少数的研究者还开始关注了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问题。其中,张静如就是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不仅提出要回顾党史学研究的历程,还专门阐述了党史学科性质的问题。首先,张静如阐述了党史学科属于一门历史学科。他曾回忆道:“1984 年夏,在北京办的一个学习班上,我讲了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两个学科的不同,从而涉及学科性质问题”。[3]这一观点在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党史学家王仲清也明确地指出,中共党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历史学一样,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4]。其次,张静如还关注着党史学界关于党史学科性质讨论的情况,积极参与其中并提出自己的论点。比如,在2005 年,他指出:认为“党史学是政治性非常强的历史学科”就把党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混为一谈了,就党史学科来说,它的学科属性就是历史学;而其学科特点不仅政治性强,而且理论性也强,还是依照常规直接表述学科性质为好[5]。到目前,研究者大都认定党史学科属于一门历史学科。当然,近来,还有研究者对于党史学科的归属问题(也涉及到学科性质)作了新的阐述。[6]

二、建构内容:张静如党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的观点

自1980 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问题逐步引起了史学界的兴趣。有研究者指出,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了。[7]这既是党史研究者就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党史学科体系研究所进行的阶段性概括,也为笔者梳理和考察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贡献提供了重要背景资料。实际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间,张静如对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问题就已初步做出了重要的阐释。而且,近些年来张静如的博士生吴汉全也曾指出,中共历史学是由各个分支学科所构成的学科体系[8]。因此,若从党史学科的体系(或结构)进行审视,它的研究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其一是阐释党史发展全过程的成果(即党史学科的“主体部分”研究);其二是党史研究的基础理论类(即党史学科的“辅助部分”研究,包括党史学理论和方法、党史史料与文献学、党史学史)。因此,可以按照这样的逻辑结构来阐述张静如党史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关于党史学科“主体部分”研究

在党史学的通史编撰方面,张静如主编的著作主要包括《历史的选择(1921-1991)》(华夏出版社 1991 年版)、《中国共产党通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中国共产党辉煌90 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以及《中国共产党90 年史话》(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年版)等。

另外,在党史研究的断代史方面,主要有张静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等;在党史研究的专题史方面,主要有张静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 年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2008 年版)、《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7 卷)(青岛出版社 2016 年版)以及《中共一大代表研究丛书》(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丛书》(万卷出版公司2007 年版)等;相关的研究成果,还包括张静如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青岛出版社2009 年版)等等。

(二)关于党史学科“辅助部分”研究

1.关于党史学理论和方法

1995 年,张静如撰写的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专著《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由湖南出版社出版了。关于写作这部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著述的缘起,是因为“从80 年代前期起,我开始注意到在党史界对中共党史的学科性质、对象,对中共党史研究如何用唯物史观指导等问题,都不甚清楚”。[3]贯穿这部专著的核心灵魂,就是张静如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认知。他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只包括: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发展。”[9]另外,在1996 年,张静如第一次提出了党史学的“中介理论体系”概念,并作出了初步地阐释。[10]近些年,张静如积极吸收史学界的相关成果,调整和完善了这个党史学的“中介理论体系”的结构,目前则表述为:“一、以近现代社会史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为主线;二、以社会进化为基础,以社会变革为动力;三、以群体作用为基础,以个人社会作用为契机;四、以社会心理为基础,以社会意识形态为导向;五、以历史辩证法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和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精华为辅佐。”[11]

2.关于党史史料学和文献学

历史学研究(包括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项最为基础性工作,无疑是要全面、深入地搜集和研究第一手的历史文献、史料。具体到党史史料与文献学的研究来看,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关党史史料与党史文献的搜集、整理、考订、运用等具体工作;其二,是有关党史史料与文献搜集、整理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如何搜集、运用党史史料与党史文献等。在党史史料和文献编撰方面,张静如主编或参与主编的党史史料与文献著作大致有:《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五四”以来历史人物笔名别名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以及《中国青年运动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等;在党史史料与文献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张静如撰写的论文主要包括:《关于中共历史研究的基本知识》(未刊稿)、《引证和注释》(《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 年第2期)、《慎用回忆材料》(《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 年第4 期)、《关于〈李大钊轶文辑注与研究〉》(《北京党史》2013 年第6期)等。并且,他的这些成果也推动了党史史料学、文献学研究的进程及其学科体系的建设。

3.关于党史学史

张静如认为,要提高党史学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全面科学地总结党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就要开展党史学史的研究。他明确地指出:党史研究的成果到底有哪些,到底有什么贡献,今后党史研究的任务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党史学史来解决。[12]因而,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党史学界也开始关注这方面问题的研究。1990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静如等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一书,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的第一部有关党史研究史的专著。有研究者指出:“该书把中共党史研究的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对中共党史学产生和发展的特殊历史环境、各个时期中共党史研究概况、党的路线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影响、中共党史重要资料的编纂、党的领导人和著名专家著述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13]总的来看,这部有关党史学发展历程研究专著的涌现为史学界系统进行党史研究史研究奠定了良好前提。而且,这也为张静如后来建构党史学科的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三、学术价值:张静如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意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史学界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所取得成绩也是值得称赞的。其中,张静如所富有的学术研究敏锐性,不仅在党史学主体部分方面取得了成绩,还积极地关注着党史学辅助部分研究的进展。并且,他还觉察到研究者建构党史学科体系的影响,因而,其中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不容忽视。

(一)指明了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方向

一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是相关问题研究的系统性总结和规范性提炼。学科的完善又进一步指引着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向。就党史学科的体系建构方面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史研究的政治性功能比较强,给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如何积极推进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就显得比较紧迫。这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间,张静如为党史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二)凸显了与时俱进的学术创新精神

就党史研究而言,创新是众多研究者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的党史学研究中,张静如就强调要积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加强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比如,他在1986 年就对“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新因素的增长与旧因素产生的冲突危机进行了初步分析[14]。而且,他还提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现当代社会史的研究,通过运用社会史研究的成果来推进党史研究发展,不断丰富对于中共历史进程的认知。另一方面,他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也体现在对党史研究观点的修正上。此外,张静如不仅强调党史研究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就党史学研究创新的路径做出了思索。1999 年,他还就新世纪的党史研究如何创新进行了展望。[15]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性质问题的研究、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体系的研究成果、张静如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价值三个方面的简要梳理和考察,深刻地体察到他对于党史学科体系构建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其中所蕴含着的重要价值和内在意义。总之,他关于党史学科体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不仅为上世纪后20 年间的党史研究以及党史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资源支撑,也为新世纪继续完善党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张静中共党史史学
“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2020年“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发文统计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Self—redemption in Desire—Analysis of Desire under the Elms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