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逻辑知识的教学策略

2020-01-15杨文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举例例子逻辑

杨文黔

逻辑和语文学习关系确实密切,我们有必要在语文学习中学一点逻辑。执教者能选择这个专题,让学生学一点有关二难推理(即悖论)的逻辑知识,感受逻辑的力量和思维的乐趣,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在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逻辑知识,但如果教学最后不能落实到运用上,学生不能用来解决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就相当于学习“屠龙术”,没有实际的用途。故而它的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实际运用、突出过程和方法、增加文化内涵,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的前置学习,须花费时间自己先梳理一遍,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补充,课堂更多的应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若干实践环节,指点梳理和探究的路径,而不是直接给出知识和呈现学习结果。

一、逻辑知识的“亮相”

首先来看一下这节《逻辑和语文学习之二难推理》中逻辑知识的出场方式。教师的做法是开课便用预习检测来完成第一次与逻辑知识的“握手”,类似开门见山,内容如下。

1.阅读文本填空

(1)课本、杂志、汉字、英文从语言的角度看叫 ,从逻辑的角度看叫 。

(2) 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根本属性,

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

(3)概念间的关系有 、 、 、

、 。

(4) 句、 句一般不代表命题。

(5)一个论证的过程包含 、 、    三個要素。

(6)逻辑规律主要有 、 、 。

检测的习题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填空,内容仍然停留在知识识记的层面,学生即便记住了这些概念,但真正理解与否还是未知数。逻辑课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归纳少演绎,这样才能容易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检测没有设计出能统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问题,没有设计出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问题,没有设计出尽量真实且有探究空间的问题,没有深入知识内核,也就不能有效触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思维,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进入深层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是得不到发展的。这样的“亮相”方式也让学生觉得逻辑知识是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觉得兴味索然。

二、逻辑推理的“品相”

当逻辑知识运用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时候,它的“品相”又是怎样的?我们再来看看这节课上呈现出的二难推理的例子。

1.(教师提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教师举例)你是否已经停止欺负你的同桌了?→你是否已经停止打你的父亲了?

3.(学生举例)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教师更正)是完成作业还是出去玩?

4.(学生举例)又想吃早餐又怕长胖。

5.(教师举例)对学生放任自流怕领导批评,严加管教怕学生不喜欢自己。

6.(教材例子)理发师承诺:只给且一定要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

7.(教师举例)孙悟空举起金箍棒第三次打白骨精时的二难困境。

8.(教材例子)《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陷入的二难困境。

9.(教师举例)万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自己都不能搬动的石头?→教师联系“矛和盾”的故事类比。

10.(教师举例)班长对同学严加管理,会被认为不近人情、盛气凌人;不管,又会被说不负责任。

11.(教师举例)女友和母亲同时掉入河里,先救谁?

12.(教师举例)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小孩会说都喜欢。

13.(教师举例)刘邦利用与项羽曾经结拜的事实构造出一种关系:我的父亲即你的父亲,于是得以从项羽的要挟中解脱出来。

14.(教师举例)下课了,是该下课还是继续探讨呢?

梳理这些例子,从中可以发现四个问题:

一是只利用了教材上的两个例子:例6理发师承诺和例8《皇帝的新装》里的二难推理,而且这两个例子的利用不是很有效。教材把理发师承诺的例子作为二难推理范例,已经有详细的推理过程,再让学生推理,没有难度,激发不出思维的火花;第二个例子《皇帝的新装》学生直接忽略了,可能是觉得太熟悉,道理太简单,但后来教师自己还是推理了一遍。

二是学生自己只举出两个二难推理的例子,大量的例子是由教师给出。例3“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这个例子还表达得不完备,差了一半,也是教师补充为“是完成作业还是出去玩?”学生的学习展示很少,究竟真正掌握了二难推理没有,看不出来。但从学生在面对例11“女友和母亲同时掉入河里,先救谁?”这个困境时,回答“我很清楚我没有女朋友,所以先救母亲”,大概可以推测出没怎么理解学习二难推理的目的所在,言语方式本身缺乏逻辑。估计教师自己在要不要放手给学生的问题上也陷入了二难困境。

三是例子的呈现随意,缺乏目的性考量。并列、层递还是有分类?生活问题、文学作品、哲学难题杂陈其中,有些例子也值得推敲。比如:例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真的二难推理吗?从逻辑思维层面上进行分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通常指称“恶性循环”这种思维错误的代名词。例2则有故意把学生陷入不道德陷阱的嫌疑,倒不如直接从例4“又想吃早餐又怕长胖”和例5“对学生放任自流怕领导批评,严加管教怕学生不喜欢自己”,例10“班长对同学严加管理,会被认为不近人情、盛气凌人;不管,又会被说不负责任。”直接切入更契合学生的当下生活。例5有没有第三种处理方式:严慈相济?一定非此即彼吗?只有选择严加管教才能彰显责任感吗?思维不严谨,思考的含金量不高,加上同质例子的重复,比如例5和例10,很难说学生真正明白了二难推理的过程。

四是例子的文化内涵不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俗语就像二难推理一样,感觉这么说也正确,那么说也有理,看着看着就会进入二难境地。不妨把学习二难推理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好马不吃回头草——浪子回头金不换

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

礼轻情谊重——礼多人不怪

一个好汉三个帮——靠人不如靠己

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开弓没有回头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文学作品中的著名悖论也很多,比如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这条军规:“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属头脑清醒者,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书里的主人公为了逃避危险的作战任务而装疯,可逃避的愿望本身又证明了他的神志清醒。即“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诸如此类。“Catch-22”也已成为英语词典中的常用词汇,用来形容自相矛盾的死循环,或是人们处于荒谬的两难之中。如果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整理一下文化和文学中的二难推理,试着去推理验证一番,相信不仅能引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体验,也让逻辑学习更有语文味。

正如理查德·费曼所说:“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语言给一个外行解释一个东西,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东西。”例子的取舍、选择、运用要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形成对二难推理的正确认识,这样的逻辑学习才具备好“品相”,才能让学生在二难推理中认识到,要想避免悖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还要尽可能切换到第三方视角,尽可能获取全面的信息,认清直觉的边界,用逻辑修正直觉,分辨清楚“想法”和“关于想法的想法”的差异。

三、逻辑学习的“真相”

让我们回到逻辑学习的目的上来,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究二难推理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二难推理,你从一方面看它是对的,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错的,以至于你无法判断它到底是对是错。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悖论,个人、社会、国家该怎么抉择呢?教师给出的方法是:“1.中庸调和,酌情处理;2.避重就轻或转移话题;3.构造一种关系,使自己从二难中摆脱出来。”前两种的“中庸調和”“避重就轻或转移话题”明显有回避问题之嫌,而第三种方法“构造一种关系”只有刘邦一例,始终没有给出具体的关系构造方式。在让学生总结孙悟空、《皇帝的新装》中的各色人等、退秦师前的烛之武面对二难困境时的选择中得到什么启示时,学生记忆更认可的是“避重就轻和转移话题”的讨巧做法,这样的学习旨归何处,令人质疑。

课堂教学尽管没有窄化为纯粹的逻辑知识教学,也努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展开学习,但为什么学生难有深切的体验、深入的思考、深透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这节课暴露出语文学习中逻辑教学存在的缺点:一是教师没能将书本知识改造为等待学生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没有建立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二是教师忙于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忙于下定论,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真实的想法,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呈现不够,特别是不同的看法和疑问没有显现出来,没有产生思维的对垒交锋,以后再次面对此类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学生还是处在思维迷茫和知识技能难以迁移的状态。

一个悖论,好像既对又不对,怎么办?两种对立的观点,脱离具体场景是很难调和的,只有回到真实世界,才知道究竟适合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就像以赛亚·伯林说的“没有哪一个观念可以独立存在”。我们不仅应该从选择结果本身得到价值观的启示,更应该让学生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明白,我们所认为的一切,也许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当我们理直气壮地去评判别人或者给某事下定论的时候,应该警醒自己,也许我们所说的、所想的,不一定都正确。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认知语言和行为中,也许到处都是这种未经逻辑验证的谬误。一句话,学生不仅要从中习得逻辑知识,感受逻辑的力量,还应有深层思考,才谈得上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提升。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要学习逻辑知识的“真相”。

学习二难推理的目的是让学生消除偏见,培养思辨能力,哪怕是将之当成“烧脑”的思维训练,也会从中收获乐趣;如果学生只是在原有认知里轻松愉快地转了一圈,而认知和能力并无提高,恐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逻辑总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放慢一些、更稳一些,不被感情裹挟,保持理性克制,并从中学会让自己变得谦虚,也许这正是逻辑之于语文学习的意义。

[本文系贵州省2019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A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贵州毕节市教科所]

猜你喜欢

举例例子逻辑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乘法公式应用举例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学会最常用的习语,让老外眼前一亮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等差数列与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