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课内诗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020-01-15符建玲
符建玲
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又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重任。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诗歌鉴赏作为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认识到了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诗歌鉴赏题,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结果收效甚微,不如人意。对于诗歌鉴赏,学生依然感到难度很大,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我认真反思后发现,学生虽然做了很多诗歌鉴赏题,但终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诗歌鉴赏的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课内诗文这片肥沃的土壤,最终不能结出令人满意的果实。
因此,抓住课内诗文,课内课外相结合,墙内花开好,墙外分外香,这才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立足文本,充分利用好课内诗文呢?
一、利用课内诗文培养学生的画面想象力
想象力是诗歌鉴赏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意境的营造,而体会意境则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读者只有想象诗中的意象组成的画面,并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也才能准确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我们在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时,如果头脑中没有想象出拂晓迷雾中朦胧的杨柳,清冷的微风,天上的一弯残月,就无法体会到作者那份凄凉、孤寂和迷茫情感。所以,想象力的好坏决定了诗歌鉴赏能力的高低。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画面想象力呢?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注重利用课本上的诗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锻炼想象能力。譬如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柳永的《雨霖铃》、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都是锻炼、提高学生想象力的佳作。以学习《声声慢》为例,我上课时引导学生想象淡酒、疾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形象的特点,并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学生根据画面用心去体会画面的特点,它是凄凉还是温暖,是孤寂还是热闹,是萧瑟还是繁盛,进而启发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教师利用好课内诗文,上課时善于抓住契机,能够达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画面想象力的目的,大大提升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二、利用课内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通过咏唱的语言,抑扬顿挫地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当我们读一首好诗时总是被其吸引感染,从而引起我们情感上的共鸣。能否正确领悟和理解一首诗的思想情感,是判断学生是否读懂诗歌的关键。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诗文,从不同的角度教给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利用课内诗文教会学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在欣赏古人的诗歌作品是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为人,了解他所生活的坏境和时代,通过对诗句的准确解读推测作者的思想情感。杜甫的《登高》、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李清照《声声慢》、鲍照《拟行路难》等等,都是利用“知人论世”来更好地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典范。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为例,指导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实,以及鲍照的出身、生平遭遇、人品性格,进而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表现的愁的内涵和作者强烈深沉的情感。其次,利用课内诗文抓重点词语,关键句体味情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所谓“批文以入情”就是在阅读诗歌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来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在教授苏轼的《定风波》时,训练学生体会出能表现作者个性、情感关键字词,如“莫听”“吟啸”“徐行”“轻”“任”“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通过这些情感关键字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的光辉人格,领悟到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雨时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旷达境界。
三、利用课内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如果说鉴赏古诗文的思想情感是读懂诗歌,搞清楚它“写了什么”,那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则是欣赏诗歌,分析它“怎么写”。“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体现了古人对诗歌创作技巧的不懈追求和精深造诣。这是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无尽宝藏。因此,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是诗歌审美教育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几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课内诗文重点区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技巧。如学习不同表达方式在诗歌中的运用,重点以诗经中《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本诗以叙述的表达方式 ,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女主人公恋爱、结婚、婚变的人生经历,表现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决绝的反抗精神。再如,学习用典这一技巧时,王勃的《滕王阁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都是典型诗文。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此诗成功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欲、刘义隆、佛狸、廉颇。教师引导学生读懂典故内涵,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隐晦含蓄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认真归纳总结用典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抓住一首诗中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领悟,并能举一反三。
总之,教师在教授课内诗文时,要仔细研究每篇诗文的艺术特点,对诗文进行分类,对其中突出的艺术表现一定要讲深讲透,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的诗文,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每一首诗歌都能成为学生做课外诗歌鉴赏的借鉴和指导。因为墙内花开好了,墙外才会分外香,内外结合定然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作者通联:安徽郎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