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2020-01-15吴文学王朋朋王天坤张海燕马文阁

中国兽医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垫料乳头病原

吴文学,王朋朋,王天坤,高 光,张海燕,马文阁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193 ; 2. 北京市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昌平102200 ; 3.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海淀100081)

奶牛乳房炎可导致奶牛福利下降、牛奶产量和质量降低、防治用药及劳动力成本增加,不仅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也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的病因非常复杂,单一的防控措施很难取得良好效果,需要从抗病育种、病原菌的控制、饲养管理、药物和疫苗防治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控奶牛乳房炎。因此,本文分别对各项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便于广大奶牛养殖业者和兽医更好地了解各项防治技术的现状和问题,做好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工作。

1 抗病优良品种的选育

奶牛的产奶量、繁殖力和乳房炎等生理性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奶牛乳房炎的遗传力相对较低,不超过0.10分(总分1.0),是产奶量遗传力的1/3,这也是抗病奶牛选育的成果明显少于高产奶牛选育的原因[1-4]。尽管如此,通过乳房炎抗病奶牛的遗传学研究,还是鉴定出了一些与乳房炎抗性相关的遗传性状,例如乳房和乳头的形状等[5]。研究表明,对于呈漏斗状的乳头,挤奶杯更不容易上爬,对乳头池的挤压和组织损伤程度也更轻。因此,漏斗状乳头的乳房炎发病率要明显低于圆柱状乳头[6]。乳头末端的形状也会影响其抗病力,末端呈尖锥形的乳头更容易受到损伤,而末端为圆形的乳头患乳房炎的机率则相对较低。表现乳房深度下垂、乳头内陷的奶牛,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都较差,更容易发生乳房炎。体细胞数也是抗病育种时要考虑的一个指标,应优先选择那些后代的体细胞数较低的公牛来配种。

2 病原菌的防控

2.1 传染性病原菌的防控 众所周知,良好的挤奶卫生、挤奶后乳头药浴是控制乳房炎的关键[7]。病原菌主要存在于感染的乳腺中、乳头口和乳头皮肤伤口处,在挤奶过程中,如果挤奶设备、挤奶员的手和挤奶用具等未能得到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就可能传播病原菌[8]。病原菌可从感染部位传染给健康的乳腺和乳头,也可以在乳头管内或乳头伤口中重复感染。在挤奶时进行卫生消毒,尤其是挤奶后乳头药浴消毒,可以明显减少这些部位的病原菌数量,将患病率降低到较低水平甚至完全根除。具有杀菌作用的药浴产品主要有聚维酮碘、氯己定、季铵盐、戊二醛单方或复方溶液等,目前市场上80%的乳头药浴液都是碘制剂,这类制剂具有杀菌效果好、性价比高和乳头刺激相对较小等优点。但是,碘制剂的灭菌效率与有效碘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而是与游离碘含量呈正相关,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产品中有效碘含量来评价碘制剂的消毒效果[9]。

2.2 环境性病原的防控 能够诱发奶牛乳房炎但不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主要来源于养殖环境中,如动物粪便、动物分泌物、垫料、饲料、土壤和水等,故称为环境性病原。这类病原的流行病学非常复杂,防控难度也非常大。养殖密度过大、牛舍通风不良、水槽漏水,或者奶牛接触到脏污的积水、淤泥以及粪污堆积场,都会增加奶牛感染环境性病原菌的机会。如果1头牛感染了环境性病原菌,也可能在挤奶过程中传播给其他牛。此外,被环境性病原菌(尤其是黏质沙雷菌和绿脓杆菌)污染的挤奶器、奶管以及乳头药浴产品,也可以传播病原,甚至污染整个挤奶厅和圈舍内的水源。

在环境性病原中,对奶业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链球菌和大肠菌类病原,它们主要在挤奶间歇期通过与乳头的直接接触来传播[10-11]。由于这类病原菌不容易在乳头表面、乳头管或乳头伤口处定殖,所以对传染性病原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挤奶后乳头消毒)并不适用于对这类环境性病原菌的防控。有些研究报道称,乳头消毒剂或封闭剂能够减少在挤奶间歇期污染到乳头表面的病原,例如在挤奶前将清洁、干燥后的乳头浸在消毒液中30 s,然后在上杯前用干净的纸或布擦净消毒液,能够显著减少许多牛群的环境性乳房炎的发病率[12-13]。但是,这一措施的防治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试验证实。

环境性病原菌虽然不会在乳头表面持续感染,但却能够在局部环境中定殖。垫料是环境性病原菌最适合定殖的物质,尤其是有机垫料。在木屑、刨花、稻草、粪便和粪渣等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材料中,含有丰富的支持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例如,阔叶树的木屑和未堆肥处理的粪渣通常都含有乳房炎病原菌,木屑中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含量一般都高于其他类型的有机垫料[14]。未使用过的干燥的有机垫料中通常很少会含有致病菌,但是一旦使用很快就会被污染,一般在使用后24 h,有机垫料内就会有大量的致病菌。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经常更换垫料。例如,每天清除牛床后部的垫料并重新铺上干净的垫料,或者按从前向后的顺序清除全部垫料,这样就能保持垫料的清洁和干燥。相对有机垫料而言,洗砂和石灰等无机垫料中含有的水分比较少,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微生物的含量也都普遍较少,所以使用这类无机垫料时可以减少更换垫料的频率。但是,用过的砂子如果清洗不彻底,也会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增加病原菌滋生和传播的风险。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因此在温暖、潮湿的季节,使用有机垫料的圈养奶牛更容易发生环境性乳房炎。即使采用最好的卫生措施,奶牛卧倒时身体下方不通风,潮湿和温暖环境仍会促进细菌的生长。

与圈养相比,放牧通常会降低大肠菌乳房炎的发病率,但是不会明显降低环境性链球菌感染率[15]。因此,应综合考虑牛场当地的气候、牛舍设施、垫料种类和降雨等因素,采取有效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3 科学的饲养与管理

3.1 减少奶牛的应激 白细胞是乳房防御病原感染的关键成份,而应激会损坏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导致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或新感染的机率增加[16]。另外,应激还会影响奶牛排乳,排乳不彻底会导致临床乳房炎的发病率上升。因此,天气炎热时应及时给奶牛降温,以减少应激和环境乳房炎的综合影响。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会引起奶牛应激反应的非气候因素,如:有毒气体(氨气和硫化氢)、习惯的改变、噪音、隔离、挤奶员或挤奶器挤奶粗暴等原因[17]。饲养员应细心观察奶牛的行为变化,可以根据奶牛不愿进挤奶厅、在挤奶位排便以及精神紧张等表现,来判断奶牛是否出现了应激反应。这就要求饲养员和兽医要细心观察和记录,辨别导致应激的因素,及时改善、减轻和消除应激反应。

3.2 避免奶牛乳头受到损伤 乳头损伤是乳房炎发生的最大诱因。圈舍和牛床设计不当或维护不善、饲养密度过大、圈舍或过道地面太光滑、排污沟未遮盖、排污沟栅格过宽、路肩台阶过高、铁丝网上尖锐铁丝、篱笆设计不合理、废弃的设备等都可能损伤奶牛的乳头[17]。受损的乳头不仅更易感染病原微生物,而且不利于挤奶操作。对于受损的乳头创口,可以用含有皮肤调理剂(润滑剂)的乳头浴液进行定期消毒,清除创口周围的病原微生物。

3.3 合理调节饲喂 干乳早期是乳房炎感染的高危期,尽快让干乳牛恢复体质能够有效减少乳房炎的发生。通常在泌乳期的最后1周,通过限制采食量、饲喂蛋白质含量低的干草、限制饮水、改变舍饲地点等可以降低产奶量,促进奶牛体质的恢复。另据报道,挤奶后及时喂料也会减少乳房炎的发生。刚挤完奶后,乳头管仍然处于扩张状态,大约持续60 min后才关闭。乳头管扩张期间,致病菌很容易通过乳头管入侵并感染乳区[18]。因此,在挤奶后应立即喂料,让奶牛保持站立姿势,避免乳头接触地面或垫料等而被感染。另外,不同的日粮类型也会影响粪便中的环境性病原的数量,从而影响进入环境中的病原菌的数量。

4 正确使用挤奶器

正确使用挤奶器可以减少乳区或乳头之间的交叉感染,保持乳头皮肤和乳头管的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在乳头管内或乳头管周围增殖,降低挤奶期间细菌侵入乳头管的风险。

4.1 降低因挤奶器造成的交叉感染 在传染性病原感染比较严重的牛场,约40%的新发乳房炎病例是挤奶器造成的交叉感染。在2次挤奶的间歇期,对挤奶器进行加热灭菌或返向清洗,可以有效减少挤奶器上的传染性病原。但是,加热灭菌或返向清洗的成本高于收益,所以最佳方案是选择设计优良的挤奶器来减少挤奶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4.2 保持乳头皮肤和乳头管的健康 如果挤奶杯内衬的长度和乳头大小不匹配,挤奶时就会对乳头造成伤害。如果乳头过长,进入内衬过深,会导致内衬收缩不完全,乳头末端难以得到充分按摩。反之,如果乳头过短,进入内衬的深度不够,形成的空腔较大,即使脉动系统工作正常也是无效的。如果内衬过紧或过硬,引起过度真空和/或收缩,则会造成乳头末端的过度角化。与轻微的过度角化相比,严重的过度角化和没有过度角化都会给增加奶牛感染乳房炎的风险[19]。由此可见,乳头管内角蛋白动力学在乳房炎的预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角蛋白的生成过少或清除过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房炎患病风险。

4.3 降低细菌侵入乳头管的风险 现代化挤奶设备和口径较大的管道可以提供稳定的真空环境,减少了乳滴高速回冲的影响,有效降低了细菌侵入乳头管的风险。而一些设计较差的挤奶器,在发生挤奶杯内衬滑落或挤奶器集群脱落(尤其是挤奶末期前后)以及真空条件下快速脱杯时,会导致乳滴高速回冲,有些细菌就会随乳滴侵入乳头管[19]。一般说来,正确安装挤奶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衬的滑落,也可采用径向控制臂、软管支架和滑落率较低的内衬来解决这个问题。

5 药物防治

5.1 乳房注入剂和封闭剂 对于奶牛乳房炎,常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泌乳期患病的乳区,通过向乳区内灌注抗生素的方法,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出现全身症状的乳房炎患牛,乳房严重肿胀,采取乳房灌注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应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泌乳期乳房内灌注用制剂主要有头孢噻呋钠、头孢洛宁、盐酸吡利霉素、盐酸头孢噻呋、硫酸头孢喹肟,氨苄西林—苄星氯唑西林、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苄星盐邻氯青霉素等。

在干乳后不同阶段发生新的乳房感染的机率不同。干乳早期感染率最高,中期感染率降低,分娩时又升高。因为干乳期新发生的感染大都会持续到下一个哺乳期,并且在分娩时或分娩后不久就会诱发临床乳房炎,所以干乳期新发感染会影响整个牛群的乳房炎的控制水平。控制干乳期新发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案是乳房注入抗菌药和乳头封闭剂。通过向乳房注入抗菌药可以杀灭已感染的病原菌,使用乳头封闭剂则有助于控制整个干乳期内环境性乳房炎致病菌的感染,例如,目前国内已经批准上市的盐酸头孢噻呋钠、头孢洛宁、硫酸头孢喹肟和利福昔明等干乳期乳房注入剂和次硝酸铋乳头封闭剂等。

5.2 疫苗免疫 目前,国外商品化的奶牛乳房炎疫苗有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 Lysigin苗、针对大肠杆菌乳房炎的J5疫苗、针对分支杆菌乳房炎的Mycomune疫苗、针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Starvac二联苗等[20]。这些疫苗能够减轻奶牛乳房炎的严重程度,但在降低发病率方面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还没有针对链球菌乳房炎的商品化疫苗。J5疫苗曾在我国注册和应用,国内曾有报道称研制了多联全菌疫苗,均因临床应用效果不明显而未得到推广。

6 结语

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能够诱发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的原因,而且还会与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如泌乳阶段、产奶量、奶流速度和妊娠等)相互影响,是导致不同牛群感染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奶牛场应从气候、季节、牛群规模、饲养方式、营养水平、应激、卫生、垫料、药物等多方面入手,对奶牛乳房炎进行综合防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垫料乳头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不同天气条件下平养肉鸡的垫料使用要点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
干撒式发酵床养鸡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