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全期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1-15吴美婷
吴美婷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为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本次研究选择160例手术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2组,各占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18~72岁,平均(34.5±3.5)岁;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室全期护理措施,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19~73岁,平均(35.5±3.5)岁;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包括骨科、普外科手术患者,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且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其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基础健康宣教、饮食控制、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内容,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行手术室全期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需针对患者性格、爱好及文化程度予与相应的心理状态评估,与其建立友善、和谐的沟通渠道,采用祥和、平静的态度讲解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相关注意措施,强调手术的安全性,消除患者疑虑,针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保持患者术前心态的积极性。②引导患者开展相关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将其术前基本身体状况进行记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确保其能够落实到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1]。③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协助患者进行放松,并进行常规消毒,在无菌标准下,针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其发生体温过低,详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见异常需第一时间告知主刀医师。④术后巡回护士需及时通知病房护士协助进行患者交接,重点管理未用完的血制品,并待患者稳定后将其转移至休养病房,观察其正常恢复状况,评估其心理状态,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引导其积极接受康复指导,并视患者恢复进程,予以一定的功能恢复指导,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以便于进行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其中包括器械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士配合技能评分及手术安全性评分,取平均分为手术质量评分结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综合满意度);通过SAS评分观察其情绪改善效果[2]。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进行描述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55.57±12.65)分,对照组为(54.39±12.38)分,(t=0.664,P=0.297),两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30.39±6.58)分,对照组为(43.39±6.82)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1.698,P=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护理质量评分为(92.58±1.46)分对照组为(81.69±2.05)分(t=8.365,P=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共有非常满意62(77.5%)例,满意16(20.0%)例,不满意2(2.5%)例,综合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中共有非常满意55(68.7%)例,满意10(12.5%)例,不满意15(18.7%)例,综合满意度为81.2%,组间对比,(χ2=16.687,P=0.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大众安全观念的提升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手术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其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导致近年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患者在术前、术后很容易因对疾病的恐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致使其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降低手术配合力度,甚至影响术后身体康复进程,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具十分重要的意义[3]。手术室护理具有风险高、工作内容繁杂等特点,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失误,严重情况下将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健康。本次研究发现,通过手术室全期护理能够有效强化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效果,加强其在术前对医疗器械的准备与管理水平,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提升护理配合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同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状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从而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另外其能够有效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改善护患关系,提升综合满意度。
综上所述,手术室全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情绪改善效果,优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