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麦穗饱满则低头
2020-01-14郭潇雅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谦虚做人、谨慎为医、精准管理,在张强的带领下,青海省人民医院全体职工努力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在守护人民健康中展现作为。
院长语录
医生是责任,是良心活儿,一定要亲自走到患者床前,多看两眼,多问两句。
青海省会西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干燥而寒冷,最低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当人们都回到温暖的家中享受天伦之乐时,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的灯开始点亮。对院长张强来说,从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始终恪守敬畏生命、尊重患者的准则,始终坚持临床工作,他的微信名叫“张强医师”,救死扶伤对他来说不单是工作,更是一种医者的情怀。
医院院办主任对记者说,目前医院正在积极准备等级评审,张强院长在繁忙的行政管理中仍然坚持临床工作。有时,下班后他才能去临床科室调研,和医务人员谈心谈话,了解情况,静心思考医院管理中的难点、盲点和痛点,遇到急诊危重患者,常常会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早上5:30依然又雷打不动地起床去医院查房看患者。看着每天辛苦忙碌的院长,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心疼地忍不住劝他:“您作为院长不必每天亲自去看患者了,身体健康很重要啊。”张强则说:“虽然我是院长,但更是一名医生,医生就是责任,是良心活儿啊。”
干瘪的麦头扬穗,饱满的麦穗低头。在张强院长的理念中,医院管理者不仅要低头专注本职工作,还要低头关心患者,更要低头帮扶基层医生,惠及更多的农牧区少数民族群众。
作为医生 心似良田勤作耕
张强和医学结缘是因为儿时不同寻常的经历。
在他4岁的时候,不幸得了肺炎,因为家在州县,高寒缺氧,经济条件有限,几天后病情恶化,人已经处于休克状态,他母亲见此情形,立刻背上他,辗转来到县医院。当时医院已经下班了,当听到急诊需要先缴费时,心力交瘁的母亲出于本能一下子跪在地上,恳求医生先救孩子,再回家筹钱。
见此情形,值班医生二话不说把张强放到担架上,抬进了治疗室。经过医生的细心诊治,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是张强第一次见母亲下跪,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神圣。没过多久,张强的母亲又因为突发胃出血住进了县医院,年幼的他独自来到县医院找妈妈。医生们不仅对他赞赏有加,而且还带他一起吃饭,让张强从内心深处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善良与伟大。
就是这样温暖的记忆,让张强从此坚定了学医的决心。16岁那年参加高考,他一口气报了三所医科大学,最终被西安医科大学录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医学生,在学校他无比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认真实践,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分配到青海省人民医院后,张强知道自己加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不掉队,才无愧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的一分子。于是,他从点点滴滴做起,虚心向每位老师学习。曾经参加一个疑难病例讨论,有一位患者术后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错,可谁知下午出现寒战高热后就去世了。对此,张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他想,如果医生都能多查一次房,多看一眼患者,多问一句病情,或许就能多拯救一条生命。
从此以后,“敬畏生命是医者的责任,尊重患者是医者的操守”成为了张强始终遵循的职业标准。2002年,张强担任神经外科主任,他用这个标准要求科室每一个医护人员,从那时开始,神经外科的医疗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医疗纠纷下降到“零”。
作为院长 改善服务惠民生
“医疗服务就是要经常看看群众需要什么,就知道哪里是我们服务的短板。”这是作为管理者的张强常说的一句话。为了改善医疗服务,他创新性地提出了“123456”的发展战略:以“五个特别”的高原精神为内核动力,以建立职工和患者的两个归属感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缺氧医学研究基地、国家高原医学临床研究基地、青藏高原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临床科研、科学管理为抓手,建立医德医风、患者安全、质量改进、药事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倡导推行“六心”服务,使医院92年的优良传承沉淀为新时代医院文化的精髓,成为了医院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内源动力。
文化为魂,改革为体。青海省作为全国医改试点省份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在张强的主持筹建下青海省人民医院成立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巩固医疗服务既有成效,通过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规范诊疗行为等措施,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稳中有升,好中见优。
张强从梳理门急诊流程着手,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有效缓解患者排队时间;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开展医务人员志愿服务,进行“藏汉双语”导诊,改善少数民族患者就医体验;设立多学科门诊、心理咨询特色门诊及麻醉特需门诊;在全国率先开展“先住院后结算”绿色生命通道,确保患者安全。如何把“以人民健康为先”的理念落实在医疗工作中,张强院长从抓住院部患者满意度入手,成立床位调配中心,这种统筹预约管理打破了病区界限,使医疗资源得以科学整合;实行中央运输部住院全程陪检工作机制,通过有序的预约安排检查、避免患者检查积压,陪检率达100%,并对所有住院患者药品实行24小时无节假日配送,受到了各族患者的高度好评。
青海高原的医疗服务半径大,民族多,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张强说,在这种情况下,悠悠民生唯健康是大,这也是青海省人民医院被赋予的使命和担当,所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这项工作一定要扎扎实实做下去,抓住“医疗质量”这个命脉,不断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流程创新,进一步改善高原各族群众就医感受,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化医改 稳准务实促发展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医疗卫生被放在民生第二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医改工作的重要地位。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对于深化医改,张强只有一个字——“稳”,稳步推进紧密医联体建设,坚持公益性,不断丰富医联体建设内涵,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程,同时要求每个临床带教老师要“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稳定的骨干力量;稳妥构建分级诊疗体系,落实“四个分开”,统筹协调,突出特色,持续提升青海省人民医院疑难重症疾病诊治水平,建立引人才、引平台、引机制、引管理的模式;稳健推动绩效考核、强化医保管理。2019年是三级公立医院全国绩效考核的“开局年”,做好国家考核指标与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发展战略的科学对接,借力医保改革,促进医疗服务升级和运营模式转型,推动医院高品质改革。
据了解,根据《青海省构建医疗联合体指导意见》《青海省建立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等新医改文件,青海省人民医院按照分层医疗原则和自身功能定位,牵头组建了省、市、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四级医联体。截至目前,医联体已经有111个成员单位,其中省级医院5家、军队医院2家、民营医院3家、州(县)级医院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6家,基本建立形成了功能完备、体系完善、自上而下、辐射全省的分级诊疗网状架构。医联体的建立推动形成了“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合理就医的新秩序和新格局,搭建了有形、有序、有效的协作平台。
同时,为充分发挥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的优势,根据青海省医改办《关于成立省级区域医疗联合体部分诊疗中心和专科联盟的通知》文件精神,医院建立了护理专科联盟、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网络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净化中心等联盟和中心,并开展相关诊疗业务,极大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能力。
作为一个医生,张强已经是一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了,但是作为一名省级三甲医院院长来说,张强才刚刚起步。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爱着他工作了28年、有92年历史的青海省人民医院,他希望用自己的勤奋和坚韧“十年磨一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让医院继续扬帆远航。张强医师依然像秋天沉甸甸的麦穗,把根深埋在高原沃土,以为群众健康服务的情怀,不断把自己淬炼成更好的神经外科医生,更好的“管理者”,期待他用自己的实干和智慧让青海省人民医院在百年荣耀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