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安茂: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一场华丽转身的综合进取战

2020-01-14徐洁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23期
关键词:儿童医院西安市外科

文/本刊记者 徐洁

在过去的15年间,这所秉承了红色基因,以内科闻名省内的儿童医院,现已变为立足三秦、辐射周边,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从地图俯瞰,曾经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现遗存的明代古城墙内有一所医疗机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安市儿童医院。

虎守杏林春日暖,龙蟠橘井水泉香。1939年,医院前身中央医院,在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关怀支持下,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1950年8月19日的《人民日报》记载,中央医院是我党我军在艰苦战争年代创立的第一个正规化医院。其后几经改制,医院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第一后方医院、西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分院、西北军区第三陆军医院、康复医院、西安市第八医院。1959年,作为延安中央医院的直接传承单位,医院正式更名为西安市儿童医院。

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回顾医院近几年的历史,院长李安茂感慨万千。2004年,他刚刚来到西安市儿童医院担任业务副院长时,“内科虽在省内有一定地位,但外科只有两个病区,共70张床,一年的手术量也就七八百例。”执着进取十五载,外科系统已经发展为涵盖12个相关专业的11个外科病区、床位400余张、年住院手术量逾18000例的规模。

医院的医教研全面、协调、稳步发展,这场综合进取战谈何容易?李安茂究竟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战略来带领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医院院长》对话李安茂,试图梳理其医管战略的思路,再现他带领儿医团队的奋斗历程。

聚短板华丽转身

“内科强,外科弱,未来势必会严重影响医院发展。”2004年,刚刚来到西安市儿童医院担任业务副院长的李安茂就深刻预判。因此,在加强内科学科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把外科做强做大,这成为李安茂当时的工作重心。

在“创建一流医院、建设重点专科、树立知名学科带头人”的发展思路下,李安茂充分发挥自己在外科界的专业影响,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先后引进了多名儿外科领域的专家及团队,使医院外科系统从两个病区发展为涵盖小儿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心血管外科、眼科、口腔科等12个相关专业的11个外科病区,设置400余张专业病床,填补了医院在外科系统的多个专业空白,让儿外科不再成为医院发展中的短板。

近年来,手术麻醉科完成了儿童术中麻醉唤醒脑功能区占位病变切除手术,小儿麻醉镇静下核磁共振检查术及超声引导下儿童椎旁神经阻滞等均属西北地区首例。心血管外科年手术量近800余例,手术治愈率98.6%以上,成功实施西北首例低龄患儿心脏手术ROSS+Konno+RVOT-Conduit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低温等离子微创技术在多种儿童上气道梗阻性疾病的外科治疗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神经外科年手术量1000余台,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常规后颅凹为代表的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利用混合虚拟现实技术(MR)指导完成儿童脑室旁血管畸形切除术。普外科近年来大力发展腔镜技术,年微创手术例数达3000余例,以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等为代表的微创术式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泌尿外科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小儿尿动力学研究,在小儿先天性尿路畸形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生儿外科成功为两个月大的患儿实施了Abernethy畸形II型及III型胆道闭锁2种疾病同时进行治疗的手术,标志着医院在诊断及治疗复杂疑难疾病方面正在向国际水准迈进——在李安茂的积极推动下,医院儿外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同时,医院内科专业也在不断细化——2014年,医院投入1700多万元改扩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启用,新生儿专业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内外科专业齐全、专家荟萃、设备先进,以及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新生儿诊疗中心。

2016年3月,儿童保健中心新门诊正式开诊,这标志着西北最大的儿童保健中心落户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从无到有,肾脏和免疫专业相继独立成为肾脏内科和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免疫科等科室不仅是独立病区,且每个病区都一床难求。”

现在儿童医院的康复病房和训练部已发展到占地3800平方米、康复门诊及附属训练部占地2500平方米的规模。尽管如此,“现在也是一床难求,眼下正在考虑扩大康复病人收治问题。”此外,医院的国家级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中西医结合科已开设专科门诊4个,推拿门诊3个,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

西安市儿童医院正门中央医院纪念旧址。

医教研综合进取

临床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教学探索是人类迈向未知疾病的阶梯,正是肩负这份责任与使命,李安茂不断促成医院与高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通过教学相长,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在儿童医院正门,除了醒目的中央医院纪念旧址,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并排挂出的30余块牌匾——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西安儿童医院,陕西省儿童医学中心、陕西省儿科疾病研究所、陕西省儿童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儿科疾病诊疗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这些沉甸甸的牌匾无疑印证着医院今日的教学实力,也预示着医院科研发力的方向。

对话中,李安茂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西安儿童医院”挂牌始末为例,介绍了大力发展教学工作对医院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无人问津的教学基地,到优秀高材生竞相选择的择业医院;从纯粹教学能力的“输入”单位,到现在五所大学儿科学院、儿科系或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所在地,医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资源“输出”单位——背后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医院发展的“人才造血”命题成效显著。

科研方面,医院也在阔步前行——儿科疾病研究所迎来独立建制发展,同时加大与医院临床科研的贯通力度;医院原五层公寓楼被全部改建为科研教学楼,目前,负一、一、二层是儿研所,四、五层是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三层正在打造重点学(专)科实验平台。此外,医院还建立起责权明确的科研绩效体系,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在职医生的学历再深造、国外进修和科研工作。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医疗、教学、科研发展,归根到底,汇聚于人。李安茂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常在不同场合鼓励、提醒年轻人学知要趁早。“虽然医院并不唯学历,但还是希望他们知道,硕、博的攻读过程,改变和提升的是人的整体思维模式和眼界见识。”“尤其儿科硕士相对医学其他专业数量少,博士更少,所以医院一直在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加强医生的在职学历教育。”

院长语录

内科强,外科弱,未来势必会严重影响医院发展。因此,加强内科学科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把外科做强做大。

临床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教学探索是人类迈向未知疾病的阶梯。

白衣秉丹心,不用扬鞭自奋蹄。

医管战略大格局

从儿童医院西门出来,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便是明代巍巍城墙。这样核心的地理位置,无疑曾是医院发展的重大优势;但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外拓,以及文化遗址保护等原因,儿童医院曾经的优势逐渐掣肘着医院的发展。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古城墙以内区域的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整体建筑控制高度不超过36米。因此,今日的儿童医院主体楼群相比国内兄弟儿童医院来看,无疑矮小许多。

李安茂也早早预判到了这一困境。为顺应医改的要求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围绕城墙内医院主体,儿童医院通过托管、共建、自建等方式,近年间逐步完成了“一院三区七门诊”的布局。

“其中,‘三区’都有住院病房,‘七门诊’分别合理设置在东南西北郊的各个区域,在西安市范围内打造了患者的半小时就诊圈。”李安茂介绍。

而且,随着未来医院北郊新院区的开工建设,以及2015年医院就已成立的陕西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西北儿科联盟,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以区域儿童医疗中心的规模,担负起呵护一方百姓健康的责任和使命,李安茂信心十足。

空间上的全方位发展是前提,在李安茂心中,内涵的全方位发展显然更需要提前布局。

眼下,西安市儿童医院正处在创建国家儿童区域(西北)医疗中心的关键时期,同时,医院还不断自我加码,在同步准备脏器移植资质的准备和申批。

“白衣秉丹心,不用扬鞭自奋蹄”,对话中,李安茂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李安茂的身上,有大胆改革的魄力,有小心求索的谨慎,有科学布局的细致,更有孜孜不倦的付出。作为儿医这艘航母的领航人,李安茂带领全体儿医人踏着延安中央医院的红色足迹,锐意前行,一次次华丽转身,实现着医院一个又一个的新跨越、新发展。

猜你喜欢

儿童医院西安市外科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基于GIS的西安市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研究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妙手仁心 洞察细微——访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123的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