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影响及建议

2020-01-14黄娴乔玉洋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保费纳税人小微

黄娴,乔玉洋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2019年两会上,国务院为减轻企业负担,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新政策,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的减征优惠中释放企业的经济活力,为小微企业谋“红利”。新政给不同对象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如何全面地看待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如何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是影响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1 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新政实施效果

自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和财部发布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以来,全国小微企业福利显著提升。从2019年7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减税降费情况来看,2019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 709亿元,与往年相比成效持续加大;同时期全国税收收入以82 754亿元的总金额回落了13.9个百分点,“一增一降”使小微企业尽享政府“红包”优惠政策。

2019年减税降费新增了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二是扩大小微企业的评定范围并加大其优惠力度;三是减半征收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部分地方税种;四是扩大初创科技型企业优惠政策范围。今年的减税降费体现出3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减税力度大。今年新增的减税降费规模相当于2018年的两倍,上半年实现的减税额相当于1999年全年财政收入额;二是减税优惠范围大。增值税改革惠及几乎所有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减税使员工100%受益;三是优惠方式灵活多样。不仅有税基式减免,还有税率式和税额式减免以及增值税留抵退税等[1]。

2019年年初税务局推出的税收新政,给全国企业及纳税人带来了福利。从各省份来看,江苏省上半年推出减税总额达1 085亿元,居全国首位。小微企业减税105.3亿元,效果显著。与此同时,个人所得税相比前几年下降幅度最大。

2 减税降费新政的影响分析

2.1 促进小微企业全面发展

小微企业的普惠性税收制度,增强了纳税人的发展活力。在增值税方面,已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不需再办理缴销手续,依然可以使用现有税控设备继续开票。此方案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减轻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负担,方便其生产经营。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若年度中间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企业,可由按季预缴申报替代按月预缴申报。此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申报次数,优化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制度。

小微企业的普惠性税收制度,开拓了企业的市场。目前,批发零售业、居住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都是小微企业集中发展的行业,因此小微企业与社会紧密联系,互相促进[2]。近几年崛起的拼多多网络销售平台在2017年的年GMV实现千亿,与成立了14年的兆驰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在此之前拼多多还与其他企业合作生产锅具和纸巾等。通过减税降费政策中的企业所得税超额累进计算方法,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降低,导致其纳税负担降低,增加了小微企业与电商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机会,从而开拓市场[3]。

小微企业的普惠性税收制度,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户数的近99.7%,其中,小微企业占97.3%,在全国各地都广泛分布,是中国市场的中流砥柱。小微企业具有创新性,能够推动我国产业、产品、技术等的创新。小微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无论是转型还是失败后卷土重来,都会迅速地重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逐渐壮大起来。但失败重来需要资金支持,减税降费新政使小微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技术型生产,给他们在创新之路上减轻负担,增强后劲,并提供创新的动力。

2.2 政府财政面临一定压力

随着各地区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政府财政收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减税降费后企业负担减少,但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减少,不同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实力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我国东部地区,如江浙沪一带,其政府财政宽裕,适当减少收入并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本身财政收入并不高,减少税收收入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小微企业相对密集又贫困的地区,如西藏、青海、宁夏等,财政收入的减少带来公共服务与国防建设等领域的压力。如果政策实施适当,政府减少的税收能够使小微企业受益,带来有效的经济发展,那还能够总体上缓解矛盾,否则,对地方发展很不利[4]。

2.3 大型企业产生连锁效应

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带动大型企业的发展。从科技型企业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创造出的人才和技术等可为大型企业所用,大型企业也能给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在制造业中,增值税税率从16%降低至13%,行业税负下降1.08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与多数制造型小微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增值税税率的下降使制造型小微企业减轻税负,提供更多资金塑造专业性人才并给予创新性技术,从而使大型企业产生连锁反应,带动其经济的增长。

小微企业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能推动相关大型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其他大型企业带来一些制约因素。随着小微企业福利不断增大,就业压力不断减少,大型企业部分人才会流失到小微企业中去,因此,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可能给给大型企业带来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当然,由于大型企业本身的实力较强,其影响程度有限[5]。

3 减税降费新政实施的制约因素

3.1 地方性减税不平衡

减税降费政策虽对弥补贫困地区的财政缺口有很大的帮助,但总体来看扶贫效果有待再提高。据统计,2019上半年南京市近65万人享受专项扣除使个人所得税减税54亿元,增值税收入减收64亿元,覆盖率达87%,小微企业减免税费9亿元;而贵州省324.57万人口累计减免个人所得税33.49亿元,专项附加扣除减税2.87亿元,政策惠及人数80.54万人,增值税收入减收42.8亿元,小微企业减免税费12.6亿元。贵州省减税降费政策覆盖率仅25%,不及南京市的一半,但小微企业减免税额方面贵州省政策实施力度大于南京市政策实施力度。国家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在小微企业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却没有彻底解决政策覆盖率的问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单方面的减免方案也需完善。

3.2 社保费征收存在问题

减税降费政策没有涉及社保费的征收标准,在后续政策的不断完善中,社保缴费率有了一定的下降。自2019年5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原来的20%降低至16%。即使下降了4%,社保缴费基数仍较大,小微企业的社保费率占企业成本较高。新增的减税降费政策未在社保费方面做出具体的改革方案,我国名义社保缴费率仍较高,导致多数小微企业会有偷税漏税现象,采取最低社保缴费基数缴纳社保费,缴费不公平现象经常存在。

3.3 税费征收掺杂水分情况

一些小微企业由于缴纳的税费较高无法使生产、经营等正常运转,存在规避缴费等现象。现行的优惠政策如创新创业等方面基本上属于一年一调整的现象,企业制度没有公开透明地告知,员工无法真正准确地获得其中的优惠。

目前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的预算和税收的实际增长情况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考核内容。减税降费政策会给税务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某些税务部门会将减税降费政策“变相执行”,如将“征前减免”改用“先征后退”模式,来达到税收的预算[6]。为了均衡财政收入水平,财政部也存在着财政收入的压力,因此政策实行时会被动加大各项非税征收力度。

4 促进减税降费新政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4.1 增强企业的联动性

小微企业之间可以拓展各自的发展空间,增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通过投资、融资等合作形式增强企业间的联动性,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小微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拓宽产业结构,使减税目标与表现形式更加系统化、多元化地体现出来,通过投资、融资更加准确地适应与应对市场生存准则,并通过减税政策来降低投资、融资成本,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西部较贫困地区减税降费政策覆盖率不高,东西部企业合作不仅能带动西部地区企业的经济增长,也能减缓就业人员的税收压力[7]。

4.2 完善社保费的改革

在社保缴费率方面,进一步降低其百分点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参保程度,减轻人民税负压力,减少实际缴费率与名义缴费率的差距。同时,实施更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给经济支出较为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一定的社保补贴等。

对于偷税漏税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保缴费,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种也会存在。各级政府需事先做好评定工作,完成领头作用,通知税务部门修改相关财政税务制度,督导税务部门贯彻实施,以防被“截胡”等不稳定性因素制约政策的有效实施,准确核定员工所享受的“税收福利制度”是否真正地从政策中体现出来。不仅如此,企业需增强信息化建设,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为政策的实施有数据的“后盾”;各企业的税务部门从业人员也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操作能力,以防偷税漏税现象频频发生[8]。

4.3 提高政策法律规范

目前减税降费新政实行,一些法律漏洞依然存在。譬如一些贫困地区相关政策的不合理,导致其难以享受相应的税收法律优惠政策;一些小微企业法规不严谨,导致高层滥用权限使得税收优惠政策大大缩水等。政策规章制度需合理规范,给纳税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减少税收征收掺杂水分情况的出现。

减税降费作为2019年财政方面的重要政策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优惠。小微企业作为稳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减税降费的重点对象,在其实施后有了良好改观与多方面发展。减税降费政策使民生有了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强。减税降费作为今年一项重点改革在今后的实施与不断的改善中将会起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保费纳税人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税务机关征收模式下社保费追缴期的法律规制及启示
小微课大应用
用人单位不参加社保或未按时缴费,会有什么后果
社保费,堵漏洞才能降负担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小微企业借款人
社保风波
8.总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分支机构是否必须申请一般纳税人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