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师美术教学范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01-14黄三艳
黄三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以美导真、以美启善,更能以美怡情。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操,优化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教育部也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出美术育人的功能。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化思政内容与美术课程有机融合,回归道德教育是连接智育与美育的“中心”和“点”理论意义,才能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1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
1.1 重要性
自“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以来,“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陆续开展,各高校重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同时制定了新政策,出台了新举措,探索新路子等等。让专业课融入“思政”内涵,任课教师挑起“思政担”,探索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体系,这两年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追溯历史,美术教育本就蕴涵了美育和德育的作用,如唐代张彦远[1]认为,图画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因而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蔡元培[2]先生也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尚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为治。”然而综观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体系中,能真正达到以“美术辅翼道德”的思政目标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家仍然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美术技巧的传授上,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2 现状
1.2.1 重技巧,轻思政 “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和落实时间不长,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也处在一个初探阶段。很多专业教师对课程育人理念重视不够,没有强烈的意识去引导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认为上好专业课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授好学生专业技能、绘画技巧、美术创作等一些专业知识,就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忽视了对专业课中如何融入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究其原因,首先一些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专业教师没有义务传授这方面知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其次,高校专任教师自己本身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教育的观念非常牢固。认为专业课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就好,对思政课存有偏见;而学生自己对思想教育理论也有所怠慢。君不见,洛阳学习骄子季某某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并在2019 年成为硕士推免生进入美国留学,按理他应感激母校、感谢祖国对他的培养,可是他却在疫情蔓延期间,大骂国人。这究竟是个人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值得每位高校教育者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专业教师也要掌握思政知识内容,明确课堂的德育责任。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内容,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1.2.2 重形式,轻过程 “课程思政”观提出以后,很多地方高校美术类人才培养体系处在改革探索中,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法等,都在摸索当中,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比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19 年开始根据“课程思政”内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直到2020 年7 月还在修改当中;而2017 级、2018 级学生继续沿用老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革效果不明显,“课程思政”教学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课堂中,现在还只是形式上而已。部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院层面对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进行思政建设,但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老办法。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宏说:“‘课程思政’改革不是单一课程的改革,而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变革。[3]”只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等3 个层面完善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 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能够增强美术教育的思想性,拓展美术教学模式的形式,实现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只有真正将思政内容整体、科学、有序地融进美术课程中,才能建立起学生道德与审美理念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人格。
2.1 全面挖掘美术课中的“德育”元素,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指出:“教学与教育是互相渗透的,教学具有教育意义,而教育的许多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4]”美术课程本就蕴含“育人”功能,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通过美术课堂不仅要实现专业知识技能的传递,更要将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心理熏陶于学生。在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中,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色和美术专业特点,不断挖掘美术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美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文化。比如在艺术采风、艺术考察、实践教学等课程中,带领学生领略红色文化革命地区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了解革命历史和先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体会现在的幸福是牺牲了许多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更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鼓励学生选取具有民族地域特色、以人民为中心的积极健康的素材进行创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念。最后,挖掘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育人。教师要随时有意识地挖掘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追求真理、勇于牺牲、热爱生活、崇德向善的道德内涵,以此来塑造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美术作品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本身就是“思政教育读本”。如通过讲授油画《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5 位八路军战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同时从画中感受到5位战士浓浓的爱国情怀。通过讲授齐白石的作品,如《鱼乐图》《兰花》《虾图》等,让学生能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大自然的美,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讲授李文信的国画《长征》,让学生学习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可以说,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2.2 加强美术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注重全员育人
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教师育德能力如何,教书育人本领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实现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最先要加强美术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教师思想修养的提升。美术类专业教师注重技能培训,在思想修养方面相对薄弱,学校要多创造机会,多搭建平台,选送骨干教师走出去进修培训,以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其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5]。专任教师在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美术课堂中的思政元素,不仅可以使得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同时也能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素养,也就提升了课程本身的思政内涵。教育部门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师德建设,让教师明确德育责任,强化专业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教师担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样才能实现全员育人。
2.3 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形成全程育人
美术类教学“课程思政”建设,需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教学手段是否丰富,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在教育教学中,结合美术类课程的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首先,针对现有美术课堂教学的传统旧模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等[6],为高师美术“课程思政”的提升及转化做好铺垫,真正做到教学范式的构建“有理、有利、有据”,使得美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政治性、知识性、思想性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广大学生。
其次,结合美术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活跃,动手实践能力强等特点,强化课外社会实践教育。挖掘课外能贴近生活、触动学生思想兴趣的思政教育素材,将美术内容与思政知识融会贯通。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开展“课程思政”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
最后则是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针对美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引入思政内容于美术课堂,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品质修养。
总之,只要教师用心,就能在美术教育的各个主要环节找到“思政”的内涵。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也要汲取传统美术教学的德育精华,融入新理念下的美术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如课外的专业考察、艺术采风等,让思政理念贯穿美术课堂教学,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植入思政教学,最终实现全过程育人。
3 结论
将“课程思政”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能够激发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下,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美术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专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实践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课堂的气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优秀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可小视。通过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内涵,可以让学生提升艺术修养。
思想是人才立身的前提。近来,习近平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7]”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美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美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发展,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和改革方向。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的融合,不仅仅是教育途径,而是对协同育人理念的新思考。教师应当将“课程思政”观贯穿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全学科中,进行全方位育人,在培育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对美与善的认知和向往,从而真正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