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26卷总目次(卷终)

2020-01-1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探析

·卷首语·

辨证论治的发生与演进 孟庆云(1):1

·专家论坛·

关于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思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四届学术周上的讲话 黄璐琦(1):2

守正创新,中医人通过抗疫大考——在首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工作汇报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王永炎(7):865

·理论探讨·

《黄帝内经》隐喻产生原因探析 陈战,刘桂荣,刘晓杰(1):5

何以成医?——古医籍序跋相关医道之论整理与思考 李文林,杨丽丽,许康耀,曾莉,张云(1):8

《黄帝内经》“死”症的机理探析 蒋林珊,王小平(1):11

以经络传变为要洞察经络病机 郭静,周康艳,卢晋,曾芳(1):15

明清“标本中气”研究 石舒尹,王兴伊(1):17

围绝经期骨痿探析 刘语涵,李莉,梁德,江晓兵(1):20

运用“脉络癥积”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机 乐文卿(1):22

热能推动水液排泄是太阳经的生理基础 肖党生,杨介钻,方辉(1):25

朱丹溪“倒仓法”探析 郑凡超,陈龙娇,李裕思,郭雨驰,黎敬波(1):30

慢性肾脏病从“伏毒”论治 李清萍(1):32

《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阳和”思想研究 周楠,张倍齐,蓝毓营(1):35

中医古籍中的“盻”字 赵雅琛,张承坤,沈澍农(2):141

气陷证源流考 袁颍超,杜松,张华敏,刘寨华(2):143

孙思邈中医育儿心理思想探赜 张靖,罗浩,孔军辉,张其成(2):146

《仁斋直指方论》“五藏所主”学术思想研究 杨威,王霜,屈伸,孙红,张宇鹏,于峥(2):148

吴澄《不居集》学术思想撷要 雷梦南,周雪梅,王键,胡建鹏(2):152

余霖《疫疹一得》应用运气辨治疫病撮要 张茂云,苏颖(2):154

从毓麟珠与温土毓麟汤对比看中医“毓麟”思想的发展 金晶,周惠芳(2):157

心虚生痿论及阳痿从心论治八法 王祖龙,王诗琦(2):160

从小柴胡汤加减探析丁甘仁经方运用特点 刘镭,牛阳,张思超(2):163

温补派薛己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外科疾病的经验探析 潘琳琳,王淞,孙君艺,谢芳,刘桂荣(2):166

中医学防控疫病历史回顾与思考 刘理想,胡镜清,林明欣,黄玉燕,卢红蓉(3):281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的新型肺炎防治分析与探讨 杨威,余丞浩(3):285

《黄帝内经》“汗”理论的临床应用 杨美霞,潘珍珍,郑红斌(3):293

《黄帝内经》“淡味渗泄为阳”意涵及《伤寒论》方药运用析义 李吉武,陈文辉,孟立锋,唐爱华,李双蕾(3):296

“龙火”“龙雷之火”“雷火”的辨析及考证 李琳珂,蔡永敏(3):299

“热入血室证”源流探讨 赵凯维,张华敏,刘寨华,葛瑶,李冬雪(3):301

《金匮要略》“野苣”“白苣”考 银赟,张琦(3):304

对《脉经》脏腑讨论的初步认识 许骞,张建斌(3):307

孙思邈风药治疗脱发探析 彭丽媛,张雪亮(3):309

情志致病与恶性肿瘤 李皓月,杜松,李金霞,申力(3):312

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中医病机和治疗原则 张玉龙,吴世伟,颜明辉,鲍婷婷,任凤英,靳冰(3):315

“通荣”理论浅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魏凯善,罗敏,魏静,朱建伟,顾梦祝,殷丽平(3):318

以2018戊戌年为例初步分析无锡地区过敏性鼻炎五运六气发病规律 蒋莉娅(3):321

《黄帝内经》疫病发病与防治理论概述 黄玉燕,胡镜清,卢红蓉,刘理想,李玉波,林明欣,彭鑫(4):421

从SARS到禽流感与COVID-19谈中医药防疫的研究思路及其意义 邱模炎,黄苏萍,裴颢,王怡菲,闫二萍,刘淑娟,邹浩,熊莉莉(4):424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六六”“九九”考辨 梅雨,陈仁寿(4):426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李亚慧,赵红霞,高蕊(4):430

“瘾疹”名义与“隐”字古义 顾培杏,付阳,沈澍农(4):433

《东医宝鉴》对丹溪学派医著引用情况研究 朱建平(4):436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舌象的相关分析 成西,闪增郁,于峥,郭雨晴,陈小野(4):441

《四圣心源》之“木气下陷”病机证治刍议 陈旭,贾波(4):443

陈士铎《辨证玉函》痛证治疗经验研究 周楠,蓝毓营(4):445

吴瑞甫《新订奇验喉证明辨》喉科学术思想评析 金丽(4):447

基于临床医案分析新安六大医家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 张佩文,王键,刘兰林,郭锦晨,冯烨,杨勤军(4):451

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探析 刘童童,占永立,王宇阳,马放(4):455

从阳气郁结论治雷诺综合征理论 崔家康,朱光昭,翟争,姜泉(4):458

从病因病机探析瘿病的中医防治 黄学阳,刘大晟,林鸿国,刘明,蔡炳勤(4):460

基于“脉积学说”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符宇,邵明义,燕树勋,杜冰曌,远佳瑶,李蕾蕾,李真(4):463

基于脏腑经络理论探讨啮舌证治 郑凡超,李裕思,王彩薇,郭雨驰,黎敬波(4):466

释《黄帝内经》中的“瘅” 张怡,李海峰(5):561

窍闭探析 张电冲,于智敏(5):564

精室考 蔡云,甘可,薛建国(5):566

血瘀证源流考 孟锋,王笑红,卢红蓉(5):569

术语“药对”源流考 臧文华,卞华,白红霞,蔡永敏(5):571

古今中医心系疾病名术语梳理与比较 杨丽娜,朱邦贤(5):575

“驻颜”概念研究 李翊,于智敏(5):577

《陈素庵妇科补解》治未病思想探析 周晓旭,张建伟(5):580

朱丹溪痹证论治特色探析 翟争,巩勋,崔家康,姜泉(5):583

《痈疽神秘灸经》与《洞天奥旨》学术思想比较探析 李伟,左政,袁恺,姜云武,戴舒,黄培冬(5):585

飞经走气与飞金走气探析 李莹莹,陈红亮,于娟,王从安(5):588

《虚损启微》论治虚损学术思想探析 范铁兵,李春,杨志旭(5):591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论帕金森认知障碍病机 邱朝阳,刘萍,霍青(5):593

基于“肝脾相关”论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康姣姣,曹阳(5):596

曹炜论治产后痹特色探析 果彤,曹炜,燕美彤,唐孟杰(5):598

《黄帝内经》与马王堆医书中的黄帝思想 商晓辉,张芬(6):709

新安理学对《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之影响 唐杰 ,王键,黄辉,李净(6):712

从成仙到养老——隋唐时期养生学的世俗化转变 张瑾(6):714

孙思邈养生理论精髓之解析 牛文民,刘智斌,郭靖辉,马如龙,李凌风(6):718

从水与气的关系探析《金匮要略》水气病 黄秋霞,桑红灵(6):721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探析 聂金娜,苏颖(6):723

从“因虚致瘀”理论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病机 李嘉鑫,杨宇峰,张世超,石岩(6):726

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生理功能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秦双红,余臣祖,康学东,李芳芳(6):729

从“玄府-浊毒-络脉”角度再识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 魏凯善,魏静,罗敏,朱建伟,李江红,殷丽平(6):731

“卫郁化火”与火热证发生的联系及相关治法 黎辉,王婷婷,陈钰梅,武紫晖(6):734

从“心肾相关”角度探讨心力衰竭理论内涵 姚涛,胡志希,钟森杰,杨梦,周瑶(6):736

情志相胜干预抑郁症机理的理论探析 杜渐,孔军辉,杨秋莉(6):739

荨麻疹中医脏腑病机再认识 秦文钰,苏庆民(6):742

沈绍功“调肾阴阳”学术思想发微 司鹏飞,王莉媛,李成卫(6):745

《黄帝内经》体质分类解析 周妍妍,康倩倩,于淼,狄舒男,王涛,桑希生(7):866

《黄帝内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之理论研究 张晋冀,李翠娟,胡勇,邢玉瑞(7):869

相火理论探析 李国臣,朱少铭,张晶晶(7):872

《临证指南医案》痰饮论治特色探析 刘瑞芳,陈启亮,廖凌虹(7):875

《针灸大成》月经病的诊治规律探究 张琪棋,张晶(7):878

从《孙文垣医案》浅析孙一奎临证诊疗特色 成西,郭雨晴,周文婷(7):882

基于气味配伍理论辨治儿童血尿 张凯,任献青,霍桢毅,丁樱,张博,张霞(7):884

“有故无殒亦无殒”思想古今应用探讨 邢玉瑞(8):1045

《黄帝内经》中积聚概念探析 于淼,桑希生,狄舒男,周妍妍,徐世杰(8):1047

《伤寒论》误下致烦证治探讨 迟显苏,潘文超,王诗源,董振飞,宋晓宾,马柯(8):1049

《伤寒论》“结”之辨治及方药运用 李佳,宋朝,吴鑫平,郝旭亮(8):1052

《诸病源候论》“候”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郝闻致,李晓娟,陈家旭(8):1054

《摄生要义》养生思想探析 谢双峥,蒋力生,蒋维晏(8):1056

《傅青主女科》之血崩探析 李娜,于燕,刘芳媛,冯忠华,顾天琪(8):1058

《小儿幼科》学术渊源与特色探析 梁翘楚,陈凯佳(8):1060

麻黄汤证“营阴郁滞”病机溯源与辨析 周易,陈萌,张冬梅,张迪(8):1062

基于“虚气流滞”学说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防治 官杰,冯兴中(8):1065

基于“肺阳虚-痰瘀互结”探索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 陈迪,李建保,王霞,徐婧,李蓝轩(8):1068

陈如泉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特色探析 曾明星,陈继东,向楠,陈如泉(8):1070

咳逆病名考辨 林怡冰,杨可君,吴承艳(9):1225

肝为“罢极之本”考 范崇峰,吴承艳(9):1227

从《灵枢·口问》“心系急则气道约”谈“心系”与“约”的涵义 冯文林(9):1230

论张仲景调理脾胃论治肺系疾病 高雅婷,杨勤军,张星星,杨程,童佳兵,李泽庚(9):1232

论“火郁发之”在《伤寒论》治法中的体现 许生,谭颖颖,黄笛,夏娟娟(9):1234

《金匮要略》历节病诊治要点探讨 刘征堂,韦云,吴斌龙(9):1237

浅论《诸病源候论》中“候”的内涵 赵宗耀,陈家旭,陈剑北(9):1239

周慎斋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马骏,段永强,王强,成映霞,杨晓轶,巩子汉,白敏(9):1242

曹颖甫运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经验探析 金亚弦,李成文,徐江雁(9):1245

石氏伤科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源流 王楠,唐田,徐文强,席志鹏,邓蓉蓉,张啸宇,钱宇章,董煜祺,康然,谢林(9):1247

从“结”病机探讨伏邪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思路 胡霖霖,张芯(9):1251

探讨苦辛开泄法在癃闭治疗中的运用 周少峰,许勇镇,阮诗玮(9):1254

论温病学“寓攻于补”思想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运用 许异川,胡静(9):1257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专家指导意见(草案)》 刘城鑫,卢以茜,洪森楷,李泽云,黄冰淳,詹少锋,黄慧婷,廖慧丽,刘小虹(9):1261

“因发知受”的思维原理剖析 夏淑洁,李灿东(10):1421

气虚生风病机理论探讨 李明,吕翠霞(10):1424

“筋”之生理病理及分期论治体系 梁龙,周帅琪,于杰,银河,刘广伟,尹逊路,韩涛,冯敏山,朱立国(10):1427

《黄帝内经》“筋”字的统计分析研究 邵慧婷,岳公雷,高海晓,杜广中(10):1430

《伤寒论》气血辨证规律与特色 陈晓晖,杨耀忠(10):1433

杨仁斋《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伤寒格法研究 马星雨,谢雪姣,刘国华(10):143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培土制风”法探析 陈旭,贾波(10):1438

肝郁证对肝脏糖脂代谢的影响 陈启亮,阮璐薇,梁文娜,李灿东(10):1440

从“肺朝百脉、主治节”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 李雪萍,张宝成(10):1442

转疟的概念探讨 张转霞,邓飞强(10):1445

儿童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的共同病机探讨 翟盼盼,黄岩杰,李秀敏,翟文生,任献青,丁樱,苗明三(10):1448

从苦欲补泻理论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 张凯,任献青,霍桢毅,丁樱,张博,张霞(10):1451

丁樱治疗小儿肾病学术思想探析 都修波,任献青,陈文霞,闫永彬,常琳琳,米雪,丁樱(10):1453

从“瘀毒伤络”理论探讨顺铂致药物性耳聋机制 冷辉,张琦,孙海波(10):1456

韩捷通补兼施法治疗克罗恩病特色探析 牛锦锦,袁媛,韩捷(10):1459

论中医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兼与“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一文商榷 邢玉瑞(11):1585

消渴病病名探究 魏佳,李灿东(11):1587

中医文献小儿泄泻诊疗理论框架研究 孙铭阳,傅海燕(11):1589

基于《黄帝内经》“心部于表”探讨鼻鼽病机 江雅宜,岳仁宋,周建龙(11):1593

阳明潮热探析 赵桂芝,赵晓旻,王鑫,曲芊芊,王雷(11):1595

金元医家郁火理论汇通 殷鸣,金钊,张琦(11):1598

读解“阴火” 顾思臻,窦丹波(11):1601

汪机《运气易览》五运六气理论探析 聂金娜,苏颖(11):1603

余霖《疫疹一得》对流行性传染性疫疹的诊断学贡献 张茂云,安倩倩,牟宗毅(11):1605

《瘟疫霍乱答问》医学思想探析 刘思文(11):1608

《类证治裁》神志疾病诊治特色探析 刘宇,刘宁,闫汝涵,王彦刚(11):1610

《幼幼集成》婴幼儿咳嗽诊疗特色探讨 王杰,王芳,杨威(11):1613

王堉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李振东,孙卓,余仁欢(11):1616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从肝脾论治探析 王月娇,丛超,徐莲薇(11):1618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五虚勿近,五实勿远”新释 冯文林(12):1741

《灵枢·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痛证特点辨析 肖薇,刘步平,陈晓虹,胡莹莹,梁启放(12):1743

《黄帝内经》虚里诊辨析 林静怡,田露(12):1745

《黄帝内经》论酸 文生,郑秀丽,杨宇(12):1748

“阴虚证”证名及内涵源流 姜芬,杜松,战丽彬,张华敏(12):1751

黄宫绣学术渊源探微 文颖娟,姚远友(12):1755

王孟英论治痉厥证特色探析 杨涛,沈劼(12):1757

张聿青治湿学术特点与法度 郑齐,于峥,王芳,杜松(12):1760

结合临证 再探“阴火” 崔翰博,关怿,魏青,任永丽(12):1763

从“火”论治糖尿病 邸莎,杨映映,赵林华,仝小林(12):1765

“火郁发之”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 高国建,吴雪,刘颖,邹雯,王健(12):1769

吕氏春秋中“治未病”思想的萌芽 任佳君,郝征,任海燕,田汇川,董硕,田露(12):1772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苏嘉,谢平金,廖璐,余瑾,谭兴举,王佳鑫(12):1775

·实验研究·

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 罗明,阳仁达,谭静,李双艳,言芳,孙璐,兰伟(1):37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许晓康,周小红,张治方,吕天元,祝婕,高飞,梁玉磊,马小顺(1):41

罗汉果黄酮干预运动大鼠骨骼肌FLK-1及BFGF表达的影响 陈功,莫伟彬,李国峰(1):45

针刺对8-MOP/UVA诱导光老化模型小鼠皮肤SOD、MDA、T-AOC、LF、ATP酶的影响 王彩霞(1):49

补阳还五汤对高血压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AT1R与PI3K/AKt轴的影响 曲怡,王建波,薛亚楠,邓婷月,勇入琳,刘路,张立德(2):169

基于核磁共振的栝楼-薤白煎剂代谢组学研究 阮美丹,曾祥法,韩林涛,李晶晶(2):173

下丘脑cAMP/PKA/PhK/GP通路在脾气虚食少腹胀中的作用研究 于化新,马丹,刘旭东,刘慧慧,王凌志,王路,单德红,王德山(2):177

通肺络补宗气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MMP9/TIMP1平衡及FN、Col Ⅳ表达的影响 任培中,苗青,杨斌,范艺龄,樊茂蓉(2):181

悬灸对哮喘大鼠转录因子ROR-γt、GATA-3及T-bet的影响 张伟(2):185

调理脾胃针法对2型糖尿病前期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李思,张智龙,杨元庆,周星娅,薛莉,王栩,邢晓彤(2):188

津力达颗粒对PCOS模型大鼠卵巢TGFβ/CTGF的影响 邵飞,沈山梅,刘佳怡,张冰洁,乔程程,李忆昆,杨家苗,燕歌,毕艳,朱大龙(2):192

桑白皮水煎液及各性味拆分组分对典型热证模型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杨翠兰,克迎迎,李亚格,袁培培,傅阳,冯卫生,郑晓珂(3):323

基于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化痰通络法对脑梗死大鼠脑血流的影响 徐家淳,孙伟明,覃启京,王凯,程汝珍,李强,纪靖,周震(3):327

不同时间电针头穴预处理对MCAO大鼠脑皮质MicroRNA-210表达的影响 梁超,鲍春龄,姜涛,张燕珍,陈邦国(3):330

真武汤和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AQP1/AQP2的影响 宋纯东,宋丹,贾评评,陈瑶,花淑婷,刘玉让,马金玉(3):334

清热凉血方对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一般状况及MDA、SOD表达的影响 吴超,何新颖,毕建强,孙云川(3):338

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病证结合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 宋厚盼,曾梅艳,陈小娟,陈新怡,杨焘,朱晓彤,李亮,蔡雄,喻嵘,彭清华(4):468

应用小动物活体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对大鼠腹壁循经组织组织液分布的初步观察 宋晓晶,张维波,贾术永,王广军,李宏彦,叶丰瑶,顾鑫,熊枫(4):474

丹参酮IIA对神经性痛大鼠脊髓背角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游明灿,申采薇,徐玉英,任秀花,游言文(4):479

姜黄素在小鼠肺成纤维细胞中的抗纤维化作用 龚玲,刘代顺,朱红兰(4):483

朱氏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孟君,陆建良,孙勇,周青,严士海(4):489

中医综合外治法对肛瘘术后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指标的影响 刁翰林,徐丽,程文秀,郁悦,陈思儒,丁楠,师伟(4):493

生脉散对糖尿病大鼠心脏钙转运蛋白的调节作用 翟取,孙明杰,崔海峰,武乾,石晓路(5):601

当归四逆汤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miR-210、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胡文梅,贾爱明,白长川(5):605

红景天苷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冯闯,左中夫,刘文强,刘学政(5):609

柴胡疏肝散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胃肠平滑肌细胞MLCK表达的影响 彭雷,程阔菊,朱丹,罗云,程俊(5):613

健脾固肠方通过提高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丰度减轻肠癌小鼠化疗后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探讨 周张杰,蒋海燕,钟薏,沈伟,李芸,付淑娟,吴婷婷,夏晓婷,张士强,杨蕴,刘新华(5):618

背部推拿手法对亚急性衰老并免疫功能低下家兔血清免疫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研究 王之虹,杨寄禹,刘明军,卓越,杨寄渝,于明超,尚坤,张欣(5):622

生肌象皮膏“恋邪”作用对兔皮肤疮面的影响 卢旭亚,徐强,冀晓娜,张朝晖(5):625

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王玮,靳贺超,耿秀超,于文涛,王香婷,李青敏,董文军(6):748

二参颗粒对垂体后叶素诱导冠心病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 柴晶美,李欣,杜金,周丽雅(6):753

敦煌医方瞿麦汤对肾草酸钙结石大鼠核转录因子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通路的影响 李荣科,颜春鲁,安方玉,刘永琦,刘雪松,赵文坤,杨晓蓉(6):756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军,孙佳佳,刘颖,赵静,袁洁,戴金颖,王顺意(6):759

风流草总醇提物对衰老大鼠骨质的影响研究 薛帆,宋晶珠,裴凌鹏(6):764

丹皮酚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与自噬的影响 张超颖,苗纪飞,刘霞,许沁,叶森,温泉,梅丽艳,叶芃,李春,黎晖(6):768

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杨莉莉,孙刚,王笑红,翟志光,孙萌,刘厚涞,王克林(6):773

腹部推拿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家兔ENS-ICC-SMC结构的影响 骆雄飞,赵娜,刘斯文,李华南,张玮,王强松,王金贵(6):777

乌头赤石脂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闫晓博,李予煊,陈章风,郝佳梦,郭军鹏,刘宏岩(7):887

益肝胶囊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肝损伤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徐强,高艺书,侯志涛,李东东,韩玉生(7):890

小檗碱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凋亡及糖代谢影响研究 张世霞,李聚林,冯五金(7):893

养任调冲汤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研究 郭紫芬,周琛,邹湘曼,向花花,肖正午(7):898

“李氏薄贴”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促凋亡机制研究 肖寒,方乃青,奚柯婧,秦艳,李慧刚(7):901

穴位注射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血清NO及子宫组织VEGF/KDR表达的影响 万荷天一,陈睿,唐也笑,罗小光(7):904

内热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炎症反应及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骆小娟,张照庆,尹晶,徐芸,段轶轩,夏杨,居诗如(7):908

逆灸足三里抗自然衰老大鼠皮肤老化的研究 张苗,纪峰,陈友义(7):912

慢性肾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与思考 李鹏飞,李思汉,陈扬荣,吴竞(8):1073

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初探 尚家驹,孙淳,刘华一(8):1076

益胃消瘀颗粒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肠化的影响 田锋亮,杨小军,陈万群,刘宇,李延萍(8):1080

“邵氏五针法”对慢性哮喘大鼠GATA-3/T-bet表达的影响 华金双,邵素菊,郑洁,何竹青,杨京京,胡晓京,徐宁,田丽(8):1084

从水通道蛋白4探讨附子理中汤温阳健脾祛湿的作用 王露瑶,宁晚玲,唐汉庆,王有科,李克明(9):1265

泻肝安神方调节血清与杏仁核炎症反应改善肝郁火化证焦虑大鼠行为学的实验研究 赵振武,郭蓉娟,顾丽佳,史华伟,邓潇斐,郭晓,袁清洁,郭建友(9):1269

柴胡皂苷a抑制PTZ诱导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多药转运蛋白的表达 单萍,张继龙,笱玉兰,罗利俊(10):1461

冠心康调控巨噬细胞miRNA-155与SOCS1-STAT3-PDCD4生物轴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秦合伟,李彦杰,郭宁,刘志勇(10):1466

基于“热证可灸”理论研究艾灸对胃热证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余云进,谢宇锋,杨锦兰,杨宗保,冯军,沈佳成(10):1470

翻白草对TNB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促炎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影响 史梦妮,付骞卉,刘宇,柯愈诗,刘伟志(10):1475

黄芪甲苷通过调控肾素原受体-自噬途径改善嘌呤霉素诱导肾足细胞骨架损伤的作用研究 曾又佳,贺良平,张冰(10):1479

黄芪甲苷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分泌的影响 冯美杰,李蕾,王颖航,徐兢鸿,潘志(10):1484

补肾化痰法经Sphk1通路调控肥胖PCOS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 陈美佳,徐晓娟,黄映红,田雪梅,张淼,熊倩(10):1488

含附子-半夏温阳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毒性研究 余婷,苗青,王瑞海,许京,陈怡,朱莉莉,许红英,张家玮,肖苏,刘丽梅(10):1493

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宋忠阳,陈玉婵,雍文兴,张志明,刘永琦,张利英,张卫强(11):1621

栝楼薤白半夏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及PINK1/Parkin通路作用研究 李想,张华敏,崔海峰,隋宇,李盈盈,唐丹丽(11):1626

续断种子方对少精子症模型小鼠精子发生的影响 何明,王权胜,蒙帅杰,蒋越,王东珊,杨德芬(11):1631

基于AMPK/SIRT1通路探讨消溶稳斑方对不稳定斑块的作用 邵静,蒋静(12):1779

芪黄疽愈方对ASOLE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静,葛建立,张欣,张敏妹,何建明,李晓东,马云龙,孙云朝,楚信强,白建英(12):1784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山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分析 林道斌,杨华,程亚伟(12):1787

玫瑰红芪当归水煎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性激素水平及氧化指标的影响 王静,安方玉,陈雪娟(12):1795

大黄素干预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髓鞘蛋白表达的研究 陈鹏,王琛,张冕,渠景连,王文静,吴智兵(12):1799

艾灸足三里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叶强,高彤,梁花花,王亚军(12):1803

·中医多学科研究·

近代儒医顾观光的医学考据及医药会通研究 杨奕望,王颖晓(1):51

帛书《五十二病方·祛疣》的巫医文化内涵 马建泽,李彤(1):54

基于Klotho基因的生物活性探讨中医“心肾相交”理论 朱国双,王岚,王小琴(2):196

辟谷疗法与代谢综合征探析 徐铁岩,冯占荣,赵乾,朱晶晶,徐月,孙潇潇,覃诗华(2):200

基于“一带一路”的岭南中医药海外贸易史研究 张晓艳,张晓红(2):203

发现促进睡眠药物的可能途径 刘艳骄,赵成思(4):497

中国古代音乐疗法与应用 王蓓,周路红,明易(4):501

民国名医基于《黄帝内经》构建中医分学科的初探 农汉才,孙灵芝,李楠,胡颖翀,杨云霜,王致谱(5):629

基于“络病-玄府”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病变 董丽,江云东,潘洪,赵立志,王小强,白雪,杨思进(5):633

从线粒体稳态失衡探讨脾病“脉道不利”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科学内涵 曹慧敏,宋囡,贾连群,张会永,吕晓明,陈宁,陈丝,杨关林(5):635

从中国哲学“重阳”思想探讨“火神派”理论源流 成西,郭雨晴(5):638

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文化根源探析 蒋立卫,梁尚华(6):781

古代兵家学说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杨智斌 ,缪捷,郝征(6):783

中医“治则”理论在炮制中的运用探赜 郭晨阳,汤朝晖 ,李炜弘,黄勤挽(6):785

黑水城出土医方“快气汤”残片考 陈陗,沈澍农(7):917

晋唐方书咳喘病症“牵绳”考 洪涛,赵志伟,田永衍,王凝(7):920

民国时期《伤寒论》“非杀菌法抗感染”研究初探 农汉才(7):922

中医药学科中关于“医学地理学”的阐释及发挥 马佳,裴韬,陈洁,张知新(7):925

从“阴病治阳”论蒙医医疗实践 思璎桀,王乘御,宋欣阳(8):1088

以“三俱”为例探讨佛教译著影响下的医籍冷僻用语 温雯婷,张海波,申俊龙,沈澍农(9):1274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及思考 刘弘毅,陈烁,马迪(9):1277

中国回医药学概论 张建青,谭启龙,林如辉,骆斌(10):1497

《黄帝内经》健康人文思想研究 王瑞卿,张洪雷,张宗明(11):1636

“会厌”解剖名称的由来及考证 柴宇琪,滕磊,忻耀杰(11):1638

肿瘤微环境刚性的病机探讨 高卓维,韩钦芮,符秀琼,姚学清,陈腾祥,孙学刚(12):1808

以“昌狄”世系为例探讨“喇曼”世系对藏医药发展的影响 索南才旦,李先加,格日多杰,李啟恩(12):1811

“无厌于日”考释 王明强(12):1816

·临床基础·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治疗心悸用药规律探讨 陈子茵,陈腾宇,陈国铭,田燕华,綦向军,吴淼,张家萌,方彩珊,张洁,张培婵(1):58

孙建芝治疗心系疾病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闫奎坡,牛嫚嫚,朱翠玲,朱明军,孙彦琴(1):62

新疆15~44岁HIV/AIDS青年患者中医症状及证候调查研究 曾琳,冀艳,马秀兰,张颖,李静茹,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马建萍(1):66

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刘鹏妹(1):68

芪地固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分析 高海娟,雷根平,李静静,董盛(1):72

红藤紫金汤联合西药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观察 闫东升,刘磊,杨自生,王生,许蒙(1):76

名老中医李桂贤特色用药拾萃 张天彬,李桂贤(2):207

基于数据挖掘的冼绍祥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贺雅琪,孙定乾,段骄,陈汉裕,吴辉,冼绍祥(2):209

胃复方含药血浆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垂体瘤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顺荣,李东芳,何寄琴,焦蕉,唐继云,李玉明,何欣,周珉,吴鸿(2):212

健脾益气清热燥湿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的Meta分析 刘素贤,李玉锋,柏树纲,卞慧(2):217

蝮蛇解毒汤对蝮蛇咬伤患者急性肾损伤因子NGAL的影响 杨万富,陈海东,张允申,龚旭初(2):223

基于文献计量学骶髂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探讨 祁冀,武凯,平瑞月,徐燕笑,张少群,张磊,廖立青,李义凯(3):341

正清风痛宁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赵朋飞,刘春香,张俊华,秦艺珊,王辉,万颖颖(3):345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分析 杨冉,林琳,姚浩,季建敏,章亚成,沈群(3):350

藏医放血疗法对急性痛风全身及局部NLRP3、IL-4和CXCL2的影响 卢旭亚,克珠,贺国波(3):354

补肾法对高龄女性IVF-ET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李丽,蔡靓,宗道宽,尹萍,李凯,陈媛媛,张武文,童国庆(3):357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SCL-90测试结果的Meta分析 刘步平,梁启放,张善禹,林亮,梁沛华(3):362

中药导致儿童肝损伤的调查分析 白朝辉,马姝丽,闫雪丽,刘蕾,张胜男(3):366

基于文献分析共情缺陷相关病症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李妍,吴望男,聂文祎,楚天云,岳广欣,梁媛(4):503

基于变蒸学说的婴幼儿变蒸热研究 王凤兰,高宴梓,鲁周南,韩凯利,寇鲁辉,陆雪秋,张明明,孙亮,魏群(4):506

基于数据挖掘徐雯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分析 李丽,徐雯(4):508

基于复杂网络技术挖掘王平论治失眠临证规律 黄攀攀,胡芳,谢光璟,黄晓宇,徐波,龙清华,王平(4):511

参附注射液联合益气活血合剂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郝海燕,王雅妹,李正光,徐国宾,胡松,毛拥军(4):515

七味三芎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张佳敏,范秀风(4):5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藿朴夏苓汤作用机制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付畅,赵勇,谢敏,肖红慧,李会敏,杨哲昀,左新河(5):640

益气泄肺养血方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周平,周长文(5):645

升降散对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预防作用 何生奇,金金,林南星,芦殿荣(5):648

桃红四物汤对骨质疏松性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唐偲,邓鑫,方芳,韩锐,朱丹平(5):651

早期八风八邪穿刺排毒法对蝮蛇咬伤肢体肿胀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允申,方勇,丁晓雯,杨万富,龚旭初,倪毓生(5):655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彭陈文,黄璇,孙茗威,张家振,甄伟龙,王森,文彦钧,张韧,黄雅丽(6):788

首发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证型与情绪表现特点相关性 刘娟,庞敬涛,田立(6):796

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的特征分析 崔家康,翟争,姜泉,王建,唐晓颇(6):799

膝关节骨关节炎不同证候间患者的关节液氧自由基特点及其与证候间相关性研究 李祥,叶超,周鑫淼,刘向春,陈婧,亓建,唐开强,魏峰,朱红霞,王建军(6):803

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王祖龙,陈如兵,赵盼盼,王晨,王诗琦,华众(6):808

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证型与CHA2DS2-Vasc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余志华,余浩,祝炜,田立群,冯莹,王代宗,易春峰,柯于鹤(7):928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 樊根豪,邢作英,陈召起,张孟孟,胡宇才,赵安社,刘梦琳,王永霞(7):932

中医运动疗法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张建伟,吕韶钧,吴岳,李亚梦,高天明,苑文,陈在浩(7):936

基于真实世界挖掘王平辨治失眠经验 徐波,刘保延,王平(7):944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郑一,高玉红,李光善(7):947

2019年珠海市幼儿园1923名儿童体检结果分析及中医生理特点探讨 邵晶晶,闪增郁,成西,于峥,李方澜(7):950

健脾化湿方联合复方α-酮酸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腹膜功能的影响 王东,王亿平,魏玲,胡顺金,吕勇,程皖,刘家生,茅燕萍,胡岚(8):1091

中药益肺活血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董克州,朱益敏(8):1095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国医大师王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用药规律 孙丽平,鹿飞飞(8):1099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许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用药规律 陈国铭,綦向军,陈腾宇,刘华,梁妙珍,田燕华,张琳琳,冯惜怡,张洁,吴淼,许华(8):1102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胡天成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用药规律 李正茂,刘楠楠,周江,胡天成(8):1106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尚昱志,李陈玲,韦露秋,张青槐,方刚,陈延强,庞宇舟(8):1110

中医疗法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对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刘倩,莫霖,黄先巧,张萍,李霞(8):1114

补心逍遥饮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朱晶晶,王艳昕(8):1121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面诊客观化的初步研究 任琦,唐斐斐,周旋,方格,王彬,李先涛(9):1280

清肺化痰逐瘀汤治疗儿童痰热闭肺证肺炎的疗效观察 惠晓霞,张伟东,杨红(9):1284

微波消融联合培土消瘿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陈海东,沈皓,方勇,吴金娜,龚旭初(9):1289

黄芪治疗肺脾气虚型直肠内脱垂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万星阳,金鑫,许裕杰,苏丹,张恒,孙逸洲,任东林(9):1293

补气活血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hs-CRP、UA、UAT的影响 饶艳玲,黄威(9):1297

王金贵健脾益气推拿法治疗小儿气虚秘临床疗效研究 马永利,王金贵,李华南(9):1301

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降脂效果的系统评价 刘云娣,张璐,孙伟鹏,杨栋,林潼,周小琦,鲁可,曾芳冬,石础硕(9):1305

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金金,马银杰,何生奇(9):1312

中西医结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脂代谢疗效系统评价 熊梦欣,邓阿黎(9):1317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谢春光治疗糖尿病肾病组方规律 冷玉琳,朱建伟,徐刚,周秀娟,唐诗韵,刘晓可,杨婵,富晓旭,谢春光(9):1324

基于“左瘀右痰”理论探讨偏侧乳癖患者中医体质分型差异 廖丽,徐健众,奉家豪,莫元春,韩佳,杨银,陶晓兰,章烨欣,王童,陈鹏(9):1327

基于中风首发和复发前共性病情变化的“毒损脑络”发病关键环节特征研究 何丽丽,王芳,金佳欣,刘娴,宋文英,谢颖桢(10):1500

中医古代心肺脑复苏术的特色解析 孙成力,张超,高建东,何立群,陆文(10):1503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乔利杰,朱明军,李彬,郝轩轩,卫靖靖,马腾(10):1505

基于不同维度统计学分析方法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症状量表研制 林逸轩,汪敏生,尤良震,申国明,方朝晖(10):1511

基于六气理论分析肾系疾病发病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王焱,蔡佳丽,王利锋,苏颖,韩曦英(10):1516

左归丸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肾阴虚证的疗效评估 康庆,韦娜,王琳,康杰,岳利峰,杜娟,郑晨颖,江泽辉,宋志超,于海容,马鑫,谭欣,东潇博,李志更,刘阳,蒋根娣(10):1518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挖掘前列腺癌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探讨 游旭军,周青,田雪飞,吴泳蓉,高瑞松,傅伟(10):1521

从叶天士运用炙甘草汤管窥叶氏养阴法则 杨恺,冯全生(11):1641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丹参配伍规律及其防治冠心病作用机制研究 周文静,朱彦,郭怡含,李志勇,周荣荣,柴智,王永辉(11):1643

基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分析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张燕,廖大忠,刘成凤,温婷(11):1649

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赵铁葆,文银萍,宗静岩,王旭浈,程红杰,蒲琳倩,户玉轩(11):1654

调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对心脾两虚型脑瘫儿童疗效及血清IGF-1和IFN-γ水平的影响 季宇宏,孙宝东,吉媛红(11):1659

应用“推轴运轮”法治疗小儿气不摄血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探讨 杨濛,张寒放,翟文生,宋纯东,张建,李乐,李冰,倪锦玉(11):1663

清热解毒类中药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网状Meta分析 于莹,张功,韩涛,黄海量(11):1665

成人慢性失眠患者中医证治规律初探 李云虎,李焕芹,李东,王春勇(12):1819

化痰降气法对肝郁气滞型非肥胖型PCOS卵巢储备及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周艳艳,付佳琳,刘阳阳,任静雯(12):1823

早期妊娠女性寸口尺见弦脉的临床研究 余维,东方,熊仪,周柔枝,岳阿兰,韩霞(12):1827

加味芍药甘草汤调控β-catenin/EGFR对子宫腺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姜心禅,陈晓波,郭宇丹(12):183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乔战科,宋艳芳,刘向哲(12):1837

·针灸研究·

绝骨穴的文献研究探微 蒋会茹,谢幼专,张必萌(1):78

电针联合步行运动对男性腹型肥胖患者Irisin的影响 代成刚,陈广,周道平,李穗锦,祝维峰,谭凤玲(1):81

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陈颖,马欣,毛水先,王丽,雷祥珠,王芳(1):85

针灸拔罐综合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范肃,张振宇,潘珺俊,曹崇艳,魏军,王清霖(1):88

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徐耀琳,张国妮(2):226

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游建宇,饶赟,刘福水,陈梅,方婷,金玉立(2):229

针刀浅筋膜松解术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高春雨,王宝剑,金哲峰,杨克新,孙武,魏戌,冯敏山,银河,尹逊路,叶宜颖(3):369

针灸治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病案两例 周美玲,陈炜雄,张宏(3):372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取穴配伍规律研究 刘璐佳,杨阳,李思澄,刘志伟,景伟超,曲婉莹,张迪,戚潇禹,王有鹏(4):522

耳皮内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王红,刘晓茹,姜劲峰,乔慧芬,杨颕辉,孙志岭(4):526

岐黄针疗法探析 钟默默,张昆,杨娟,陆丽明,孟婷婷,张瑞琳,傅诗韵,吴融,陈娇莹,陈振虎(5):659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适宜病症的现代文献研究 郭珊珊,傅心昊,张鑫,陈少宗(5):662

通督调神配合经筋围刺治疗大便失禁的理论探讨 盛张倩,戴慧峰,许军峰(5):666

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对疼痛量表影响的Meta分析 王瑞琦,郭义(5):669

针灸疗法治疗躯体化形式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张霜梅,吉晶,王安荣,邱朝阳,祝维峰,张兆旭(5):674

基于数据挖掘悬起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灸量规律分析 张浛芮,李应昆,涂海燕,夏世林,王宇,赵国友(5):683

蜡泥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卢永保,李彦杰,任锟,王国宾,游明灿(5):686

试论针灸经脉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事实”与“解释” 李晓彤,何丽云,付璐,刘保延(6):812

揿针“督脉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轻中度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金圣博,李明珠,王晓彤,张立德(6):814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耳穴按压治疗高血压组方规律研究 张喆,姚云,葛玲玉,陈润,仇燕青,李璟(6):818

耳穴贴压治疗女童外周性性早熟的病例序列研究 刘莉莉 ,万乃君,孙慧慧(6):822

针药结合协同治疗疑难病案 林国清,向云亚(6):825

针灸治疗海绵窦肿性偏头痛病案1例 周美玲,张宏(6):828

中风后痉挛患者白睛络脉特点及眼针取穴方案 杨森,王鹏琴,鞠庆波(7):952

雷诺现象患者井穴及八邪穴红外热成像特征性研究 谷婷,王瑞辉,杨欢,柯增辉,王东(7):954

督脉经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 宋庆增,谢胜,戴文杰,陈明冰(7):959

针刺远近取穴对痛证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喻培勋,吴泽航,邹志会,唐光平(7):963

特色诊疗之长圆针解结法的临床经验 王林,王鼎,肖辉灯,侯晓宙,王彤,黄姗(7):968

甘草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白塞氏病临床疗效观察 戴凤翔,邱联群(7):971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优势方案筛选研究 张晶晶,黎波,杜元灏,李晶,查庆平,陈林玲(8):1123

旴江“上补下泻”针法治疗五官疾病机理探析 袁莉蓉,黄冰林,谢强,宋济(8):1127

针刺调控神经再生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实验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吴春晓,徐影珊,唐纯志(8):1130

针灸配合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黄建福,刘建浩,谭春凤 王天磊,徐琼(8):113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 于莹,张功,韩涛,黄海量(8):1138

针灸疗法联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肺癌疼痛的Meta分析 边双林,张家瑞,齐建帅,陈清,甄伟,王洪彬,杜雅萍(8):1143

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的Meta分析 杨雪捷,熊坚,邹思婷,于海波,王丹辉,农清栋(8):1148

听力损失之耳瞤案 冯维琪,丁敏(8):1155

膏肓穴古代文献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陈晓静,杨旭光,张珍珍,韩方正(9):1330

基于“中枢可塑性”理论针磁联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及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张婉容,姚小芹,蔡伟伟,梁健刚(9):1333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模型大鼠十二指肠TLR4、NF-κB p65的影响 王丹,张红星,荣培晶,侯理伟,李少源,王瑜,王俊英,张金铃,赵斌,国笑,张悦,张紫璇,王艺霏,何家恺(9):1337

一种新型安慰灸条的盲法可信度研究 丰逸轩,赵宏,郜明月,徐玉芹(9):1341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袁婷,熊俊,王雪,杨骏(9):1344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朱凤亚,江泰君,汤莉洁,刘正康,吴曦(9):1354

手三阴经脉演变探析 陈思婷,刘锦光,梁子杰,张天朗,詹静怡,胡沛峰,李柳宁(10):1526

论“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安利君,陈以国(10):1529

针刺临床试验中假针刺的设计方法 刘小钰,鲁海,秦晴晴,张春红(10):1531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网状Meta分析 周锐,陈婉薇,李克嵩,黄楚栓,庄礼兴,庄贞毅(10):1535

敦煌针灸医学文献中刺血疗法的发展与应用 周艳,魏玉婷,王觉,严兴科(11):1671

文献计量学分析关元穴热敏化的现状与规律 张浛芮,涂海燕,李应昆,王宇,赵国友,夏世林(11):1674

基于穷举法探讨合募配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穴方案 李雪梅,任奎羽,陈兆恒,郭莎,杨莎,余曙光(11):1677

针刺支沟穴对健康人脑小脑后叶功能连接网络时变效应的影响 韩红艳,段晓菡,张驰,胡逸聪,王文献,王柯柯,高辉,闫镔(11):1682

针灸为主综合疗法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刘华,范小会,毕巧莲,范军铭,庆慧,俞晶晶(11):1686

平刺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郑淇,沈芳,唐苏为,谢韶琼,汪青良,姜文成(11):1690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大鼠十二指肠黏膜机械屏障及其调节蛋白的影响 王丹,张红星,荣培晶,侯理伟,李少源,王瑜,王俊英,张金铃,赵斌,国笑,张悦,张紫璇,王艺霏,何家恺,韩永丽(12):1843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RCT文献计量学分析 朱凤亚,江泰君,汤莉洁,金银,刘正康,吴曦(12):1846

补肾化瘀方联合电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贺晓霞,游方,刘丽(12):1850

·方药研究·

炙甘草汤“由寒而温”轨迹疏暨方剂演进启示 曾凤珊,黄仕营(1):91

陈修园乌梅丸心传 周荻书,郝征(1):94

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探析 张作良,武权生,梁永林(1):96

《金匮要略》“补气加半夏”考 张承坤,赵雅琛,沈澍农(1):99

论柴胡、芍药在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地位 周步高,刘馥春,刘妙华,丁舸(1):101

引经药临床应用探微 邵彩林,吉训超(2):235

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规律的数据分析 石维娟,司国民(2):238

基于数据挖掘的喉痹内服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岑经途,黎少玲,闫亚杰,林炳钦,阮岩(2):241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用药规律研究 杨淑慧,陈丽平(2):245

基于数据挖掘的膏方治疗月经病组方规律分析 綦向军,陈月梅,陈国铭,梁妙珍,张兆萍,陈雪妍,蔡凯纯,梁浩锐,陈腾宇,曹蕾(2):24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癌痛外敷方用药规律分析 王凯文,蒯仂,金燊懿,许玲,龚亚斌(2):254

王好古妇科六合汤系列方制方原理探讨 韩云鹏,张颖,董尚朴,方朝义,武密山,吴全娥,邓国兴(3):374

探析越鞠丸之肝脾同调 张一鸣,杨勇,常文杰,李治,王荣,孙冰,孙闵(3):378

基于色泽分析技术的百合质量评价 李瑞琦,徐靓,吴翠,马玉翠,陈垣,巢志茂(3):381

辨析经方之“里急” 尹姣,邓芳芳,曹淼(4):529

《辨证录》白芍用药特点探析 陈翼,贾波,李筠,肖晔(4):531

防风治疗泄泻应用探析 迟显苏,马柯,张硕(4):534

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杂病论》半夏用药规律 孙静,万强,张伟(5):688

张延登《悬袖便方》特色方剂探赜 赵雨薇,郝菲菲,田思胜(5):692

《温病条辨》辛温芳香药应用探讨 陈艳娇,张思超,翟珂,闫业富,周琪(5):694

张锡纯对桂枝汤之认识与发挥 李冀,郝峰,魏爽,胡晓阳(5):696

基于量化分析的防己地黄汤病机探讨 邓志远,王镘佳,刘敏(7):974

清及清以前桃核承气汤配伍的数据分析 宋慧荣,杨学琴,罗亚敏,高明慧,李冉,陶晓华(7):977

木防己汤析疑 李亚南,许二平(7):981

《傅青主女科》阿胶应用规律探析 徐丹,周惠芳(7):983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施岚尔,张文婧,朱章志(7):986

寒温并用方药调治慢性胃肠病机理探析 唐永祥,王华(8):1157

“乌梅丸又主久利”探析 王琰冰,杨景锋(8):1160

射干性味的本草考证 温子帅,范忠星,齐兰婷,孙宝惠,郑玉光,宋军娜(8):1163

易黄汤与四妙丸异同辨析 邱雅琳,金晶,周惠芳(9):1359

网果酸模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许京,王瑞海,苗青,严光俊,郭昌洪,刘丽梅(9):136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蛭口服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李建功,麦喆钘,李雪山,罗川晋,李俊哲(9):1366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己茯苓汤治疗急性肾损伤机制研究 李美丹,姚兰,梁群卿,黄李冰雪,钟婵,郭华慧,王玮,刘雪频,黄仁发(9):1371

《圣济总录·伤寒门》药名考述 王飞旋,金鲁微,杨金萍,王振国(10):1542

《肘后备急方》苦酒应用探讨 杨可君,林怡冰,吴承艳(10):1546

有毒中药乌头增效减毒配伍方法探讨 杜丽,王均宁(10):1550

《本草述钩元》学术特色探析 韩海伟,柳成刚(11):1693

论补中益气汤之肝脾同调 王悦琦,张一鸣,孙闵,李治,万广宋,孙冰(11):1696

《辨证录》熟地用药特点分析 刘小可,叶品良,陈翼,王冬梅(11):1699

茯苓通阳内涵及临床运用探析 李梦真,王雁娜,李锦云,杨杰聪,罗杰莲,郭建文(11):1702

岭南古代医家论治瘟疫的方药特点 周登威,汤伟平,吴蕾(11):1704

近5年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分析 延国威,马燕,王晓忠,王燕,周铭心(12):1854

车前草和荆芥在简易库与冷藏库中的贮藏期研究 郝美玲,吴翠,徐博,徐靓,李卓俊,巢志茂(12):1862

·中医写作与翻译·

名词化隐喻在《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语篇功能类型论 刘毅,魏俊彦,张春凤(2):258

含数字的中医典籍书名翻译探讨 曲倩倩,王治梅,马伦(2):261

中医学术会议汉英同声传译的信息流失与应对策略 石径,包玉慧,都立澜(2):264

《黄帝内经》修辞英译之“情理交融” 程颜,王培松(3):385

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黄帝内经》译介策略比较研究 张蕾(6):830

基于有声思维法的中医文本汉英翻译中翻译单位实证研究 齐熠,李晓莉,都立澜(6):834

从“以意逆志”论中医英译 任俊伟,涂宇明,何艳秋(7):989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黄帝内经”英译标准商榷 闵玲(8):1167

文树德《素问》翻译策略研究 贺晨(9):1378

翻译转喻观及其在中医术语“取象比类”英译中的体现 石勇(11):1707

多元系统翻译论解析《金匮要略》两英译本 邱嘉鸣,张斌,王伊梅(11):1711

梅维恒英译药名诗研究 肖志兵,孙芳(11):1716

“豁痰”功效术语英译研究 谢望楚,牛明月,王晓凯,童意,贾德贤(12):1878

·临证验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研究概要 刘南阳,李振华(1):103

风药治疗黄疸的理论探析 党中勤,姚自凤,梁慕华,党志博(1):106

“阴虚则盗汗”新论 冯今虹,程宏斌,唐可,刘俊豪(1):108

基于《四圣心源》探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策略 滕磊,忻耀杰,寻满湘,柴宇琪,李春芳(1):110

麻黄升麻汤方证刍议及在重症慢阻肺中的应用 刘宏祥,赵永辰,王涛,史曼,孙艳敏,李轶璠(1):113

从痰湿瘀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肖红,姜泉,焦娟,唐晓颇(1):115

雒晓东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 周世雄,郑春叶,雒晓东(1):119

周惠芳治疗子宫憩室性经期延长经验 丁楠,周惠芳(1):121

王培民运用温经通络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 肖延成,茆军,邢润麟,黄正泉,徐波,梅伟,丁亮,张立,张农山,王培民(1):124

宋军治疗慢性失眠起居调养中的经验 于艺,党娇娇,宋军(1):127

李士懋运用汗法治疗高血压经验 刘洋,张明泉,张洁晗,刘宇,沈慧(1):130

王新志分期论治郁证经验 孙永康,杨海燕,王新志(1):132

孙玉信临床辨治口香案两则 王冠,孙玉信(1):13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思路之我见 董国菊(2):269

《临证指南医案·痹》辨治解析与应用 赵家有,张颖(2):272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探析 丁强,唐亮,壮健(2):275

从阴虚风动论治面肌痉挛探颐 陈明玲,过伟峰(2):277

运用“十味清瘟汤”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思路撮要 苏捷,杨贤海,付大清,陈明达,周勇军,马小青(3):389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探讨桂枝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应用 刘城鑫,余润佳,李泽云,黎敬波,詹少锋,刘小虹(3):391

薛鸾运用解毒通络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欧永胜,陆静安,薛鸾(3):394

蒋士卿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临床经验 宋文佳,蒋士卿,肖兴辉,朱梦姣,夏华敏(3):397

宋鲁成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总结 崔健,孙善美,刘晓红,宋鲁成(3):399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治 肖勇洪,彭江云,李兆福,张玲,林咏梅(3):401

以“少阴虚寒,伏邪成巢”论治卵巢囊肿 刘秀健(3):404

中医辨治贝赫切特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 王义军(3):406

辛温宣散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理路探微 殷鸣,金钊(3):409

柴胡“推陈致新”刍议 郭宗耀,王振涛(3):412

张简斋化裁活用瓜蒌薤白剂治疗外感病初探 季红健,陆丽丹,胡瑶(4):536

刘小虹辨治肺结节中医特色探析 洪海都,刘城鑫,吴鹏,陈楚敏,詹少锋,刘小虹(4):539

单兆伟运用温经汤治疗女性肾虚泄泻经验 顾培青,沈洪,单兆伟(4):542

罗志娟运用“三分法”治疗经期延长 何海琴,吴媛媛,钟义惠,许淑苹,罗志娟(4):545

孟河医派马培之诊治带下临床经验分析 刘冰艺,李淑萍(4):547

应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诊治肺系病体会 朱金凤(4):550

柴胡桂枝汤治疗杂病性汗出新用四则 沈秋红,袁红霞,王颖颖,杜昕(4):553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辨治 连粉红,夏小军,郭炳涛,王立,秦大凯,刘守海(4):556

岳仁宋基于玄府理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杨茂艺,胡志鹏,岳仁宋(5):698

姚乃礼从心脾论治味觉缺失验案一则 王少丽,白宇宁,倪媛元,刘震,姚乃礼(5):701

《傅青主女科》月经先期诊治探微 周维叶,周惠芳(6):838

罗颂平从阴阳论治卵巢早衰 朱玲,罗颂平 (6):841

李杰运用疏肝健脾法辨治乳腺癌临床经验 桑毅婷,李杰(6):844

南征运用消渴肾安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孙健,南征(6):847

刘英峰应用柴芎汤治疗少阳头痛经验 郭雨晴,周文婷,成西,陈六福(6):850

于增瑞活用四逆散经验 刘惠杰 (6):852

王亚丽运用风药论治帕金森病经验 李智山,王亚丽,冯其美(6):855

王俊宏治疗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诊疗思路 黄梦婷,王俊宏,黄靖涵,于庆洋(6):859

李士懋论治咳嗽经验总结 贾琳,李博林,张明泉(7):993

朱云龙宣肺益肾化瘀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何慧玲,孙昱(7):995

卢苏辨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 陈澜,卢苏(7):998

江泳辨治不明原因胚胎停育经验 杨雅斐,江泳(7):1001

许润三治疗阴道炎经验的传承与应用 宋晓丹,佘延芬,陈豪,高亚玉,范玺胜,祝洁,俞舒丹,于傲天,冀燕银,许润三(7):1004

韩捷从脾肾论治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牛锦锦,袁媛,韩捷(7):1007

曹式丽从络论治膜性肾病经验 支勇,赵巍,林燕,曹式丽(8):1170

李建民以天雄散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失眠的临证经验 陆红梅,李明权,谢晨,李建民(8):1172

谭新华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撷菁 范洪桥,周亮,刘丽芳,吴雨薇,谭新华(8):1175

罗笑容治疗岭南地区小儿泄泻的经验探析 许楷斯,倪晓良,许尤佳(8):1177

白郡符从固护阳气论治皮肤病经验 王远红,李慧,李晓陵,王绍莹,姜德友,高杰(8):1180

张振宇精点力学手法治疗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潘珺俊,张振宇,范肃,徐佳音,王成远,司江涛,韩箫潇,苏红,万友红(8):1183

温艳东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病经验总结 王阳,王萍,姜艾利,马唯,徐晴,温艳东(8):1187

安阿玥治疗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经验 王春晖,王茜,冯大勇,冯月宁,白志勇,安阿玥(8):1190

从“络”论治缺血性心肌病 柴苗苗,曹月娟(8):1193

从“血不利则为水”解析月经后期合带下病治疗思路 霍磊,张大伟,梁媛(8):1195

中医药治疗克雅氏病1例 李海燕,庄锐,陈旭,果海娇,杨保林,卫景沛(8):1197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脾瘅辨治 魏凯善,罗敏,魏静,朱建伟,殷丽平(8):1200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的中医论治 盛文,何清湖(8):1203

宋军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经验撷要 雷洪涛,代金刚,宋军(9):1381

孔薇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举隅 张娉娜,包能,孔薇(9):1384

黎烈荣经后期佐补肾阳法经验 马丹凤,桂玉然,冯利,马臻,赵玉玲,黎烈荣,许海(9):1387

王有鹏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经验 葛飞飞,童瑶,刘璐佳,王有鹏(9):1390

朱秉宜运用“魄门为五脏使”理论治疗老年便秘经验 曹正清,王浩,谷云飞(9):1392

胡玲运用消托补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于唱,胡玲,李欣如,余莹(9):1396

张西俭辨病机结构论治学术思想探讨 朱丹平,张西俭,崔世奎,陈中沛,周鑫(9):1399

房繄恭“调经促孕十三针”治疗卵巢早衰经验 孙承颐,房繄恭(9):1403

李方洁调气机辨治顽固性失眠经验 李婷,刘小霞,李方洁(9):1406

四逆汤合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叶钊,舒鸿飞(9):1409

补肾调肝破血逐瘀法治疗顽固性血精症体会 张伟涛,王伊光,王成李,黄念文(9):1412

王松龄运用经方治疗烟雾病合并缺血性卒中验案两则 王伟民,丁瑞丛,王改凤,刘志华(10):1553

毛德西辨治偏头痛经验 李广,张世葳(10):1555

黄文政治疗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经验 梁栋,杨洪涛,黄文政(10):1557

郑守谦从“肝脾虚实”论治妇科杂病发微 孙佳琦,朱馥丽,蔡连香,黄欲晓(10):1559

从“血不利则为水”论治肾病水肿 刘畅,支勇,曹红波(10):1561

养阴活血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体会 张雅歌,韩佳瑞,窦荣浩,石秀杰,庞欣欣(10):1564

基于“君相二火”理论治疗阳痿病的特色探析 张天彬,陈国忠,李桂贤,张涨,彭飞燕,吴瑕,盛囝靖(10):1567

从“少火生气”论肾气丸补肾气之功 于弋,谷松(11):1720

王红梅基于伏邪温病论治银屑病 李煜,林鹏,王红梅(11):1723

舒鸿飞临床运用验方的经验探讨 杨晓峰,舒鸿飞(11):1726

曾庆琪从躁郁论治早泄与阳痿 张天宇,卢桂林,杨凯,董盼攀,曾庆琪(11):1728

周彩云从“热气怫郁”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吕行,周彩云,王鑫,张羽(11):1731

王新志从风论治中风后半侧舞蹈症的经验 王灿,王新志(12):1867

周惠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经验撷要 狄丹华,周惠芳(12):1870

从“阴极阳衰”治疗乳腺癌 范洪桥,刘丽芳,周亮(12):1873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理论在痰热型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李富增,翟志光,崔兰凤,刘国星,刘畅,王成祥(12):1876

·综述·

黄腻苔病因病机及诊治应用 齐城成,孙悦,丁成华,王河宝,陶添明,董艳玉,李石林(1):137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进展 李晓宇,谢立科,郝晓凤,胥静(1):140

肝纤维化中医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研究进展 安振涛,魏兰福,黄钰萍,朱方石(2):280

厚朴七物汤的研究进展 洪盛威,邱玺瑞,尹泽浩,汤文通,李崇超(3):415

便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王路,许明敏,曹炜,张微,李瑛(3):419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辨治概要 郑伟,郑敏,张芳,张若亁,刘金星(4):559

慢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徐凝,吴闽枫,段彦娟(5):704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殊诊疗方法综述 袁旭,李林,李小薇,王馨,武云朋,张楠(5):708

中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孔一卜,孙丽平(6):862

中医药防治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 杜松,于峥,赵凯维,杨威,李明(7):1009

脏腑-经穴相关的现代研究 姚琳,杨馥铭,刘雁泽,张晨柳,胡巧巧,王辉,刘阳阳,郭义,王洪峰(7):1013

近十年中药免疫双向调节研究进展 周刘华,姚涛,郭爱灵,林骏杰,潘斯庆,常跃兴(7):1016

从玄府理论辨治冠心病研究进展 钟霞,焦华琛,李运伦,张磊,李焱,钟艳(7):1021

中药熏吸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历史沿革与应用进展 贾维刚,徐庆,张志恒,贾玉梅,王巍(7):1025

黄芩苷治疗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徐甜,樊姝宁,邓楠,马重阳,程发峰,王雪茜,王庆国(7):1030

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昆,龚新月,王飞(7):1034

珠子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丽,苏钛,侯安国(7):1037

复式补泻手法的历史源流与现代临床应用 张阔,张一平,李凯,丁沙沙,刘阳阳(7):1041

“过咸伤骨”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孙珂焕,莫枢,梅雯惠,李小云,张荣华,朱晓峰(7):1044

马钱苷药理学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胡家铭,陈权,肖鲁伟,童培建,杜伟斌,吴承亮,阮红峰(8):1206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林有为,李林森,何扎西草,王晴湄(8):1210

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玉赫,冷德生,张荣兴,车志远,白宇,于钦明(8):1214

中医药在女性生育力保存领域的研究现状 吴媛媛,钟义惠,李芳艳,罗志娟(8):1218

温阳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减的研究进展 周国威,马丙娥,夏天卫,潘立群,马朝群(8):1223

阳盛质述评 陈勇,罗玲,任毅(9):1415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状 王晓群,李小江,王洪武,张国骏,贾英杰(9):1418

冠心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谢婷婷,魏岩,姜丽红(10):1570

阳虚体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晓文,韩双双,罗仁,赵晓山,陈洁瑜(10):1574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王启新,卢文吉,孟慧,董健藤,刘一舟,李春,姜勇,屠鹏飞(10):1578

抑郁症动物模型及中医药复方防治进展 笪晓丽,李晓娟,邱文琪,陈家旭(10):1582

基于TGF-β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陈兰玉,胡凯文(11):1735

甲状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钮杰宇,戴建国(11):1739

1990~2020年我国冠心病中医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 王传池,吴珊,江丽杰,许伟明,佟旭,蔡嫣然,周聪慧,童新元,胡镜清(12):1883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的补肾健脾法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骨-肌肉-脂肪轴调节作用研究述评 原淳淳,艾尔扎提·艾尔宝,王达宝,张云龙,杨飞宇,屠思远,赵英侠(12):1894

针灸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张海洋,殷之光,杨秋红,刘文博,赵舒羽,徐广顺,马金丹(12):1897

中药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璐瑶,刘维(12):1901

半夏泻心汤防治胃癌研究概况及策略分析 崔国宁,刘喜平,董俊刚,李沛清(12):1905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进展 邵霖霖,冯俊(12):1909

·其他·

2020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总目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2):1912

猜你喜欢

探析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音乐剧《人鬼情未了》排演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CFG桩在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坭兴陶APP的开发探析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自杀参与行为可罚性之探析
魏晋清谈探析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