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夫卡诗选

2020-01-13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布拉格卡夫卡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20世纪奥匈帝国德语小说家,犹太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于捷克首府布拉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1904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的作品颇受表现主义的影响。1912年9月22日晚至翌日清晨,通宵写出短篇《判决》,从此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弗朗茨·卡夫卡一生多次与人订婚,却终身未娶。1924年6月3日弗朗茨逝世。在逝世后,文章才得到比较强烈的回响。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见仁见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20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不过两个弟弟相继夭折。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因而终身未娶,41岁时死于肺痨。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Hermann Kafka)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给家人带来还算不错的经济条件,但对卡夫卡而言,与父亲专制式的权威以及无时不在的否定、嘲讽相比,所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满足几乎都不值一提。关于父亲,卡夫卡曾在日记里写道:“我过得比他幸福,而他可以因腿上的伤口抬高自己;他可以从一开始就估计并断定,我不会赞赏他当时的辛劳困苦,正由于我没有体尝过同样的艰苦滋味,我就必须对他感恩不尽。”

卡夫卡在给朋友布罗德的信中将他害怕孤独而又热爱孤独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度的孤独使我恐惧。实际上,孤独是我的唯一目标,是对我的巨大的诱惑,不是吗?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对我如此强烈渴望的东西感到恐惧。这两种恐惧就像磨盘一样折磨着我。”卡夫卡把握不了外部世界,便逃避、退却,一头隐匿在自己的私生活里,投入自己的有限的自我之中。卡夫卡因为身份地位的缺失不得已成了一个孤独的“个人”。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今天这日子……

今天这日子阴冷难过

云朵凝结着。

风儿是拽着的绳索

人群凝结着。

脚步踏出金属声响,

石头一路震荡,

目光停留的地方

是辽阔的湖水白茫茫。

在这古老的小城里立着些

小小的浅色的圣诞小屋,

它们的五彩玻璃窗俯瞰着

积雪覆盖的小广场。

在这月光蒙蒙的场地上

有一个人静静地踏雪前行。

他那硕大的身影被风扬起

高出四周的小屋之上。

在昏暗的桥上走过去的人们

经过圣人身边

和他们微弱的小灯。

在灰暗的空中飘过去的云层

经过教堂旁边

和它们那朦胧的塔影。

在方形的栏杆旁倚立着的某君

望着黄昏的水流

双手凭着古老的石头。

1903年11月9日

在黄昏的夕阳下

在黄昏的夕阳下

我们曲着背坐在

板凳上,四周绿草如茵。

我们的胳膊无力地下垂着,

我们的眼睛忧伤地眨动着。

行人穿着各色衣服,

在石子路上摇晃着漫步,

头顶是广大的天空,

它从远山伸向更远的山巅;

山外有山,天外还有天。

1907年8月29日

做夢和哭泣吧……

做梦和哭泣吧,可怜的家族,

找不到路径,失去了路径。

痛苦啊!是你晚上的致意,痛苦啊!早晨。

我不想要什么东西,只是想

从深渊伸出的双手里救出自己,

它将我这个无能力的人向下拖曳。

我重重地倒在了这双摊开了的手里

在群山的远处响着滔滔不绝的

慢条斯理讲话的声音。我们倾听着。

啊,地狱的鬼怪戴上

遮掩住的怪脸,紧紧压住自己的身躯。

长长的队列,长长的队列没有结束。

1916年7月19日

猜你喜欢

布拉格卡夫卡
两次阅读和讲授卡夫卡作品的体会
学术卡夫卡
城堡里的卡夫卡
大小轮
EMERALD IN THE ROUGH
布拉格
不够文艺不敢进去
卡夫卡的“爱人”和“罪人”
卡夫卡向父亲示弱
卡夫卡的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