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闷集

2020-01-13可可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姨婆书店外婆

可可

偶尔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看着身边的人经历种种事情,而自己只是静静站在一旁,无法与周遭的事物产生连接。就像是将头埋在水池中,开始还咕噜冒几个泡,渐渐也就没有了声响。当我翻看匡扶的新书《纳闷集》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不只我一个人有过这样的念头。

匡扶的创作载体是漫画,但在翻完整本书后,我却觉得这更像是一本现代小说或者说现代诗集。书里出现的人或事看着有些魔幻,却又充满了真实感,就像是我们身边常会听到的那种故事。比如厌倦了高压工作的女孩,迷茫中来到一家二手书店;热爱自然观察的男孩,对喜欢的女孩说起飞蛾与月亮;停电的晚上,渴望灵感眷顾的年轻人在黑夜中找寻自我。这些故事中的主角,就像是早高峰挤着地铁进进出出面无表情的上班族一样随处可见,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人,让人看的时候感受到真实与共鸣。

我最喜欢的是《私奔的外婆》和《被折角的人生或书》这两篇。《私奔的外婆》说的是有一天外婆的姐姐突然出现,要“我”陪她去找已经失踪一年的外婆的踪迹,于是“我”和姨婆就这样踏上了一段奇幻之旅。

整个故事里失踪的外婆一直没有出现,他们一次次找到线索,又一次次落空,沿途遇到的人将外婆的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外婆随性自由,不被年龄所束缚,仍旧穿着自己喜欢的漂亮裙子,心动,恋爱,私奔,离家出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对比下,年轻的“我”反而显得沉闷无趣,总是什么都提不起劲。在这段旅途中,作者通过“我”的视角在思考:

生活就好像是一大杯,一直在续着热水的茶,一天天过下去就像一次次加开水,到后来越来越淡,根本没味道了……本来就是越来越没意思的吧。

同行的姨婆看透了“我”对于生活的没有干劲,时而出现这种哲学性对话:

什么乏味不乏味,多数人不都是……想做的事没有,要做的事一堆。

你可能是比别人高兴得少,但也比别人难过得少嘛。

直到最后,“我”也没有见到外婆,不过这或许已经不重要了。看到她仍旧如此随性地为自己而活就足够了。只有试过之后,你才能知道它适不适合你,就像生活,勇敢地往前走,总好过留在原地,回首过去。

《被折角的人生或书》的主角是在一家二手书店打工的女孩,她像是生活的观察者一般每天在这个小小的书店里观察着来来往往的客人。爱在不准带外食的书店里吃外卖的女白领,下课来店里看书的小学生,把自己写的書装作是二手书送来店里卖的调音师等。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从这里经过,而“我”从一份让人疲惫的工作中离开:

想起从前上班的时候,曾在下午的厕所隔间里,听到过隔壁传来的鼾声。

大家都好辛苦啊……但关键,是乏味吧。

仔细想想,过去挂在脖子上的那张工牌,在如今的行情下,非常紧俏吧。多少同龄人挤破头,就想在那样的公司占有一席呢。所谓的“上行电梯”呗。

把工牌当做金银铜牌的,大有人在吧。可我不是。

来到这家书店就好像是给自己放了个假,在一路狂奔的路上按下暂停键,停下来思考在那张工牌后面的自己是什么。可从没有过什么宏大梦想的“我”和上班时乏味的“我”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翻书的时候,我随着主角卷进情绪的涡流之中,情绪隐藏在生活隐秘的角落之中,不着痕迹,找到了线头,轻轻一撕拉出一大片脱开的线。这种感同身受源自故事中的真实感,匡扶对于生活描写得很细,他擅长记录那些很小很小的瞬间,比如撕坏了透明胶的瞬间,费劲也扣不上拉链的瞬间,绕着脸飞的小虫一直打不到的瞬间。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构成成年人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如同费劲地拔掉指甲旁边的倒刺,留下的伤口一直隐隐作痛。

这本书就是在说这些不起眼的人不起眼的瞬间。再热爱生活的人,偶然也会纳闷。遇到这样无所适从的瞬间时,我们不妨停下来,当生活的观察者,静静地看着别人经过,休息够了,再回到生活之中。在流逝的时间里,观察引发感悟,感悟累积起来变质为成熟,而成熟使我理解更多人。

猜你喜欢

姨婆书店外婆
大姨婆
破耳兔
埋下心愿,盼您康复
家有谢天谢地
唠叨的外婆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外婆的钱
下一次,我想拥你入怀
外婆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