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成瘾

2020-01-13积风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成瘾者平凡人写作者

关于写作最初的记忆在初中,那时学习压力不如现在,自己一脑袋的天马行空无处释放,作文本就成了自由的游乐场。写人?那就来个后现代主义机器人。写事?那就编排一个既热血又狗血的科幻故事。最满意的一次洋洋洒洒写了一整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那种一气呵成,如今想想都令我感到惊奇。也曾上过青少年杂志,也曾写过酸溜溜的小诗,十几岁的年纪,可不是就像正当空的太阳,觉得一笔在手,天下我有吗?

往后年龄渐长,被现实狠狠地又踩又踏又摩擦,终于慢慢意识到——啊,原来我只是茫茫人海无数平凡人中的一个。懒惰,安于现状,没有才能。那些被写出来的故事,根本一点儿悬念也没有,人物形象不丰满,剧情也套路得要死,一行里夹着几个拼音和错别字。真是的,当初到底在想什么,花一两个小时,去写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呢?

只是在享受那一点点与众不同带来的快樂罢了。

初中毕业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老班特意叫到我的名字:“××,我记得你当时是想当作家的,现在怎么样了?”天知道我有多尴尬。简直想挖条地道钻回过去,把那女孩儿的嘴堵住、手绑住,好叫她别再说出什么“当作家”之类的话来。

平凡人要有平凡人的样子。学习,考个不上不下的学校;工作,挣着不高不低的工资。坚持年少的梦想?对不起,这样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这些道理在心中来回翻过了千万遍,可回过神来,我又坐在电脑面前。空白的文档上一条小小的竖线在闪烁着,似乎是一声声的催促。我回想着当年那骄傲的心情,却像闯进了一场迷雾当中。

奇怪,太奇怪了,我明明记得小时候写作是件开心的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它现在给我带来的多是痛苦?

首先是身体。对着屏幕眼睛发涩就不说了,脖子和肩膀也接连提出抗议,咯吱咯吱的,像个生了锈的机器人。其次是精神,写稿、等回退稿、再继续写稿,仿佛一个无止境的轮回。“情节套路”“有点掉书袋”“可读性不强”,邮箱一提示有新的回复,我的手都要抖得如同中风。最严重的是接踵而来的对自己的否定: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上面,真的有意义吗?会不会在读者看来,这只是一堆文字垃圾?现在写的东西,是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吗?还是仅仅只是在迎合别人?我在这条路上走啊走,焦虑骑着摩托在后面追啊追。

哪怕侥幸在杂志和新媒体上发了几篇文章,我还是常常陷入这种感受当中。我尚如此,那些成名的前辈高人怕不是早练就一身铁骨铜皮,誓与这苦痛搏斗到底。

都到了这样的地步,为什么还不停下?直到拿起笔一年多,我才恍惚间明白:这玩意儿是上瘾的。它比虚荣更固执,比快乐更猛烈。它让你不可自拔,让你从痛苦中开出花来。像莫扎特垂死前仍伏案写完的《安魂曲》,像莫奈几尽失明却绘成一幅幅《睡莲》。像那些伟大的作家在饥饿、贫困、不得志时写完的一本本著作。

我大胆地猜想,与其说他们贪恋绘画或音乐带来的快乐,不如说他们扎根于痛苦当中,却对“创作”深深地上瘾了。钢琴家不能离开他的琴键,写作者不能离开他的笔。这是注定与他们纠葛一生的爱人。

如果你像我,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焦虑,为遇到的坎坷而感到难过,为头顶上似乎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天才们而感到气闷……痛苦着,痛苦着,却仍然在一路向前——

欢迎你,梦想成瘾者。

积风,闷闷的写作者,莽莽的前行者。曾在《中学生百科》发表了《最后一封信》《奶奶的唤声》《往来皆风雨》等文章。座右铭:我的一生,希望它是永恒的追逐,而非不断的妥协。

猜你喜欢

成瘾者平凡人写作者
有爱有光 勇敢前行
白马
体育活动成瘾行为的干预探究
平凡人演唱会
论写作(创作谈)
聂一菁 被平凡人的故事所感动
平凡人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沉迷手机的人喜怒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