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痤疮的研究概况

2020-01-13邓成海陈秋平黄子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壮医施灸痤疮

邓成海 陈秋平 黄子恩 戴 姝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痤疮,壮医病名为叻仇(壮文:Lwgcouz),壮医认为其产生多由于机体阳热偏亢、脾胃湿热或肺经蕴热,感受风湿热毒之邪,热痰瘀凝结于头面部,阻滞肌肤腠理,致三道两路阻滞而发病[1]。现代医学认为其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部多有粉刺,又名粉刺。临床表现为颜面部、胸背等出现粟粒样的丘疹皮损,或点或片等分布,可伴有皮肤瘙痒及疼痛[2]。该病常见于青壮年,部分患者可在青春期过后自愈,但也有患者因为处理不当或不重视卫生,导致遗留后遗症或症状加重,如皮损部遗留疤痕结节或皮损范围扩大等表现。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与机体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免疫失调及家族遗传、心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相关[3]。

1 机制及治疗

壮医药线点灸是采用壮药浸泡过苎麻线,点燃在患者体表穴位或相应部位上施灸,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疗法[4]。其应用范围广,包括临床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相关疾病。壮医认为,“疾患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人体发病和“嘘勒”失调密切相关。药线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药物作用及穴位刺激传导两个方面发挥作用,疏通龙路、火路气机,使得人体气血恢复平衡。药物方面一般使用具有祛风毒、除湿毒、消肿毒等功效的壮药,制成药酒浸泡药线,药线吸收了其有效成分,从而发挥功效;穴位上,按照壮医“寒手热背肿在梅,萎肌痛沿麻络央,惟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的配穴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施治[5]。壮医对痤疮的诊断:面、胸背等部位出现粟粒样的丘疹,如刺般突起,或有结节、囊肿,呈片状或点状,有红肿、轻微疼痛瘙痒不适或脓头,可挤出粉汁等为主症,部分患者可见色素沉着[6]。辨证分型和中医基本类似,有虚证、实证、虚实夹杂之分,常见有肺热炽盛、脾胃湿热、痰瘀互结等证型。治疗以祛瘀解毒、调和“嘘勒”、脏腑功能为法。施灸穴位有几种方法选择,首先可采用壮医穴位;也可选择龙路、火路体表的反应点(即中医的阿是穴);或者采用中医针灸的穴位。壮医取穴主要以“长子穴”、鼻环4、8穴(TBh-4、8),鹰嘴环12穴(TYZh-12双侧)、右侧内三杆(DNsg)、左侧内上桩(DNsz),内下桩(DNxz,双侧),解毒区为主穴,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加减使用[7]。中医施灸以清热散结为原则,以曲池、大椎、合谷等为主穴。在施灸治疗的过程,禁用手抠局部,防止感染;清淡饮食及不宜使用护肤品等。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抑制激素、抗感染及消炎,通过口服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抗菌药物为主,女性患者也可采用抗雄激素治疗[8]。但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易产生许多不良的副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壮医药线点灸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环保、操作简单,经济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2 临床应用

2.1单纯药线点灸疗法 陈莲等[9]收集痤疮患者90例,对照组予维胺脂胶囊治疗,治疗组在皮损处取梅花穴、脐周4穴、足三里等穴进行施灸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84.44%(P>0.05)。莫子华[10]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青少年面部痤疮250例,以小梅花或小三角点灸法施灸,结果显示点灸治疗1~2 次,有效率为48%;3~5 d有效130例,总有效率为 100%,且褪色快,不留疤痕。说明壮医药线点灸对痤疮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2.2 药线点灸配合中药疗法 内经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药线和中药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李艳玲[11]运用中药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囊肿性痤疮,治疗组54例予海藻玉壶汤加减配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58例予口服维胺脂胶囊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12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曾均运用升阳散火汤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寻常性痤疮80例,点灸取心俞、肾俞等为穴。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达81.3%,总有效率95.0%[12]。宋宁等[13]重用中药夏枯草联合药线点灸治疗结节性痤疮62例,32例予夏枯草为主的中药方内服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且复发率低。陆璇霖等[14]采用壮药千金饮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痤疮37例,点灸取患处梅花穴,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

2.3 药线点灸结合西药疗法 在治疗一些中、重度痤疮,西药有着良好的作用,但也易产生毒副作用。壮医药线点灸不仅可以治疗痤疮,还可缓解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两者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石玮等[15]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EGFR拮抗剂所致痤疮样皮疹,EGFR抑制剂主要是抑制肿瘤,但最易出现“痤疮样皮疹”。患者行靶向治疗后出现颜面部痤疮样皮疹及散在脓疱,周身皮肤瘙痒,予西药罗红霉素软膏等外敷,效果欠佳,后予壮医药线点灸进行治疗,以梅花穴、脐内环穴等为主穴,连续点灸2周;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陈红路[16]收集寻常型痤疮患者99例,54例为治疗组予氯霉素酊外敷局部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红霉素及氯霉素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优于对照组的72.22%。

3 小结

壮医药线点灸对壮族地区医疗卫和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生产生着重大影响。壮医药线点灸是由广西龙氏家族创立并世代相传[17],由龙玉乾将其传授给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医护工作者并经黄瑾明、黄汉儒等专家对其深入挖掘、整理和临床推广应用,壮医药线点灸得到了传承和长足的发展,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教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实验室”,是我国培养壮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在本科专业、民族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层次开展了《壮医药线点灸》课程,壮医药线点灸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治疗叻仇病不仅有着显著的疗效,且优势明显。首先,在治疗叻仇病无毒副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协同性,与西药或者中药等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而且无各种不良反应;其次,壮医药线点灸不仅经济低廉,而且操作简单易学,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燃烧药线不会产生烟雾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壮医施灸痤疮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中暑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艾灸后那些奇怪的反应
牙廷艺教授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经验拾萃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艾灸的烟气对人有害吗?
自灸“足三里”延年又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