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性心内膜炎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0-01-13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瓣膜感染性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兰店区皮杨中心卫生院),辽宁 大连 116222)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受病原菌感染而导致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主要致病菌是细菌、真菌和病毒,由于致病菌的侵袭,导致心脏瓣膜受累[1-2]。从危害程度来讲,可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以及栓塞现象,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极大损害[3]。本研究为探讨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疗效,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以来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以来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8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医学》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实验室血培养阳性且有累及心内膜的证据。排除标准:将具有较差的依从性、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患者。将98例患者按照围治疗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36±7.25)岁。在原发病方面,2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17例为风湿性心脏病,8例为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在心功能分级方面,Ⅲ级27例,Ⅳ级22例;在临床表现方面,49例为发热,42例为贫血,26例为心脏杂音,23例为关节疼,14例为下肢水肿。对照组49例,男33例,16例,平均年龄(41.15±7.75)岁。在原发病方面,23例为先天性心脏病,16例为风湿性心脏病,10例为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在心功能分级方面,Ⅲ级26例,Ⅳ级23例;在临床表现方面,48例为发热,41例为贫血,27例为心脏杂音,24例为关节疼,13例为下肢水肿。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如对患者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护理,必要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膳食营养支持护理,发热患者的护理,配合实验室常规检查采集血标本的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感染患者提供单独病房和消毒隔离措施;必要的保暖、戒烟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护理;严格的个人化精细化优质饮食护理,严格的限盐护理;做好对感染者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给予必要的给药护理和定期的随访督导检查护理,防出血和血栓护理以及功能性锻炼(翻身、活动、按摩肢体);遵医行为的认定,包括对抗生素口服药和定时定量服用;必要的抗感染和保暖措施;瞬时的体温监测和必要的睡眠支持;必要的饮水护理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必要的睡眠支持疗法。

1.3 疗效评定 将临床护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方面。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非常满意: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后无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很满意:患者基本配合,无并发和不良病症;不满意:护理效果不理想,甚至产生护患纠纷。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35/4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67.35%(33/4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于外源性的病原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心瓣膜或者心内膜以及邻近血管内膜的炎症。心脏瓣膜受到炎症影响后发生了破损,导致赘生物形成,其随着血流流入全身各处,从而引起全身的栓塞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而对机体造成影响。感染性心内膜炎对机体的影响因人而异,常常与细菌毒力和患者自身免疫力有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包括心脏瓣膜)因细菌或真菌等感染造成的炎症,分急性和亚急性,具体表现有:①急性心内膜炎发病较急骤、高热、心脏杂音明显,伴有心力衰竭,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②亚急性心内膜炎发病过程较缓慢、低热,伴有瓣膜破坏,心脏杂音变化或出现杂音,全身表现为贫血、脾大、局部出血等,病原菌是草绿色链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确定细菌的敏感抗生素,然后运用抗生素进行长期系统的治疗;如果患者出现瓣膜的损伤,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或出现心功能衰竭、栓塞、赘生物等,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清除心脏的感染灶,更换瓣膜,然后改善心脏功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其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子栓塞动脉滋养血管,引起动脉管腔坏死,或栓塞动脉管腔直接破坏动脉壁,形成细菌性动脉瘤[4]。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措施,抗生素的治疗疗程和时间要准确把握,实验室血培养,儿科明确敏感菌类型,选择合宜的抗生素治疗。而手术治疗针对难治性心内膜感染患者的治疗,是在抗生素治疗药物无效的前提下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在治疗期间,护理程度的配合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优质化整体护理的全面实施,包括遵医行为的认定,包括对抗生素口服药和定时定量服用;必要的抗感染和保暖措施;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鼓励进食;瞬时的体温监测和必要的睡眠支持;必要的饮水护理;做好对感染者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必要的给药护理和定期的随访督导检查护理以及必要的防出血和血栓护理以及功能性锻炼(翻身、活动、按摩肢体)等。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上,针对患者的优质护理内容的深入落实,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成效的突出体现和对护理方法的探索[5-6]。围治疗期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特殊的临床效果[7-8]。此外,在护理措施上,以密切观察病毒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情变化,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提供了保障[9-10]。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96%(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71.43%(3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67.35%(3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是在治疗后,获得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整个治疗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围治疗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协调医患关系,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医务人员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护理保障[7-10]。

综上所述,围治疗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疗效确切,能较好的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可弥补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缺点,且明显的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瓣膜感染性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烂”在心里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对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