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分析课程中的实践

2020-01-13赵杰华鲁南技师学院山东临沂276021

化工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工学化工教学内容

赵杰华 (鲁南技师学院,山东 临沂 276021)

0 引言

化工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科目,其在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课程实践过程来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特征;即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科理论知识,而且需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充分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然而从教学过程来看,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基于此,“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化工分析课程中得到了深入应用,本文就化工分析课程中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点展开分析。

1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特点及价值

1.1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工学一体化教学在传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教学,这使得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更加匹配,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专业性和适用性。从教学过程来看,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认知能力与职业认同感结合是该教学理念应用的核心所在[1]。基于此,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方面,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目标设计,这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完全服从于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该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而且需在情感感知、道德培养等方面具有较高认知,其有效地加强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的关联度,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

1.2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现阶段,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分析课程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应用价值包括:其一,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工科学习兴趣。具体而言,专科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其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特征,学习积极性不够,而当面对就业时,其又缺乏必要的本领技能,造成了就业困难的问题。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方式从实践出发,其符合学生生性活泼的性格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优化创造了条件。其二,化工分析课程本身就有极高的实际操作要求,该小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技能训练需要进行理论课程设计,有效地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其三,我国提出智能制造2025 计划,国家工业领域急需一大批掌握较高技能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技工学校学生普遍,面临着经验不足、操作能力低下的问题。教学实践中,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有效的改变这一状况,为国家智能制造2025 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开发

2.1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目标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包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两个基本环节[2]。在课堂工学结合过程中,其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分解,并结合用人单位生产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开发人员首先会对当前企业工科技术应用的内容、形态进行调研分析,然后以基本技能为依据,编制课程训练目标及内容,其次,教师会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设置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结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的操作技能,同时,其能按照工业生产设备的运作原理,进行相关设备制造、生产、安装、调试和应用,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校企合作中,应注重锻炼学生对于多种工业生产模式的适应能力:一方面,其能按照工业生产设计方案,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的布线施工、硬件安装和功能调试,符合当今工业智能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在校企实践中,还应进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培养,使得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责任心,能充分的适应当今社会,并服务于工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2.2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路

从本质上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教学实施方式,其在两者结合中,有效的适应了现代工业生产设计、组织、管理的要求;并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做中学,学中做”的发展模式[3]。需注意的是,在该教学模式设计中,提升学生工业生产的实践操作能力是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师应紧紧围绕工程任务,实现教学内容编制,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确保其形成正确的认知管理和操作规律。从教学设计过程来看,其包含了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目标设计三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就教学任务而言,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生产文件编制能力 ;系统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能力;生产系统操作能力;设备故障检修能力等。而在教学方法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分组教学、教学扮演教学、实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工业生产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提升化工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分析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新时期,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急需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这要求专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化工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从教学改革实践过程来看,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分析课程中的应用应注重以下要点:

3.1 注重教学目标优化

规范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能实现教学目标细化管理,确保教学定位的准确性。传统教学实践中,人们对于化工分析课程的关注点集中在知识层面,而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等多个维度对于该学科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细化管理。一方面,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需确保教学内容切合现代工业发展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适用性。另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后都是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比较多,因此在实践中更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保证学生学有所成。此外,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还应注重学生情感目标的有效设计,即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度,其能以高度复杂的态度进行设备操作和工业生产,满足现代工业生产需要。

3.2 设计化工教学内容

化工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同时对于学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作用。传统教学实践中,化工分析学科注重化工分析的任务和方法、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般溶液的配制、试样采取与处理等知识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占据本门课程的较多学时,而用于实际操作练习的时间将对有限,且练习过程为多人一组的实验室练习。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化工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并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中,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即当前院校应将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分解,并结合用人单位生产品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此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更加贴近实际,充分地体现职业特点。在优化课程内容后,应注重课堂实施的系统完善,譬如,学校可以工程建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建立初步认识,然后由工厂师傅向学生讲解课题的工艺知识,重点难点。还可以仿照工厂建立班组,领取相应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院校工科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化特性,其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4]。因此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学生培养时,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一方面,在化工分析课程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大实验性课程和操作性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锻炼,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还应加大相关硬件设备的配给力度,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虚线。

3.4 创新化工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中,高校化工分析课程实践设备有限,这使得在课程教育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分为较为死板,学生保持着被动学习的姿态;同时,受课程内容枯燥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新时期,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结合。基于此,在教学方式创新中,教师首先应注重理念的有效转变,即确保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充分保证学生在化工分析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合作教学、探究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的合理应用,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注意的是,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过程,在该环节中,应注重学科实践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继而从全局出发,提升学生技能掌握能力[5]。

3.5 创新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同时其反作用于教学过程,对于后期教学活动开展具有指导作用。新时期,在化工分析课程中使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应注重其评价方式的有效优化。一方面,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分析,以此来把控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应结合现代工业生产实践,要求学会进行具体模型或零件单元制作,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语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化工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实践中,教育工作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并在规划其教学目标及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规范其在化工分析课程具体应用,才能有效的提升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工学化工教学内容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盐工学人
——宋辉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