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昌鸡支原体病治疗

2020-01-13张太雷刘海隆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菌素鸡场支原体

张太雷,刘海隆

(1 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农业服务中心,571200;2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海南 海口571100)

文昌鸡是我国优质地方鸡品种之一,原产地为海南文昌市,中心产区为文昌市的潭牛镇,在海南各地均有分布。文昌鸡耐粗饲、耐热、脚胫细短、皮薄骨酥、肉质鲜嫩,荣居海南“四大名菜”之首。在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市场深受欢迎。随着文昌鸡品牌越做越响,文昌鸡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除文昌外,海口、澄迈、琼海、儋州、定安等市县都涌现大批文昌鸡养殖专业户。由于文昌鸡饲养周期长,养殖总量的不断扩张,疾病的防控能力也受到空前挑战。

鸡支原体病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它只感染鸡与火鸡。发病慢、病程长。该病主要发生于1-2月龄雏鸡,在饲养量大、密度高的鸡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寒冷季节。鸡群若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影响时,气温条件突变、营养缺乏、环境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及混合感染其它疾病时,能够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病情加剧,加大死亡率,给文昌鸡养殖带来严重损失。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县某文昌鸡养殖场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发生喘气较多,呼吸较困难、咳嗽、打喷嚏,眼眶肿胀,每天陆续有鸡死亡在30只左右的情况。特殊时期,笔者上门对该场进行了临床综合诊断,现将诊治报告总结如下,旨在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及文昌鸡养殖专业户提供文昌鸡支原体防治建议。

1 临床症状

该养殖户共养殖文昌鸡8000 只左右,2月龄起开始有的鸡眼睛肿胀变形,眼结膜发红,陆续出现呼吸道症状,腹式呼吸、气管发出呼噜声、咳嗽、打喷嚏、甩鼻、鼻涕和黏液混合物堵塞鼻孔,流泪。鸡群精神不振、有的仰头呼吸,频繁甩头,采食量下降,有的出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便。

2 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文昌鸡可见呼吸道、鼻窦腔、气管和支气管发生卡他性炎症,有粘液性渗出物,气管黏膜增厚。心包内充满黄色的渗出液,喉头、喉管出血明显,严重的发生肝周炎及腹膜炎,肝脏严重充血,肠系膜及气囊壁表面有泡沫状粘液。

3 诊断

通过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此病作出初步诊断为支原体感染,为进一步确诊采集部分病料及血液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血清学诊断和常规细菌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玻片凝集试验:使用中国兽药监察所生产的鸡支原体血清平板凝集抗原,使用前将抗原和血清从冰箱中取出,充分摇匀,待其温度接近室温时,在洁净白瓷板上,分别用移液器,滴抗原和待检样品血清25 微升,使其充分混合,摇动反应板,2 分钟内判定结果:有明显凝集块,背景清亮者判为阳性; 无凝集块者判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判为可疑;同时,阴阳对照成立。本次检测所检样品均为阳性。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以做PCR 检测确诊病原。

细菌培养:无菌采集病死鸡气管、鼻窦等处的分泌物,冷冻保存备用。称取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鸡支原体培养基47.4g,加热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116℃高压灭菌30分钟,冷至45℃左右时,加入100ml 无菌马血清、辅酶I 0.1g、L- 半胱氨酸0.1g、精氨酸0.4g 和青霉素80 万单位,混合均匀,立即分装成平板。将采集到的病料划线接种到支原体培养基上将其放在生化培养箱内,37 ℃恒温培养5~6 d,将支原体培养基继续培养可以发现在支原体培养基上生长出细小的菌落,呈圆形,在40 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表面有光泽,中央凸起好像乳头状,大致判断为支原体感染。

4 治疗

鸡支原体病一般为慢性,且病程长,不予治疗的话,发病时长可达数月,很难根除。目前也没有好的疫苗预防,种鸡场要做好支原体净化工作,临床上用药物积极治疗,尽量减少损失。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做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筛选合适的治疗药物。目前,链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北里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类药物等都有治疗效果,经常复发的养殖场可根据病原的敏感性适当选用。本鸡场建议治疗方案: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连用5 天,上午饮水治疗,用量参考兽药厂家使用说明,下午饮水中加入中药煎剂紫苏70g、香茅70g,混煎浓缩成150ml 左右,每100 只文昌鸡用量,饲料中加入泰乐菌素及多维配合治疗。连用5 天后,整体鸡群病况明显改善,第6 天后无死亡病例,整群采食量恢复很快,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猜你喜欢

菌素鸡场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守护企鹅,相伴近十年
检测中生菌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支原体属感染分析
多黏菌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印度用超强抗生素养鸡
“乾元浩杯”全国优秀青年鸡场海选公益活动河南站启动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