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0-01-12李婵玉
李婵玉,邓 洁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常作为衡量肥胖的指标,BMI的主要作用为评估机体是否出现肥胖,并针对某种疾病进行换算,可以推测患者的脂肪厚度。目前,超过BMI指标意义上的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根据全球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世界目前有超过3 000万儿童在BMI意义上达到超重,有23亿青少年及7亿成人属于肥胖。当今,肥胖已经成为流行疾病的一种,肥胖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诱发一些类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糖及心脏疾病,增加疾病的危险性,加大肿瘤发病率。有研究者发现,肥胖与肿瘤的产生及分化享有共同的信号通路,会增加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的产生和繁殖[1]。在食管癌及直肠癌中,肥胖已经成为患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5%~21%的患者死亡原因与肥胖有关,强调肥胖与肿瘤死亡率具有相关性[2]。关于肥胖与肿瘤研究的文献表明,避免肥胖或者是积极参与减肥,能够起到预防多种肿瘤疾病发生的作用[3]。但是对于妇科肿瘤影响还不明确,现对肥胖与妇科肿瘤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
1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由于机体内食物等摄取过多导致机体不能正常代谢,脂肪积聚过多出现体重快速上涨,机体出现潜在的病理改变。WHO将BMI≥30kg/m2判定为肥胖,我国将BMI>28kg/m2判定为肥胖。关于肥胖的定义各国家有一定的差异。
2肥胖与肿瘤易感性
2.1肥胖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肥胖人群多数会摄入大量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与正常人群比较,肥胖人群缺少锻炼,机体杀死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的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4]。肥胖人群机体微量元素合成降低,例如钾、镁等,其会影响机体淋巴等细胞的代谢,抑制细胞的免疫功能。女性BMI指标上升,使CD4、CD8细胞诱导期分化的数量增加。肥胖患者体内的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表达增高,减少了有丝分裂中CD4细胞的增加,机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的降低会增加肿瘤的发生率。
2.2肥胖与携氧能力下降的关系
肥胖患者由于颈部及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平躺时,呼吸气道运转功能受阻,使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功能障碍的概率增加。OSAHS患者夜间氧气更换能力慢,导致自由基上升,血液中酸碱平衡失调,红细胞携带氧气功能减退,导致组织清除异常物质能力缓慢,这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原因之一。
2.3肥胖与炎症的关系
大量文献表明,肿瘤患者出现炎症反应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表现为肿瘤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具有相关性。肥胖人群体内脂肪较多,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例如:瘦素、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其均可参加并诱导机体出现炎症反应[5-6]。肥胖是一种低水平的炎症,肥胖者的机体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种状态与无效DNA突变、肿瘤诱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4肥胖女性体内激素环境的改变
肥胖人群机体肾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上升,内分泌及代谢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可诱导糖尿病等疾病。肥胖者脂肪过多,雌激素水平增加,诱发雌激素相关的肿瘤发生率上升。肥胖女性血液中球蛋白数量减少,体循环高度利用雌激素表达,导致卵巢周期紊乱,孕激素水平异常,出现月经不调等相关疾病。
2.5肥胖与情绪障碍的关系
肥胖人群出现不良情绪等抑郁的发生率增多。有调查发现,社会对肥胖人群的负面评价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我否认及自我认同感消失,肥胖患者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而产生抑郁,会导致机体面积及代谢功能不调,诱导肿瘤产生。
3肥胖与临床妇科肿瘤的发生及治疗
3.1肥胖与子宫内膜癌
肥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具有紧密的关系,肥胖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是健康人群的4倍以上,并随着BMI的上升疾病发生率持续升高。除了BMI指标外,脂肪分布也是影响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肥胖者患病的概率高于其他类型肥胖者,可能与脂肪主要分布在心脏及肝脏等周围有关。脂肪堆积压迫机体器官,导致多个器官功能受阻。Cohen等[7]研究发现,肥胖者机体性激素结合能力升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年轻女性出现肥胖与机体内高雄激素异常及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女性易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者是闭经,使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能生育。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与肥胖有直接的关系,该病是由于机体孕激素降低,黄体酮含量少而导致的。PCOS患者体内孕激素含量低,机体雌激素处于高水平,使子宫长期处于这种失衡状态,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8]。目前,临床上对PCOS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重点在于关注其导致的生育能力不足方面,而对于无排卵及长时间在高雌激素刺激下诱发肿瘤疾病的研究较少,在高雌激素下的子宫内膜会发生增生,增生得不到缓解,可诱发癌变。West等[9]研究发现,肥胖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高于非肥胖患者,临床治疗可从两个病因入手:一是脂肪内芳香化酶能够合成多种雌激素;另一方面是高雄激素的产生抑制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产生,机体出现内分泌紊乱,诱导子宫内膜癌产生。
3.2肥胖与乳腺癌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病死率逐年升高的恶性肿瘤。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新增超过150万乳腺癌患者,有5成以上的患者死亡[10]。Buono等[11]发现肥胖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能力低于非肥胖乳腺癌患者,这与肥胖会加速乳腺癌患者机体内癌细胞的繁殖及扩散有关。肥胖患者出现再复发乳腺癌的可能性为30%,肥胖患者10年内的死亡风险增加。郭嘉嘉等(2016年)对66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36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2(2~209)个月,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82%。患者BMI与血糖升高是导致乳腺癌分期的重要原因,说明肥胖是促进乳腺癌患者发生癌细胞转移、肿瘤分期及生存率和预后较差的原因。Gui等[12]发现肥胖是乳腺癌疾病危险因素之一,BMI>25kg/m2的受试者比BMI<25kg/m2的受试者脂联素水平显着降低,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更高。Kasiappan等[13]研究认为可通过多西紫杉醇及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但肥胖患者预后较差。
3.3肥胖与卵巢癌
肥胖会加重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但是BMI对于卵巢癌的病理亚型是否有关尚不明确。对卵巢癌患者进行BMI风险评估,发现高BMI与卵巢癌疾病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卵巢浆性囊腺癌、侵入性子宫及浸润性肿瘤三种亚型。苑小星等(2018年)研究显示,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与卵巢癌产生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庞丽等(2015年)的体外卵巢癌实验表示,脂肪细胞因子抵抗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可为诊治卵巢癌提供新的靶点。因此推测,通过减少BMI来降低卵巢癌死亡率,但也可减少卵巢癌的发生。
3.4肥胖与宫颈癌
女性肥胖或者是超重会增加宫颈癌的患病率。Choi等[14]和Peprah等[15]对多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体重及身高的统计发现,肥胖人群患有宫颈癌的概率是BMI<25kg/m2人群的2倍以上,尽管肥胖不能作为导致宫颈癌患者病因之一,但是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注意运动,特别是进入发育期的女性,在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时,控制高蛋白及高糖的摄取,控制体重,以减少患宫颈癌的风险[16]。
4肥胖与肿瘤结局
有研究表明,肥胖女性癌症治疗预后不佳,这与肥胖患者并发症较高有关[17]。有调查发现,肥胖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且已有恶性肿瘤的肥胖患者发生围术期心脑血管疾病及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所增加[18]。肥胖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炎症和免疫能力不良的状态,易发肿瘤及促进肿瘤生长、发展并转移[19]。肥胖患者缺乏运动,生活方式不健康,内脏器官功能较差,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放、化疗的耐受能力均较差,很难顺利完成治疗。
5小结
综上所述,肥胖与妇科肿瘤有关,脂肪分布会影响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发生及发展。目前某些妇科肿瘤与肥胖的具体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所以研究肥胖与妇科肿瘤的分子及细胞机制非常重要。合理摄食、饮食及运动可提前预防妇科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