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理气药在中药方剂学中的配伍应用

2020-01-12吕俊慧于佳宁林海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泻下理气行气

吕俊慧,于佳宁,林海燕

(1.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264003;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264100)

气为一身之主,气运行于机体表里内外,周而复始,以供给人体脏腑组织活动的动力。气表现为升、降、出、入4种运动方式,气的运动通过脏腑活动体现。若气的运动失常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也。”[1]气升降运动正常,则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维持动态平衡,而无气郁、气陷、气滞、气逆等病理状态。故正确配伍应用理气药是学习中药方剂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理气药又称行气药,是以疏通气机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其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芳香可走窜,性温可通行,故有疏通气机,即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等作用,并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达到止痛之效;主归脾、胃、肝、肺经。本文研究理气药与其他8种类型药物的配伍应用并加以论述,兹述如下。

1 与泻下药的配伍

泻下药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里实证的病因有寒热之别,有形之邪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之异,正气又有强弱之分,故立方用药也有所不同,通过适当配伍具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等作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云:“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药主之。”[2]故理气药与泻下药配伍可达气行则便通的目的。如泻下剂大承气汤常用于阳明腑实证,以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四药组方。其中君药大黄,泻下攻积,除热结便秘;臣药芒硝,泻下软坚,除燥屎坚结;二者同为泻下剂,君臣合用,共奏泄热通便之效。佐药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厚朴行气消积。枳实、厚朴同为理气药,共除痞、满二证,助君臣二药破热结、行燥屎。此方以攻下药配伍理气药,顺承胃气下行之势,以通为用。

2 与祛湿药的配伍

祛湿药包括化湿药和利水渗湿药。水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肾主水。脾虚则湿生,肾虚则水泛,肺失宣降则通调失职,故医者常从肺、脾、肾三脏着手,以燥湿健脾、发汗祛湿、温肾利小便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最易阻碍气机,气行不畅,阻滞运行通路,则湿邪易壅阻。理气药与祛湿药配伍可达到“气行而水亦行,气化则湿亦化”的目的[3]。很多化湿药在化湿的同时兼有理气之效,如厚朴、砂仁、白豆蔻,其代表方剂为平胃散,此方适用于湿滞脾胃证。方中苍术为君药,燥湿健脾,使湿祛脾运有权;厚朴为臣药,行气消满,苦温燥湿;陈皮为佐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协苍术燥湿以健胃,助厚朴行气以化湿;甘草调和诸药;姜、枣调和脾胃。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燥湿为主以健脾,行气以祛湿,湿祛则脾健,气机顺畅,脾胃调和。

3 与消食药的配伍

消食药主治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病证。《景岳全书》曰:“去食莫先于理气。”[4]《金匮要略论注》曰:“积之所形必气积,气利则积消。”[5]食积时积滞等有形之邪易使气机运行不畅,而气机壅滞又会加重积滞不化,故理气药与消食药配伍,气行则积消,其代表方为保和丸,本方适用于食滞胃脘证。方中山楂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神曲、莱菔子为臣药,神曲消食健脾,善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除胀,善于消谷面之积。陈皮、半夏、茯苓、连翘共为佐药,陈皮、半夏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渗湿健脾,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方中君臣以消食药为主,以去除食积内停为本,配合陈皮、半夏行气以消除因食滞胃脘引发的脘腹痞满,兼顾化湿之品,以兼顾气滞、湿阻、化热之标。

4 与驱虫药的配伍

驱虫药主治虫证,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灭或麻醉作用,配伍理气药可促进虫体排出,具有协同作用。很多驱虫药本身也具有行气之效。

5 与活血化瘀药的配伍

《黄帝内经》提出了“血实者宜决之”这一活血化瘀治疗原则[6]。临床运用时多注重活血化瘀药的运用,而忽视理气药的作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气能影响血液运行,气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血,瘀血阻碍气的运行而致气滞,故活血化瘀药配伍理气药可疏理气机。理气药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合理使用理气药可使气机升降有序,血液畅行。如血府逐瘀汤中,君药为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臣药为赤芍、川芎、牛膝,赤芍、川芎助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祛瘀通脉;佐药为柴胡、桔梗、枳壳、生地黄、当归,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宽胸行气,尤善理气行滞;甘草为使药。此方适用于胸部瘀血证,气血兼顾,方中既有大量活血化瘀药,又配伍柴胡、桔梗、枳壳3味药物,活血以行气,气行则血行,桔梗载药上行,牛膝引血下行,升降并用,使气机调畅,气血和顺。

6 与化痰药的配伍

化痰药主治痰证。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其“随气升降,无处不到”[7]。依据中医“脏腑之气”理论,脾胃之气充盈、运行顺畅能有效抑制痰的生成。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痰随气升降,气壅则痰滞,故治痰剂中常配伍理气药以顺气消痰。庞安常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7]其代表方剂为二陈汤,主证为痰湿证。方中半夏为君,陈皮为臣,茯苓、生姜、乌梅为佐,甘草为使。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陈皮理气燥湿祛痰,既助半夏化痰,又使气顺痰消,君臣搭配,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效,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茯苓健脾渗湿,使湿祛脾旺,痰无从生;生姜降逆化饮,和胃止呕,制半夏之毒;乌梅收敛肺气,合半夏散中有收,使痰祛而不伤正。本方以燥湿祛痰为主,行气健脾为辅,标本兼顾,寓收于散。

7 与补虚药的配伍

补虚药通过进补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亏损,治疗各种虚证,增强体质,使人体恢复正常,身体强健。但人们在使用补益药时常忽略补虚药易滋腻,容易阻滞气机,故加入适量的理气药可调气醒脾,使补而不滞,更好地发挥补益药的药效,有“填补必先理气”之意。如归脾汤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君药为黄芪、龙眼肉,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补血养血。臣药为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人参、白术可助黄芪益气补脾;当归、酸枣仁补血养心安神。佐药为茯苓、远志、木香,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方中应用大量补益气血的药物,木香的用量也较大,木香可行三焦气滞,尤善于行脾胃之气滞,故与大量益气健脾药物配伍应用,复中焦运化之效,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8 与收涩药的配伍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易壅滞气机,故配伍行气药以助气机畅达。如真人养脏汤,用于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方以罂粟壳为君,涩肠止泻,固敛滑脱;肉豆蔻、诃子为臣,涩肠固滑脱,君臣配伍“急则治其标”;肉桂、人参、白术、当归、白芍、木香为佐,肉桂、人参、白术温补脾肾以治本,当归、白芍养血补血;甘草为使。但甘温固涩之品易壅滞气机,故配以大剂量木香以调气醒脾,使全方涩补不滞。

9 小结

本文从气和理气药的特点出发,分析理气药与泻下药、祛湿药、消食药、驱虫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补虚药、收涩药等配伍时的作用,并结合方剂辨证分析理气药在方剂学中的关键作用,可知理气药在中药方剂学中应用广泛,在学习及临床应用中有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泻下理气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太阳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太阳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