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亮运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治疗口疮临床经验

2020-01-12沈雨妍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淡竹叶汤合口疮

沈雨妍,郑 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00)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文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张仲景以此方育阴清热,交通心肾,主治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中,以黄连、黄芩、芍药入汤剂,阿胶烊化后,辅以鸡子黄搅拌入汤后服用,故又名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一般多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症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脉细数[1]。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黄、木通、淡竹叶、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水养阴之功,对于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等症有良好疗效。

郑亮教授系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名医单兆伟教授。其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消化内科疾病。郑亮教授常以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治疗口疮疗效显著,常用组方如下:黄连片10 g,酒黄芩10 g,阿胶10 g(烊化),炒白芍30 g,生地黄15 g,淡竹叶10 g,麦冬10 g,甘草片6 g。笔者有幸跟随郑亮教授临证,现将其运用该方治疗口疮的经验介绍如下,并佐以案例加以分析。

1 病案资料

(1)患者,女,36岁。因“口唇患者反复溃疡3个月”于2019年8月26日就诊。3个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口唇反复口腔溃疡,疱疹疼痛隐隐,色淡红,口干,无明显口臭,无胃痛、胃胀,纳食可,食用肥甘厚腻后易排便,大便日行2~3次,偶不成形,夜寐欠佳,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中医辨证为心脾阴虚、内有积热型口疮。治宜滋阴降火,清心泄脾。方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加减:黄连片10 g,酒黄芩10 g,阿胶10 g(烊化),麸炒白芍30 g,生地黄15 g,淡竹叶10 g,麦冬10 g,麸炒白术10 g,陈皮8 g,酸枣仁20 g,甘草片6 g,辅以鸡子黄搅拌入汤。服用7剂后,疱疹疼痛明显减轻,夜寐较前好转,尚有口干,舌质淡红,苔薄,脉弦。上方加玉竹10 g,再服7剂后未再复诊。3个月后回访表示口疮已除,余无明显不适。

按语:该患者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剧,伴随失眠、慢性腹泻等症状,结合舌脉,辨为心脾阴虚之证,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清热养阴的基础上,辅以麸炒白术、陈皮健脾,酸枣仁养心安神以助眠。二诊时,患者口疮症状明显缓解,失眠减轻,可见前方有效,诉尚有口干症状,再佐以玉竹加强滋阴功效,效果立竿见影。

(2)患者,男,41岁。因“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于2019年9月30日就诊。2年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进食辛辣后易复发,口疮色鲜红,发作时疼痛难忍,胃部嘈杂,口干咽燥,伴口臭,纳食可,夜寐一般,大便偏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中医辨证为胃热炽盛、阴虚火旺型口疮。治宜泻火养阴,敛疮生肌。方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加减:黄连片10 g,阿胶12 g(烊化),淡竹叶15 g,麦冬10 g,生地黄20 g,肉桂3 g,甘草片8 g,生石膏20 g(先煎),辅以鸡子黄搅拌入汤。二诊:服用7剂后,口疮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期间曾进食油腻食物,近日偶有嗳气,口干,口臭不显,二便尚调。上方加佛手10 g,香橼10 g,继服7剂。三诊:口疮已消,嗳气、口干口臭已除,舌淡红,苔薄,脉平缓。

按语:该患者热象较重,与饮食习惯密不可分,症见口气臭秽、胃部嘈杂,结合四诊提示胃热炽盛,在黄连阿胶汤合导赤散原方基础上去黄芩,改以生石膏清胃火。患者口疮反复发作2年余,长期过食辛燥之品,久病阴亏,在滋阴清热的同时,加用3 g肉桂引火归元,水火相济,诸症皆消。二诊时患者口疮疼痛减轻,有嗳气症状,考虑患者饮食不节,以法半夏和胃降逆、陈皮理气调中,依方服用,嗳气消除。

2 体会

口疮临床表现为疮面周围的灼热疼痛,《素问·五常政大论》曰:“火见燔焠,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口疮,寒热胕肿。”对于口疮病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云:“此由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认为口疮病的病机为脾热上冲。《医宗金鉴》认为:“口糜,阴虚阳火成。”[2]《内科摘要》记载:“或中气虚弱,痰气虚弱,口舌生疮。”[3]历代医家总结了口疮的多种病机,皆认可其发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郑亮教授认为,口疮发病多因火邪所致,或虚或实,或虚实错杂,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实火者,或因外感风热之邪,内乘于脾,引动脾胃内热,或饮食不当,肥甘厚腻蕴积生热,致热邪上攻于口,损伤口腔黏膜,发为口疮。虚火者,或素体虚弱,肾阴亏虚,或久患热病,阴液耗损,水不制火以致虚火上浮,熏灼口舌,发生口疮。实火口疮多起病较急,痛势剧,口疮色红肿痛,多伴有口干口苦等热象;虚火口疮起病缓,一般病程迁延,痛势可缓解,口疮色淡。郑亮教授认为,治疗口疮应首先分清虚实,清热滋阴并行中根据病势各有侧重,以达到敛疮生肌止痛的目的。

郑亮教授师从孟河流派,用药具有轻、淡、和缓的特点,临床治疗讲究轻灵、健运。在治疗口疮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清热养阴外,亦常辅以行气药,如香附、枳壳等,以助脾胃健运。对于迁延反复、阴虚火旺型口疮,郑亮教授常用肉桂,一是为了反佐寒凉之黄连、石膏,以防苦寒太过伤正;二是取引火归元之意,黄连苦寒下沉清泄,肉桂辛热上行纳气,两者合用,使阴从阳化,水火相济,心肾交通[4]。

中医认为,口疮多含热象,可分虚火、实火,病情迁延者虚火、实火并见,具体辨证亦有不同,然总体治则为滋阴降火。郑亮教授以黄连阿胶汤与导赤散合用治疗口疮,取导赤泻火除烦之意,又得以充分滋阴。方中黄连、黄芩清热解毒,且黄连泻心经实火;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养阴生津;淡竹叶清热除烦;白芍、阿胶补血滋阴;佐以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成汤后佐以鸡子黄,以补脾益气,养阴润肺安神。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称:“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鸡子黄具有滋阴补血、健脾生肌、涩肠止泻的作用[5];甘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等多种生物活性[6],利用甘草制成的中成药近年来被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一定的疗效[7]。全方清热药与滋阴药共用,以达到“热清则阴不伤,阴养则不助热”的效果,故在临床上能取得良好疗效。

猜你喜欢

淡竹叶汤合口疮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识别真假淡竹叶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方对正常小鼠肝组织内细胞因子IL-6、IL-18表达的影响
中药淡竹叶质量标准分析研究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的效果观察
平呃汤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