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养正教育 点亮幸福人生

2020-01-11罗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4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罗林

摘要:从童年开始,就要对孩子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德行的根基,引导形成善心、善言、善行。为此,学校要树立德育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开发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幸福成长,开创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养正教育 立德树人 德育文化建设

“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就是说,对孩子从小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打好德行的根基,引导形成善心、善言、善行。为此,我校做了一些尝试,提炼出“养正教育”的德育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开发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幸福成长,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做好顶层设计,践行“养正教育”理念

西津小学创办于1905年,始称“养正学堂”,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坚持“养正立德、润泽人生”的办学理念,秉承“养正、博学、健美、和谐”的校训,依托养正文化建设,实施养正教育。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校情开展调研、论证工作,提出“养正教育”理念,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展开进行了构架模式系统化,即“一个核心”“二项目标”“三色课程”“四条举措”“五层样态”“六重校园”。

所谓“养正教育”,就是以打造平安、智慧、文明、书香、阳光、和谐的“六重校园”为基调,在学生、教师、校园、家长、社会“五个层面”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目标,铺开和夯实“养正教育”根基,做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采取养正润德、博学育能、健美敏行、和谐发展“四项举措”,搭建平台,丰富载体,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多元发展、养成发展、全面发展;建设“三色课程”(一是“底色课程”,即国家课程标准;二是“彩色课程”,即拓展性课程;三是“亮色课程”,即校本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大力推进多彩的课程体系建设;达成“二项目标”(一是落实“正身—礼仪教育”“正心—国学教育”“正性—理想教育”“正行—习惯教育”“正德—道德教育”“正智—创新教育”,实现“养正立德”的目标;二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为将来立身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每个孩子成长积蓄正能量,实现“润泽人生”的目标);真正落实“一个核心”——“养正教育”。

二、加强环境建设,营造“养正教育”氛围

学校“养正教育”与生命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日常观察中感悟生命的博大,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珍贵,在探究中勃发生命的活力。我们提出并落实“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的理念,把景观文化、廊口文化、书法传统文化、家校联动文化、校本课程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班级文化、家庭文化、核心价值观文化等作为学生的开放阅读内容,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百科全书。学生不仅读有字的书,还读无字的书;不仅读有形的书,还读无形的书。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滋养和陶冶自己的生命,提升文化品位和学习质量。

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我们建立了班级生物角、养正书廊等,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能力提升和情感升华。同时促使每一位专职或兼职教师积极投身到生命教育中,利用各种机会,采用跨校联动、对外开放展示、家长走进课堂等形式,为老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开阔他们的教学视野,力求在各自的教学中一展才能。

三、挖掘课程内涵,落实“养正教育”目标

我校以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为基础,开发开放多元的拓展课程,推进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三色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特长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国家课程是底色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学校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倡导深度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在为学生打下科学文化基础的同时,培养其科学精神,坚定其理想信念,奠定其文化底蕴。为此,学校对各学科提出不同的校本要求。语文:写漂亮字,品经典文,练好口才,写好文章;英语:尝试外教进课堂,学会流利的口语表达;音乐:唱一首好歌,习一种乐器,舞一段心曲;数学: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体育:精一种体育技能,会几种体育项目。通过这样的形式,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真正使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校本课程是亮色课程。学校依托国家示范级西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培训活动。体育课程有篮球、游泳、航模、跆拳道、武术、乒乓球、足球、体育舞蹈、民族舞蹈、围棋、象棋等项目,增开了无线电小技师、编程、创客等课程,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开设鼓号队、手球、小交警、小记者、气象等校本课程。

走班制拓展课程与课后延时服务是彩色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展课程有小古文、古诗词诵读、趣味数学、趣味英语、英语交际、线描画、儿童画、舞蹈、古筝、竖笛、陶笛、声乐、合唱、纸艺、PPT制作、电脑动画、信息学等,不断丰富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品质。

在课程实施中,创造性地自编“养正教材”,为学生自由而快乐地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既有空间拓展性又有时间纵贯性,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品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了“课程培养人、课程发展人,以课程文化提升办学品质,以课程文化达成养正教育”。

四、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

我校利用百年名校的优势,邀请相关专家参与学校活动,传递科学发展信息,传授创新的方法。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参加考察、访问、参观、实践等活动,领略生命世界的精彩。学校建立了红领巾邮局、红领巾气象站、红领巾电台、红领巾环保基地等多个校内综合实践基地和宁国博物馆、城市规划中心、宁国图书馆、青龙湾机场、垃圾处理中心等校外德育基地,让校外辅导员队伍走进学校开设专题课,初步形成了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探索成立家校协商会,建设学习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倡导并组织家长走进课堂,招募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各类活动;依托互联网+教育,建立网络家校联系平台,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密切家校关系;聘请专家组成校外辅导员队伍,在项目设置、内容编辑、活动方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开设家长讲坛,丰富内容与方法,给予活动的安全保障和舆论支持;联系社会各界为学生开辟学习的绿色通道,拓展实施养正教育的思路与途径。

五、拓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依托各类校本节日活動,每个年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一年级开展入学“开蒙启智”礼活动,二年级开展“寻找最美少先队员”竞选活动,三年级开展“快乐成长,感恩幸福”成长礼活动,四年级开展“少年军校”军事训练活动,五年级开展“旅行、体验、励志、拓展”研学旅行活动,六年级开展“感恩母校,梦想起航”毕业礼活动,邀请家长和志愿者进入课堂、学校,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与孩子进行互动。

我们秉承“让孩子站在学校正中央”的理念,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并开展了一大批融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认识科学规律,探究科学奥秘。通过“养正教育,习惯先行”“养正育心,养正育能”等系列专题月活动以及个性化校本节日活动,开展“小百灵”大合唱、“七彩阳光”操、七彩光鼓号队,亮剑小交警等特色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ppt制作、信息学、创客、航模、无线电小技师以及古筝、围棋、手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艺体活动,铸就孩子们尚德、智慧、书香、健美的品质。

总之,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关注孩子的情感收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实施“养正教育”的目的。我们将在“为每个孩子幸福成长积蓄正能量”的道路上坚定而执着地前行。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