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20-01-11杨炜利
杨炜利
【摘要】依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基本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分析解题技巧,掌握解题规律.因此,积极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成为目前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先着重探析了现阶段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再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问题
引 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重点,这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下,积极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标志.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从部分角度分析,数学素养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教师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这在新时期加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具体分化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往往察觉不到,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问题转化的能力
从理论上分析,问题转化能力是指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转化,这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渡阶段.简单来说,小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具备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能自我探究与自我分析,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教师要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使其具备正确的数学计算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能巧妙地将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应用,将有限的数学方法套用在千奇百怪的问题上,在相关数学理论基础上对问题加以计算与验算.
三、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执教经验,笔者认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存在的问题众多,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小学生缺乏兴趣,那么教师无法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甚至对后期学习产生影响.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课比较抵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无法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学生缺乏主动性
如果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很多学生本身不喜欢数学,对数学中的问题难以深究,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地询问教师与同学,抱着敷衍的态度,这样一来,其数学成绩会越来越差.这在作业上也有所体验,部分学生从来不积极主动地做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采取应付的对策,导致教学效率受到影响.
3.学生意志比较薄弱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学习的自觉性非常差,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理解,在学习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者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下,学生的压力就会比较大,也就会经常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导致意志更加薄弱.
四、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对策
如上文所言,现阶段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与解决,就会制约其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师需要从现实出发,制定完善的对策,以此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其思维能力比较弱,特别是非常多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作图或模型的方式解决抽象问题,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数与形”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数”“形”缺乏理解,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师可以列出“1+3+5+7+9=?”的算式,让学生通过画正方形的方式获得答案,如1就画一个正方形,3就画三个正方形,让学生对其中存在的规律加以分析.同时,因为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所以有几个数相加,就是几的平方.通过画图的方式,教师既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又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同时,数学教师要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采取这一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二)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
如果学生要真正发挥出自主探究的作用与价值,就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还需要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听讲,这样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同时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应用,教师可以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將生活中能应用到扇形图的地方进行讨论.经过预习,大多数学生发现了扇形图便于数据分析,且不同扇形代表了不同的比例,可以将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加以表示,实现数据的直观性.除此之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案例分析的方式,将小明同学一天内的消费情况通过扇形图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加以理解的同时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经过实践证明,自主探究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关键所在.
(三)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就目前而言,小组合作是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可以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数学教师需要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小组,按照均衡性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包括优等生与差等生,以此实现共同进步.例如,一道习题为:“在100米的道路上种植树木,需要每5米种植一棵,那么需要种植多少棵树?”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时,有的学生采取画线段的方式,有的学生利用学习的除法进行计算,有效地拓宽了解题思路,增强了探索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题时耐心地读完题目,对题目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本题考查的是什么,并在解题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答,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题、画图解题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性,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题之后进行检验,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应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减法”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模型的方式,在拿出商品中的几件物品之后询问学生:“你们在看到这些物品之后会想到什么问题?”将学生带入其中,在这之后,教师要做好补充并询问学生:“在去超市的时候,一个笔记本多少元钱?”这时,学生会踊跃回答,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减法内容及时地传授给学生,针对学生说出的价格问题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正确应用.
(五)加强归纳与总结
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堂知识,而且需要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反思中探寻解题思路.由于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没有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归纳与总结上,甚至部分教师认为题海战术是最主要的,只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即可,长此以往,虽然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式,但是在遇到难题时容易出错.因此,教师要加强归纳与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总结其中的规律,数学教师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律,即在探究多边形面积时要做好分类,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进一步提高解题效率.
(六)贴近生活
1.要将生活作为蓝本,實现教学的生活化.从某一个角度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脱离了生活,那么小学生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课堂学习索然无味,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作为基础,积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及时挖掘生活中简单且易懂的素材,稍作加工,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在教材方面,教师要做到别出心裁,尽可能地将教材中的应用题转变为学生熟悉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题目,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超市作为素材背景,A同学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个书包花费25元,买了一个冰激凌花费5元,A同学一共有50元钱,那么超市收银员应该找给A同学多少元钱?教师通过极具生活气息的素材,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实施情景教学.毋庸置疑,情景教学是目前教师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进入教学中.从内容上分析,情景教学的类型众多,其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要真正提高小学生解题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要产生问题意识,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手段与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像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或者巧妙地设置问题冲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发生问题冲突之后,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加以重视,并且可以适量且实时地处理问题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设计需要具有针对性和探索性,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目的.
结 语
总而言之,积极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重视这一内容,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树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题,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贾艳红.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05.
[2]黄瑞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谈[J].内蒙古教育,2018(18):68-69.
[3]土克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学周刊,2018(32):67-68.
[4]曾带娣.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江西教育,2019(24):65.
[5]李艳.引导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9.
[6]宋黎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8(32):207-208.
[7]杨引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J].学周刊,2019(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