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利弊分析

2020-01-11师冠楠

艺术评鉴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作用创作

师冠楠

摘要:编舞技法是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素。编舞即编织舞蹈的旋律,而技法则是处理动作的技巧、手段和方法。将编舞技法放到民族舞蹈的创作中,发现有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编舞技法对民族舞蹈创作的影响,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为民族舞蹈创编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编舞技法  民族舞蹈  创作  作用  影响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3-0117-04

中国民族舞蹈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不同民族的舞蹈有不可言喻的美感。从舞蹈体裁上说,民族舞蹈是区别于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的一种舞蹈体裁。从创作特征上分析,民族舞具有自己的民族属性,它集中体现着本民族的民族情感,而民族情感,则是民族历史与民族生存现实的心理反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舞蹈已经被大批的专业舞蹈人士挖掘出来,形成了专业的舞蹈表现形式,慢慢被人们接受。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生活,而是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因此,对于艺术的渴望也更加迫切,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编导只靠自己的经验进行编舞,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编舞技法对于编创舞蹈比经验更重要,更靠谱。一個优秀的舞蹈作品,既要受到专业人士们的好评,也要受到普通观众们的喜爱,编舞技法的融入是十分重要的。舞蹈编导不仅需要在排练厅进行编舞技法的实践训练,还要将编舞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所以两者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身为高校的舞蹈专业学生,如何把握这一关系以及编舞技法是怎样作用于民族舞蹈创作的,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一、编舞技法理论概述

编舞是一个舞蹈编导的基本功,它是要捕捉语言符号特征,用舞蹈思维进行舞蹈形象塑造,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人体动作的过程,还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技法,是处理动作的技巧、手段和方法。编舞技法属于理论知识,但却在实践中形成,它并不是和舞蹈一样起源很早,而是到了后期经过专人整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训练价值的理论体系。常见的编舞基本手法有重复、对比、平衡、变换、复合、比拟、连接等。其种类包括:动作元素编辑法、造型编舞法、动律和律动连接法、动作部分限定法、音乐编舞法及双人舞的撞击偶发法、流动穿插法等等”。①那么,把编舞技法放到我们的民族舞蹈创作中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

二、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确保民族舞蹈的动作准确性

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显现出民族舞蹈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都说民族舞蹈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现,而民族情感又是民族历史与民族生存现实的心理反映。民族舞蹈是对民族文化和信仰的传承,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民族舞蹈中,带有很明显的地域性。那么,以舞蹈语汇为直觉对象的“民族的”文化特色,就是民族舞蹈创作最重要的基础。编舞技法中首先要求的是对舞蹈形象捕捉的准确性。

每一种舞蹈都有它的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当有了新构想之后,就要寻找到新的、适合这一构想的动态、动律组成新的舞蹈形象,这就是捕捉舞蹈形象。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得来的。民族舞蹈的创作对于形象的捕捉更加重要,只有深入到民族地区采风,进行长时间的调研,充分把握舞蹈的动律特征,才会把民族舞蹈的民族属性最大化呈现出来。如在藏族舞蹈《牛背摇篮》中,藏族小姑娘与牦牛这两个形象就捕捉得特别好,刻画很深刻。从观察外部形态入手,到挖掘内部心理特征,用身体动态去呈现,每一步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牦牛所体现的藏族人民雄健粗犷的民族气质和小姑娘纯洁善良的性格形成对比,充分运用拟人手法设计了一系列情景动作,丰富了舞蹈内容。

在编舞技法的种类中,有一个元素编舞法,它强调最基本的是利用舞蹈元素编舞。可想而知,你若要用一个元素编舞,势必会先研究这个元素的动作特征与艺术风格,然后再去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创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一个民族舞蹈,那么在它当中就会有反复的同一元素出现,这样可以很好的把握民族风格,利于民族舞蹈的编排。

(二)丰富民族舞蹈主体语汇

每个舞蹈都有它代表性的舞蹈语汇,特别是民族舞蹈,其主体语汇更为鲜明。舞蹈的主体语汇是具有代表性的人体符号的有机组合,它就像音乐的主旋律和绘画的基调一样反复出现,贯穿整个舞蹈的最基础、最典型的语汇。这种主体语汇,是形成舞蹈风格、表现舞蹈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一种基本手段。主体语汇在舞蹈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主体语汇没有清晰地提炼出来, 这个舞蹈就不能给观众打下深刻的烙印。

正如我们的民族舞蹈,它也有自己的主体语汇,一个民族舞蹈作品想要在动作语汇上出新、出彩,同时又不脱离该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编舞技法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动作的链接法,可以顺势、反顺势,或者可以利用节奏的快慢变化,力量与动作幅度的改变等,都可以创作出表现不同情感的民族舞蹈,但是始终不能脱离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利用反复出现的主题语汇,提高舞蹈的观赏力。

(三)增加舞蹈画面感的可视性

一个好的民族舞蹈作品,不仅要具有民族特色,也要有可以吸引观众眼球的另一个手段——舞蹈画面的变换。没有画面变换,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在创作民族舞蹈时,画面的变换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国的民族舞蹈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体现,一般是形成于山间田野,大家在劳作或者闲暇时的自娱舞蹈,它会有较大的场地。而当经过舞蹈家加工而成的民族舞蹈,是会搬上舞台的,这在空间上就影响了民族舞蹈,所以,只有运用编舞技法的一些手段进行创编,舞蹈会增色不少,也扩大了视觉空间。在形式、结构上, 采用重复、对比、平衡、变换、复合、比拟、连接、延伸、模进、修饰等手法, 可以使舞蹈画面感更强,更具可视性。如果再细心编排舞蹈的队形和灯光,更能使作品在一个与其内容协调统一的情境中更好地表达其内涵。如作品《长白祥云》,那巍巍长白山上游离于天际的祥云孕育出了长白山天地自然的灵气与神韵,这是朝鲜民族的一片净土。对此意境的表现,舞蹈编排者用一排穿着淡蓝色衣服的女孩走线条,画面感十分强,身上那深沉悠远的“鼓”,与行云流水的“舞”才能诉说民族心中的“长白祥云”。

三、编舞技法对民族舞蹈创作的消极影响

(一)编舞技法浓重,影响舞蹈情感的传达

舞蹈中的情感表现被视为最高层次的情感表现。编导的创作情感和演员对作品的情感表达不是凭空想象的, 是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有感而发。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创作、表演出感人的优秀舞蹈作品。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其题材和主题都是以创作者生活经历或阅历引发的情感,以此作为创作基础的, 从生活实践中挖掘艺术思想, 在生活经验中获取创作灵感,这都是一个编导应该具备的,可是,一味追求技法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编舞技法中有很多现成的舞蹈动作示例,而且是高难度、高技巧的,也很漂亮,容易吸引观众,经过编排还可以更美,更难。但我们要意识到舞蹈区别于其他以运动的人体作为物质媒介的艺术种类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僅只是人肢体的展示,还要通过肢体去传达一种情感, 让观众接受,从而产生共鸣。民族舞蹈是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在民间的传统舞蹈中是自娱性质的,人们不会加入大量的高难度动作。还要注意到,创作出来的民族舞蹈,本民族的观众会占很大比例,要想让民族舞蹈得到充分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各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只有他们乐于欣赏,民族舞蹈才能为走向世界迈出一大步。

(二)削弱创作热情,动作千篇一律

过于重视编舞技法,会使编导在创编时缺乏想象力,一味的把动作往技法上靠,缺乏生命力,而且容易造成编排动作千篇一律,没有欣赏力,失去了舞蹈本身的魅力。因此,不能为了技法的需要去创作,而应该是为了创作需要适当地运用技法,同时要跳出技法的怪圈,积极创作舞蹈作品。

四、编舞技法在高校民族舞创作中的合理运用

(一)将“民族化”融入到编舞技法中

舞蹈作品创作出来是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不同的人其审美态度不尽相同,可见,舞蹈作品的影响力很大,波及面很广。如此一来,要想创造出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传承民间舞蹈文化,保持民间舞蹈风格是编导要遵守的基本原则。观众从这个民族舞蹈作品中看到积淀在这个民族身上的文化魅力,体会到民族精神,这就是一个易于观众接受的好作品。

民间舞蹈与民间舞蹈文化相辅相成,民间舞蹈文化融合了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使民间舞蹈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用身体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升华到舞台,作品中的民族舞蹈编创要充分把握舞蹈的动律与体态等基本特征,融入民族性格,体现审美心理,以民族当地人的眼光看待创编出的舞蹈作品,不仅要使某一民族的人民喜欢,更要让观众真正喜爱这个舞蹈。对此,在进行创作之前,创作者应该对民族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融入到舞蹈创作中,不仅只体现简单动作,更体现在精神层次,从而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舞蹈作品。在运用基础的编舞技法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民族化”这个重要特点,严禁生搬硬套传统的编舞技法,只有拥有了“民族化”,才可以走向世界,被更多喜爱舞蹈的人民所接受。

(二)把握民族舞蹈基本动律,灵活运用编舞技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是民族的繁荣造就了民族舞蹈大发展。民族舞蹈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它由劳动人民创作,并在群众中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作为大学生,课堂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从基本组合开始。所谓基本舞蹈组合,是将某个民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和体态特征加以训练,模仿民间舞蹈的形态。课堂上教授的民间舞蹈组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民间舞蹈的动律或动作,做到解放肢体。每个不同的舞蹈组合适用于不同身体部位的训练,小到眼神、手指尖,大到整个身体的运动延伸。民间舞蹈的风格一般在完成了基本动作动律后,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才去强调把握。在进行民族舞蹈创编时,基于课堂上民族舞蹈基本动律,融入编者思想,灵活运用编舞技法。如傣族舞蹈《碧波孔雀》,它在抓住傣族特有的“三道弯”体态后,做了很多大胆尝试,如有许多“反三道弯”,即在正常三道弯基础上进行方向的变换,给人眼前一亮,让碧波旁的孔雀更加生动形象,并利用不同的点、线、面这种编舞技法增强舞蹈的画面感,提高舞蹈的可视性。

(三)“去粗取精”,善于利用编舞技法

编舞技法中,有许多我们熟知的方法,如动作元素编舞法、造型编舞法、动律和律动连接法、动作部分限定法、音乐编舞法及双人舞的撞击偶发法、流动穿插法等等。在进行民族舞蹈的编排时,编导首先要有清晰的头脑,可以梳理出自己需要的编舞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将所有编舞技法都融入到作品中,这样的结果只会降低舞蹈作品的质量。编导要沿着一个编舞技法为主线,进行支线创作。如民族舞蹈《扎西德勒》属于藏族舞,它主要就是运用了“元素编舞法”,将藏族舞的踢踏舞步,如退踏步、抬踏步、七下退踏步等这些主要元素进行简单的重复、夸张、变形等串联成主要舞段,使这个作品以最大化形式展示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不仅没有偏离“民族化”,同时提升了作品本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编舞技法是民族舞蹈创作的中坚力量。它自始至终都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民族舞蹈的创作与发展,在民族舞蹈创作过程中,要深刻体现出民族精神。民族舞蹈的风格、模式,都是对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体现。时刻提醒着编排者不要脱离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始终秉持、注重民族特色是我们创作民族舞蹈的基础。作为一名舞蹈编导,不仅要有扎实的实践功底,还要将编舞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编排创作上,采取“去除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使得民族舞向更高、更广阔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民族舞在国内外的地位,繁荣向上。

参考文献:

[1]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常乐.浅谈民族舞蹈创作中如何运用编舞技法[J].内蒙古艺术,2010(01).

[3]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薛天.舞蹈编导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覃继猛.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分析[J].收藏与投资,2017(03).

[7]王静.论民族舞蹈创作中如何运用编舞技法[J].大众文艺,2018(12).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作用创作
Jazz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