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落课程玩转乐高提升校本课程质量实施方法探讨

2020-01-11吉小芳

考试周刊 2020年10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拓展课程已经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乐高机器人课程以角落课程的形式走进校园,在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挖掘乐高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特色。乐高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研究机器人设计制作的相关原理和基础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协作能力等,是集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新型高效课程,需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持续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角落课程;乐高课程;校本课程

教育工作常常提到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当前的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则不断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进入人们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机器人设计制作的理念与实践也已经进入了我国小学教育活动中。将乐高课程引入小学并不断挖掘其教育价值,让乐高机器人角落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乐高知识和机器人基础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是极佳的培养综合能力的科目和教学方式。以校本课程理论指导乐高课程,培养学生在玩中学、实践中学的能力,丰富学习活动,为后续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乐高校本课程概述

(一)玩转乐高校本课程设计依据

乐高课程的目标受到社会需要、乐高学科进展、学生特点、教学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设计也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身体发育进入平稳阶段,身体发育较快,在大动作能力及精细动作能力上均比较稳定,乐高课程中需要运用学生精细动作能力,学生掌握较好,可以完成教师布置任务。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绪性较为明显,无意性较强,容易被新颖的内容吸引而忘记了基本目的,兴趣广泛,时空感较差。学生的智力技能要从低级逐渐发展到高级,遵循从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乐高课程不仅仅是玩乐的工具,还可以借助乐高课程培养学生的性格与个性,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进步,通过乐高课程,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富有创造力。校本课程要求教育教学工作以学校自身情况为本位,由学校自行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地区的学生接触的教育资源不同,周围的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则需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设计对应的乐高课程,顺应社会需要,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最后,乐高课程属于信息技术学科,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各类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其中乐高就是机器人技术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乐高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信息素养,则能够在为了学习中借助基本的信息技术学习更复杂的知识和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并且培养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写作能力,感知个人、社会、学科、技术之间的关系,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二)角落课程玩转乐高的内容选择

乐高(LEGO)意为“玩得快乐”,是20世纪中期发展至今的优质玩具。乐高课程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做到构建、联系、思考、延伸,循环往复这一过程,形成螺旋渐进式的进步。乐高课程需要运用乐高积木,颗粒为最基本单位,所有模型都是由基本的颗粒组建而来的。颗粒是复杂的,从最基本的“砖”,到形状复杂的各类组件,只要是不能继续拆分的部件,都可以被称为乐高的基本单位。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设计课程,可以从乐高丰富的主题中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产品,最好选择同系列产品,在积木尺寸、搭建思路上都可以较为严谨,确保乐高积木的所有基本单位可以兼容。

当前小学,基本是从中年级开始开展校内乐高课程的,根据本校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乐高校本课程,设置乐高游戏角落,帮助学生接触乐高。从最基础的固定造型的搭建,到借助机械物理原理制作传动装置,再到变成学习,乐高课程要做到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自行摸索,自主参与。当前各地都开展了不同级别的乐高赛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乐高赛事的考题,让学生通过考题尝试合作完成较为复杂的乐高模型,让乐高学习不断深入,以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角落课程玩转乐高提升校本课程质量的实践探讨

(一)课程从基础不断深入

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于乐高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搭积木组建基本造型的层面上,但是,当前也有很多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接触乐高,因此班级同学在乐高基础上可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实践過程中要考虑这一问题,内容的设置从基础不断深入,对于有一定乐高学习经验的学生,则留下拓展性延伸性的问题由他们来解决。在乐高角落放置的积木,也应该根据课程的不断深入,加入新的模块,让学生能够在玩耍过程中想到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且自主实践完成。教师展开乐高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行在乐高角落尝试完成,从最简单的任务入手,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简单任务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复杂一些的课程做好铺垫。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任务,可以先学后教,当课程内容渗透到学生无法自行全部完成的阶段,则教师加以引导,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学习阶段介入,学生不会什么就教什么,提高教学效率。乐高搭建从基础到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和完善,逐渐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日常利用乐高角落搭一搭摆一摆,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积累过程。

(二)创设趣味情境

在乐高教学中,如果仅仅注重搭建或者编程的过程,很可能让课程变得程式化,消磨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要创设趣味情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开展学习,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情境设置要贴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让学生能够调动生活经验,沉浸在情景中开展学习。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和活动与乐高联系起来,让动手能力更强,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想法的成就感也能推动学生学习。

在最初的基本造型搭建过程,教师可以将搭建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教授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选择教室中、学校里、家中的各类物品,用乐高进行基本造型。或者为学生分组,每个人完成不同的造型搭建,最后大家将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复杂的作品。分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配合能力。到了复杂一点的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循序渐进认识乐高编程和机器人设计制作内容。从最基本的机器人零部件介绍,到机器人的传动设备、传感器、控制器等,以及變成软件的界面、原理、基本命令。通过简单的设备指挥机器人完成各项基本动作,如直线移动、转弯、起吊、启动、停止等。乐高课程的教学要将教学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教师来引导和推动,尽可能减少知识讲解,更多地采用知识结合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自主探究时间。因为学习了更加复杂的机器人课程,情境的创设就变得更加丰富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完成让机器人越野、搬运、分拣等活动,在游乐场里喜爱的碰碰车游戏、旋转木马游戏,都可以运用乐高机器人来实现,将大脑中的想法付诸行动,最后能够得到实体机器人,趣味性和挑战性较强,推动学生持续学习。

(三)充分利用角落

随着乐高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在乐高角落放置的积木也要逐渐变得复杂,随着机器人的引入,编程控制基本设备也要加入乐高角落之中,让学生在自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与乐高课程难度类似的内容。在乐高角落里,学生可以共同探究各类问题,彼此交流,展示自己的能力。在角落里完全自行玩耍的学生较少,大家会互相影响,彼此沟通,开阔眼界,共同成长。受到同龄学生的启发,学生在后续的乐高学习中通常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乐高角落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根据校本课程理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定的作业,课下的乐高角落活动,有学生必须要完成的基本作业,也要有学生需要拓展完成的复杂的内容,这部分可以根据乐高校本内容设计成可选作业。例如,在学习了碰碰车机器人时,教师为学生留下的角落练习作业的必选内容,是复习碰碰车机器人的原理、编程和搭建过程,让乐高碰碰车能够在碰撞后检测出来,并实现转弯、倒退、选择前进方向等操作。复杂一些的可选作业,则是学生尝试利用传感器,让碰碰车们碰不到,在碰撞之前就能够检测到和其他设备距离太近,需要立即执行躲避操作。而这部分作业,教师可以创设新的情境,如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等,再将其作为任务下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思考,自行完成。

乐高角落不仅仅是学生玩耍的区域,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即使是家中没有乐高,也没有过乐高学习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利用乐高角落实现乐高教学校本课程,不断提升,培养综合能力。

三、 结语

我国当前对机器人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在教育资源上仍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在教育方法上仍然需要持续改进。乐高课程帮助学生接触到各类机器人相关知识,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因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机械物理知识,也有能力接受基础编程类课程,从乐高机器人课程中得到的收获更丰富更深入。运用校本课程理论促进小学阶段乐高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极为有效的,乐高课程以角落课程形式进入小学,让学生有大块的时间专门学习,也能抽出碎片时间自行摸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角落课程玩转乐高可以提升校本课程的研发,对于推动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有着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小庆,周明龙.基于机器人课程基地平台的STEM教育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8):40-44.

[2]高山.构建“中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北京市第二中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6):135-138.

[3]潘瑞娟,秦健.初中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开发的研究设计:以乐高EV3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6.

[4]姜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科研应注意的问题[J].华夏教师,2019(12):51.

[5]冯金珏.基于行为的机器人实验课程对小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科技风,2019(13):141-143.

作者简介:

吉小芳,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