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2020-01-11黄淑萍
摘 要: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学困生的形成意愿具有复杂性和深层性,他们的厌学心理与叛逆心理是长期形成的。教师在进行转化工作时,要在平时多多关注这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与帮助,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同时教师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困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展开交流,并通过教师的鼓励重建学习自信,高效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策略
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源与自身的素质相对城市学生来说显得比较弱,因此,学困生的数量也相对比城市更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改变以往只注重尖子生的教学观念,帮助学困生重建学习自信,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心与温暖,能够改变消极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上积极进取。文章针对农村地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 农村地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然而由于一些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对于学习充满消极厌恶的心理。平时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得比较叛逆,自由散漫、撒谎懒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对教师充满了叛逆和反抗情绪等。这些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半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升,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有许多家庭由于父母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重视与引导,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二大重要场所,父母在家里也承担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平时父母自身的言行会深深影响学生,许多农村父母自身素质低下,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有些父母自身具有教育意识,然而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学生非打即骂,平时给学生设定过高的期望值,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值,就会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指责打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仅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还会催生学生的厌学心理。例如,在学生考试分数较低时,家长就会对学生进行打骂。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平时整天沉迷于手机娱乐,或是打牌喝酒,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对学生的身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农村家庭还存在着许多父母离异的现象,家庭成员的缺失或者父母双方感情不和,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这些情况也会导致学生身心发育不良,形成自卑、孤僻的心理,无心学习,情绪消极。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当前农村地区,许多学校和教师教学思想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地步,许多学校仍然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导致学校的教育充满了功利性,教师在教学时,以提高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在长期灌输式的教学氛围中,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更加明显。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关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采取忽略甚至是打击的态度。这种教学思想,导致班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学困生更加自暴自弃。还有些教师在教学时自身缺乏素养,不懂得如何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当面点名批评,利用各种言语刺激和嘲讽学生,对于一些扰亂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则简单粗暴地将其驱逐出教室,随意叫家长,不了解真实情况只知道一味告状,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告状激化矛盾,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反抗情绪更加激烈。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落后、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理解以及不分场合地对学生的训斥与批评,最终将学生逼成了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找到成就感,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来产生自我满足,最终误入歧途。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是导致农村学困生数量众多的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拜金主义现象,许多人社会公德心缺失,婚外恋与畸形婚恋观等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价值观与思想观念的发展。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下,许多农村地区认为,花费巨大的金钱来培养学生,是一件亏本的事情,许多家庭认为读书对赚钱没有任何帮助,有些家庭甚至会让学生早早退学,回家挣钱。这些社会环境使得学生自身对读书也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读书是无用的。社会方面的影响还在于消费文化的影响,对于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学生们有了更多上网的渠道和接触网络的机会,网络中包含了大量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然而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顾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在各种网络游戏中添加暴力和色情内容,导致青少年身心受到不良影响,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社会真善美的颠倒,如今做好事可能会受到嘲讽,做坏事可能还会受到追捧,许多错误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也影响着青少年,许多坏榜样受到学生的追捧与争相效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了浮躁心态,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最终形成学困生的社会原因。
二、 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学困生一般都会有较为显著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特征,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这类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到学困生形成的背后原因,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病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要有效开展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开展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时,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与集体的温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经提到过,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智慧。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关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尤其是由于家庭和社会因素导致身心发育不健全的学困生,教师更是要给予充分的关爱,满足学生心灵上缺失的温暖与关怀,学生只有感觉到爱与温暖,才能对学习产生更加积极的心态,以回报的姿态开始努力学习,不辜负教师的爱与期盼,学生思想的转变能够促使学生行动上的转变,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确保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发掘学困生的优点,让学困生产生自我肯定
要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就要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与优点,让学生进行自我肯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后才能重新认识自己,进而肯定自己,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修复,促进自身行为修养的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学困生教育时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进行剖析,来给学生进行实际案例讲解,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具有优点与缺点的,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同时,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限制,我们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突破环境的局限,学会扬长避短,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同时接纳自己的不足。只有学生自己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才会真正听从教师的教导与建议,不断发掘自己的特长,并根据自己的长处设定目标,完成由学困生到好学生的转变。
(三)善用激励评价,增强转化教育工作成效
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采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真正将他们的劣势转化为他们的优势,增强转化教育工作的成效。有些学困生平时是教师头痛的对象,这些学生不仅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还会干扰其他同学上课,平时经常惹是生非,好勇斗狠。然而,教师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学生身上都有非常独特的闪光点,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获得老师的肯定,教师要充分将学生这些闪光点挖掘出来,进行放大,并通过激励性的话语肯定学生这些做得好的地方,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内心会产生深深的自豪感,平时也会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行为举止就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学生的思想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排除学生心理负担,帮助学困生恢复自信
学困生在平时教师的眼中大多是受批评受教育的对象,这些学生长期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批评责备,内心渐渐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永远低人一等。在这种自卑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自信心与主动性都逐渐缺失,对于学习也缺乏积极进取的态度,教师要有效开展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就要积极帮助学困生排除自卑心理,恢复学习自信。平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取得成就时,教师要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肯定他们的付出与成就,凸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中更加积极向上。除了有自卑心理,通常还会有逆反心理,平时对教师和同学都充满敌视态度,不愿与人交流,教师平时言语行为上要充分做到尊重学生,消除学生内心的叛逆与防备心理,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态度,用亲切和蔼的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主动交流,提升学困生转化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金芳.培养英语学困生主动学习的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19(6).
[2]宋玉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才智,2018(16).
[3]于正军.“整体”认知:从“数”到“量”的思维转变:基于“分数意义”的儿童认知思维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4).
[4]梁曉丽.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8).
作者简介:
黄淑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