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2020-01-11陈福兰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学科,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应当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发挥其重要作用,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存在不足,文章着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进行剖析。
关键词: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而语文与审美教育、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要求相符。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在感情与内在感悟。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现状
(一)与语文教学的特点相脱离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接受规范培训的,他们的语文学科知识十分精深,且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传授语文知识方面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但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下,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渗透,有的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思想教育上,导致语文教学时间受到压缩,这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应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人文性充分考虑,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密切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联想到实践生活,也能在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重温,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生活性特点相违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展开思想教育时,没有联系实际生活来学习语文知识,由此导致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且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默默无闻的坐在讲台下听,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当前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通常也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一般都是直接传达相关的思想道德知识,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对于直接给予的间接知识虽然能简单的理解,但是由于没有对这些内容加以巩固练习,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学以致用。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知识与思想水平充分考虑,不能过高地要求学生,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思想教育,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一样,由此才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渗透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不能一味地空谈理论,这样取得的教育效果不切实际,因此,教师应当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着手,将多种教学法应用于语文课堂中,由此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也应该对多种课外资源予以重视,由此为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经常性原则
將思想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计划渗透思想方面的知识,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同一时间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渗透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使学生吸收实际中的“养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策略
(一)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文章的灵魂就是本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看到故事背后的本质,只有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比如,在《坐井观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争吵呢?小鸟的观点是什么?青蛙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想这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如果目光比较远大,那么视野就会扩大,见识也就越多。
再如,在《亡羊补牢》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交流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第一次丢羊是因为什么?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讨论这一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由此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情要及时改正,不然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失去补救的机会。
(二)找准切入点,展开环保教育
当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环境问题,比如,水土流失、乱砍滥伐、臭氧层遭破坏等,其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树立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有很多关于环保方面的内容,它们为渗透环保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题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比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中,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挖掘品德内涵,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善于挖掘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并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比如,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片配音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由此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背后所蕴含的道理,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去思考,去尝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学生在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思想情感,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带来一定的帮助。比如,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小树、小草、小花,如果发现校园内存在学生不爱护环境的现象,应该要怎么做?让学生以这一主题展开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从而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花草树木的习惯,以此为取得理想的思想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四)通过课外阅读,强化思想教育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一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关注,忽视了学生阅读中的德育熏陶,这就让课外阅读沦为技能的训练,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目,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良好培养,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人格更加健全,意志品格更加顽强。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将德育教育内容有效渗透,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合实际生活,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此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比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蒲公英、苍耳与豌豆是如何传播种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配乐录像片,并事先准备好这些植物的种子,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和同学一起分享植物王国的趣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其养成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深化思想教育的目的。
(六)借助朗读指导,促进品德内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充分挖掘文章内涵,通过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声情并茂地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感悟、品味,真正体会到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從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比如,在《大禹治水》教学中,首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采用多媒体将洪水泛滥的场景展示出来,让学生想象治水前的景象,洪水横流、房屋冲毁等,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如“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使学生感受到洪水使百姓的生活变得痛苦。后来是禹带领大家治水,因此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他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当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以此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良好发展,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儒学教育思想的传承与渗透[J].现代教育,2020(2):52-53.
[2]雪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思考[J].亚太教育,2019(9):123.
[3]杨红梅.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9(6):145-146,163.
[4]邢彦文.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40.
[5]李雪玲.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34,236.
作者简介:
陈福兰,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