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失及建议
2020-01-11李高英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五个方面形成了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路径,提出了人本教育、可持续教学、开放平等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模式,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本次研究过程中从教育信息化2.0背景出发,分析中小学教育的转型和进阶,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等基础上探究2.0时代下中小学教育的得失,形成以基础层—核心层—拓展层为一体的三维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为推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中小学;转型;问题
一、 引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中小学教育要从资源模式转变、信息素质培养、智能课堂优化等方面出发,形成人工智能课堂体系。上述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和互动形式的转变,为中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有效去除了课堂教学中“老旧单”“满堂灌”等顽疾,全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不再是局限于信息技术的生搬硬套,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教育的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导致学校教育方面出现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使到学校更注重信息化课堂创新创优,契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使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 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转型情况
教育信息化2.0推动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发展,使智慧课堂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流。这种课堂模式将“互联网+”和特色教学全面融合,实现了2.0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转型和生态重构,见表1。
在上述教育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我国中小学已经基本完成了网络课堂全覆盖,各区域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开始构建了专业数字教室、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形成市级区域教学网等,使到教学辅助设施升级,令到市的整体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升级。
2.0时代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精品题库、微课视频、特色课程、教学实录等数字资源使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网络学习空间、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VR体验馆等数字模拟资源延伸了课堂教学空间,这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
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2.0还实现了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推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使其更好地融入教学和生活,这对教师和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 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网络是把双刃剑,教育信息化也不例外。在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推动教学发展的同时,会造成过度滥用数字化资源从而造成“形式主义”教学现象。2.0时代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全面升级,教学环境、课堂模式、互动学习等均实现质的飞跃,但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调查情况来看,过快信息化建设下也涌现了一大堆教育问题,形成了信息化教育的三大鸿沟,见图1。
(一)愿景与现实需求的冲突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过于片面依赖网络数字资源,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生搬照抄”已经成为一些教师“病态”。这种课堂构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缺乏深入教材研读和生本开发,导致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城乡硬件的建设差别较大,在2020年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育时尤其突出,在57009份问卷中,有52.3%还都以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40.1%认为自己线上学习的态度一般。
(二)数字资源利用率一般
面对骤然激增的教育资源,许多教师并未把握好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没有充分研读和学习《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的各项内容,造成教学中过于追求资源“花哨”“丰富”,一味拓展,中小学生根本无法全面消化,反而容易因噎废食,没有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精准教学。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由“放权”逐渐转变为“放任”,线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弱化,这种不良现象导致许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脱离实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工智能给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人工智能不应当用来替代课堂中教师的位置,因此2.0时代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仍必须要以教师为“领路人”,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辅助作用。
四、 2.0时代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2.0时代中应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五个方面整合数字资源、信息技术,实现多方协同,全面推进信息化与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方面支撑、多角度推动、高效益教育体系,即:
(一)注重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
为保证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基础构建中要实现多方协调,使政府、社会等全面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从政府层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面向学校需求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撑,实现精准配置,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以教育信息化2.0中的各项技术要求为核心,加大教师教育培训,在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尤其是要以国内外新型信息技术为核心形成针对性培训,实时学习教育,定期考核,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长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综合评价,形成长效人才后备体制。
(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关注技术赋能教育德价值和伦理是2.0时代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落实在技术支持下人的实践活动本质。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素养和教师素养两方面出发,从知识、能力、素质,短期学习长远需求,价值、伦理等多角度,構建新型智慧课堂,平衡师生关系及推动师生发展,落实培养创新型人才。如在2020年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综合领导力培训、中层干部信息化能力培训,配合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得到接受培训教师99.2%的非常满意度,效果明显。因此,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
(三)强化应用拓展效果
2.0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强调上下结合,将信息技术全面贯穿到知识学习、探究互动、游戏运用、总结反思等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小学特征的信息化课堂。如新课标《确定位置》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使用AR技术制作成三维教室,让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通过AR教室观察课标教材中学生的位置,正确理解“观察者”这一角色,合理进行行、列的定义,加深其认识和理解。要注重从学生兴趣、层次需求、发展需求等出发合理配置数字资源,在教师引领下有序开展新型智慧课堂,寓教于乐、活泼多元。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内容如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中就可以使用数字模拟资源,如数字动画、模拟平台等,顺利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印象,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
五、 总结
教育信息化2.0不仅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需把握好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出发形成新型教育体系,积极争取资源支撑和技术支撑,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创造优质数字校园、智慧课堂,营造多元、和谐的数字化智慧校园。要进一步做好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合理衔接,让智慧课堂中的师生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地位合理、作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智慧系统。
参考文献:
[1]万昆,任友群.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6):98-104.
[2]江玉梅,邢西深,佟元之.2.0时代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7):119-124.
[3]陈佳,刘冬雪,邓雪晨.关于教育2.0时代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路径探索[J].科学与信息化,2020(19):13,15.
作者简介:
李高英,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