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0-01-11刘瑞平许晨阳
刘瑞平 许晨阳 黄 啸 韩 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硬核”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通过介绍材料科学中的共性规律,即材料的组成-形成(工艺)条件、结构-性能-材料用途之间相互关系及制约规律,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必需的理论基础。基于课程思政的背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索,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实行措施。
1 实施措施
1.1 重视课程思政,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之一,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抓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师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等,都深刻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专业课教师需要重视课程思政,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专业知识与思政的结合能力。
1.2 明确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提高认识水平
基于课程思政的背景。调整了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即:(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2)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形成具有学校及材料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高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成效;(3)突出培养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材料专业人才;(4)调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形成典型教学案例和可推广的改革经验;(5)积极融入能源教育元素,宣传我国煤炭科学与工业发展成果,弘扬学校百年办学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行业使命感。
1.3 深研教材,挖掘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如在介绍原子在固体中的扩散时,可以截取《大国重器》纪录片中关于高铁、大飞机等大型装备的视频片段用于课件的制作,这些大型装备中就包含了许多材料科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在介绍固态相变时,结合我国著名科学家徐祖耀院士在这一领域的杰出贡献进行讲解。通过介绍徐院士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背景和经历,如何不畏艰难,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如何好学不倦,在耄耋之年仍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等;在介绍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时,介绍世界钢铁材料的发展历史、钢铁材料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我国钢铁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钢铁由隋唐辉煌到明清衰落再到新中国崛起强大的原因等等,让学生学到钢铁材料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等专业知识,了解到我国钢铁行业从小到大,并逐渐变强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不足,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立志为我国钢铁行业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学习和奋斗。在介绍金属材料的再结晶时,材料的强韧性能就是一对矛盾体,一般来说,材料强度越高、韧性越差。通过对强度、韧性本质的学习,再介绍细化晶粒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更加令学生通俗易懂。材料的结晶,需要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浓度起伏,这些又包含在“量变到质变”哲学思想之中,让学生明白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自然科学中许多理论无不包含在哲学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本质,站在哲学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4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在材料类课程的教学方面,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增加讨论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专业课程的绪论部分对课程思政完成意义建构。在课程的绪论部分可以讲述课程由来、课程现状、课程重要问题及发展趋势等,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视角对道理和方法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根据专业课程内容和特点,呼应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前沿科研成果或先进技术,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此外,还可从学科特点出发,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世界,尊重专业课知识体系,用中国科学家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之一,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抓手。作为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深挖教材,找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大国工匠精神、爱国主义情操、社会主义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逐步塑造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团结奋进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