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中医汉学家文树德《黄帝内经》译著系列翻译特色探究

2020-01-11马凯陈文康于贺畑周雨慧赵润生师旭亮

环球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译著树德内经

马凯 陈文康 于贺畑 周雨慧 赵润生 师旭亮

德国学者文树德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著名汉学家、中医医史学家,对中医多部典籍进行了英译,其中现已出版的《黄帝内经》译著系列最具影响,分为三部,耗时近二十年。文树德注重《内经》的历史文化传播,采用“异化”“厚译”的翻译策略,对于具有隐喻化、文化负载性等术语,自创具有中医特色术语翻译体系,堪称是辞书式、学术式的完整译本,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1 文树德及其《内经》译著系列简介

文树德在借鉴李照国[1]、罗希文[2]、吴连胜、吴奇等[3]对《内经》翻译工作成果和吸取不足之上,充分发挥其医药、医史学术背景,长年旅居中、欧两地,深知中西方差异的自身优势,在德国科学基金会和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资助下,与中国学者合作,文树德团队历时18年之久完成了西方历史上最大的《素问》英译工程。该译著系列分为三部,约3700页,引用15部医学工具书,参考中日等国600多部医学著作及3000多篇现代研究论文,堪称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和厚译实践的典型之作。

2003年出版的《HuangDiNeiJingSuWen:Nature,Knowledge,ImageryinanAncientChineseMedicalText》(黄帝内经素问: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自然、知识和意象)是文树德《内经》系列译著的总述,共有520页,详细阐述《内经》及其《素问》部分源流历史、版本变革、注释情况和学术观点,并首次将“五运六气学说”进行完整英译传入西方;2008年出版的《ADictionaryofHuangDiNeiJingSuWen》(黄帝内经素问词典)是该系列译著的工具书式著作,对《素问》中1866个单字详细考究注释,标注各个字在书中的位置及其词句语义,并附录中文参考和两个拼音排序的语汇索引;2011年问世的《HuangDiNeiJingSuWen:AnAnnotatedTranslationofHuangDi’sInnerClassic—BasicQuestions》(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基本问题的注释翻译)是该系列译著的主体部分,分为上、下册,共1553页,将《素问》中79篇章进行全译。

文树德《内经》译著系列均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在美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中国出版业于2017年向文树德教授颁发了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该奖项设立于2005年,主要授予在海外介绍中国、推广中华文化和中国出版物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这是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可见海内外对文树德的《内经》翻译工作接受与认可。

2 文树德《内经》译著系列的翻译方法

文树德教授翻译《内经》的语言表达参照了先秦两汉时代的用词、语法、语句等古汉语知识,采用了“厚译”模式——增厚《内经》原文特定的语言文化语境,有助于海外读者获得高度保真的认知;利用了研究批判性导论、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显化性译文及附录等延展手段[4],考证了《内经》书名,介绍了文本的起源,勾勒了其历史环境,展示了其文化内涵,阐述了其重要性,标明了其翻译原则,使得读者可以有效地融入中医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在深层文化背景下理解中医思维和特性,堪称辞书式、学术范式的完整译本。

文树德教授翻译《内经》有如下处理方法。针对隐喻化的术语翻译:《内经》隐喻观源自“取象比类”思维,翻译策略大致有类比推理、本体补偿,精确描述、喻体直译,重视文化、喻底意译等几种。文树德准确把握其中医思维和哲学思想,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5]。如将《阴阳别论》中“淖则刚柔不和”译为“If it is muddy, then hard and soft are not in harmony”,其中“淖”字义为“烂泥、泥淖”,译为“muddy”,表达出其阴盛湿困的生理特性。

针对文化负载性的术语翻译:在少数情况下,没有英语词汇能够等同于中文原义及涵盖其内涵时,如:“脏”“腑”“三焦”等负载着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术语,文树德采取译注结合的翻译方法[6],直译其术语,注重探究其原意内涵,结合脚注,尽力避免西医术语的使用,力求使译文接近原文(多种方法并用,采用王冰的注释或别人不同见解为注,或深度翻译,或深究词句),这种忠于原著和历史的翻译态度,有利于让海外读者了解中医文化内涵。为此,文树德在译著的前言部分先对文化负载性的术语进行注释性阐述,如“jing经”“dumai督脉andrenmai任脉”“fu腑 andzang脏”“mu募 andshu俞”“rong荣/ying营”“ji肌”“names of needle insertion holes,xue穴”等。

针对翻译禁忌的处理方法:文树德的《内经》翻译工作会受所处政治、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经济、意识形态等影响[7]。西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占据主导,且受译者本身和译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文树德采用大量绪论、脚注凸显译著的历史文化重要性,尽量避免西医因对中医的不了解而进行全盘否定。如文树德将《上古天真论》关于黄帝的介绍译为“In former times there wasHuangDi: When he came to life, he had magic power like a spirit.While he was [still] weak,he could speak.While he was [still] young,he was quick of apprehension.After he had grown up,he was sincere and skillfull.After he had matured, he ascended to heaven”,并用了九条之多的注释为之阐述中国文化内核,深究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成而登天”虽以“heaven”释“天”,与西方宗教之“天堂”亦有重叠之异议,故于文下注曰“WangBing:He casted at Tripod Lake Mountain.After he had it finished(成),he rose to heaven in broad daylight(as an immortal).ZhangJiebintakes this story to be a fairy tale and interprets 登天 as to die……Mingyizhuan明夷傳 to strengthen his point:初登于天,照四國也,when he first ascended to heaven,he brought splendor on the four kingdoms with,ascended to ferring here to assuming the position of the ruler.”

写作格式的处理:为方便海内外读者阅读,文树德注重格式规范和脚注的应用,使用斜体、上标、下标、脚注及特殊标点符号专门进行说明。

如:The large network [vessel] of the stomach is calledxuli.31It penetrates the diaphragm and connects with the lung. It surfaces below the left breast. The movement in this [vessel] is reflected by [movements of] the garment.32{This is [caused by] the basic qi in the vessels.}33

注释如下:32 TheJiayijinghas其动应手, “its movement can be felt by [one’s] hand.”33WangBing: “宗is尊, honorable,or主, ruler. That is to say, this is the honorable ruler of the twelve conduit vessels.”GaoShishi: “This is to say, the balanced qi of the stomach network [vessel].”ZhangZhicong: “This is to say, the [movement in the] vessels of the five depots depends on the stomach. And the stomachqithat penetrates he five depots, that is the venerableqi.”

文树德将中医特有名词“虚里”进行斜体处理成“xuli”,并进行注释,中国文言文表述惯于使用省略,文树德将其补充完善,为不影响原文风貌,以中括号形式在译文中出现。

3 文树德《内经》译著系列整体特色

3.1 异化翻译,保留中医特色

文树德从历史角度忠于《内经》原著的翻译态度,使用异化策略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时得以展现原貌。文树德注重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层次研究,其将《内经》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医术语的文化性、哲学性和医学性有机结合,避免与西医对等术语的混淆,突出《内经》所涵盖的民族性和文化特性。文树德始终强调尊重中医的文化、思维特质,并试图从文化历史的深层语境来理解中医学[8],易将海外读者代入中国文化语境,这符合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原则。同时文树德对《内经》的异化翻译策略与中国大国崛起形势相符,有助于将中国文化资本转变为国际文化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

3.2 译注严谨,术语自成体系

文树德对《内经》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医学文化和医学思想的传递。文树德严格按照西方语言学标准,对《内经》全文进行通译[9];考究语源与语境,针对《内经》中取类比象、隐喻的术语原意,文树德选择合适的词汇,配合注释来反映《内经》的核心内涵,最大限度维持《内经》原意;同时采用创造凸显中医特色的英文词汇来充实《内经》译文语言环境,并在译著中统一术语,帮助海外读者理解中医术语涉及的概念群与语义场。

3.3 《内经》外传,主张求同存异

文树德认为中医学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内经》理论源于中国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结构等。受到文树德这种认知的影响,他将《内经》译著系列定义为对医学思维的比较历史人类学研究,旨在通过精研语言表达的语源与语境来帮助海外读者梳理《内经》发展历史及中医思维特性。文树德在译著中凸显中医的民族文化特性、哲学性、文学性及历史性,弱化中医医理的科学理性,简述中医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西医对中医竞争性压制和批判性否定,尽量做到中西医在海外和谐共存。

4 讨论

中医典籍的翻译对海外读者了解中医非常必要,英译的典籍是否能被海内外读者认可和接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文树德版《内经》译著系列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学科知识的海外读者,让海外人文学科学者和医学研究者能阅读中国医学典籍、知晓和研究中医内容和实质、提供准确的文献资料,能够得以公正客观地比较中西方医学。其自创具有中医特色术语翻译体系和异化、厚译的做法,有利于提升中医在整个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中医文化西传。自1925年出版第一部《内经》英译本到文树德《内经》译著系列作品,计有15种版本[10],这是《内经》译著从“单”到“合”的精品化过程。文树德版译著重视对中西医学文化差异的处理[11],与西方自然学科的“解析性思维”形成对比[12];对于《内经》术语常兼具医学性和文学性双重属性,具有一词多义性、异词同义特性,与现代术语的明确单义要求不符等特点,文树德则通过表达《内经》术语中负载的医学、文化和哲学信息,建立明确的中医术语体系来克服这个难题,这是《内经》译著从“介”到“译”的学术化过程。

猜你喜欢

译著树德内经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小小鱼
览百年《内经》 集研究大成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风骨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严复、林纾译著的现代性曙光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替古文开辟了一个“新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