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医“天癸”及其病机规律

2020-01-11曾艳玲朱鸿秋胥芯蕾

中医药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精气素问肾气

曾艳玲,朱鸿秋,胥芯蕾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天癸”一词,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以七为度,男子以八为度,对生命的各个阶段做出细致解读,《素问》虽提出“天癸”,但未细述其概念,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天癸的诸多认识,如女精学说、男精女血说,天一生水说等等。现普遍认为天癸乃肾中精气充盛所产生的具有促进生殖功能萌发、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

1 天癸释义

天,在卦为乾,《周易·系辞上传》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表明“天”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策动万物的内涵,是创生万物的根源,对应到人体,则代表人的先天[1];“癸”在《说文解字》中为两个壬字相交而成,其含义有三:其一,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其二,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其三,癸承壬,象人足[2]。同时,“癸”为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序列之一,在天干五行中属水,“天癸”即“天水”,意为“先天之水”。孟庆云教授在其著作《周易文化与中医学》中提出:“为何称天癸?按八卦易理,坎卦为癸,先天之癸为天癸,天一生水”。坎卦阴爻所附,阳爻居中,潜含阳气生发之机[3]。体现了中医“阴阳互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辨证理论,天癸乃物质与功能的阴阳统一体。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肾归于水行,肾为水脏,封藏之本,天癸蕴于肾,蕴含着“潜藏生机,揆度生命”之意,与肾主生殖内涵不谋而合。生命源于天真,当顺应自然。水乃生命之源,对于生命的意义远超于其他自然元素,肾与天癸对人体生命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天癸与术数

所谓术数,即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等方面的学问,运用数理机制推断人事吉凶、解说自然现象、测定国运兴衰等[1]。《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4],可见“术数”与“阴阳”处于同一重要地位,乃天地万物之法则。一方面,“术数”为中医理论的重要表达方式,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等均与天地之“数”相呼应,如《灵枢·邪客》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5]。另一方面,人体的生殖发育、气血的运行与盛衰等均有其特定的节律,可以说自有定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的“女七男八”生殖发育周期[6]。《周易》中“七曰来复之数”提出“七”的周期性特点,“七”亦为“天癸之数”,天癸以“七”为度解读人体的生命周期,一七天癸初具,二七阴血满溢,天癸至,七七数之穷矣,天癸竭也。同时,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女子月经平均以每月“四七二十八天”之数定期来潮,其间天癸之消长藏泄亦是一个小的循环周期。

3 天癸的物质与功能基础

3.1 天癸与肾

天癸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是肾气在育龄阶段产生的特殊内涵,而肾气充盛又是天癸按时而至的前提条件。气为阳,精为阴,精化气,气生精,精气互根,阴阳和调,天癸乃至,女子出现“月事以时下”,男子则“精气溢泄”,此时若是阴阳相合,则能有子;“天癸竭”则形坏而无子也,丧失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言及“年已老而有子者”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4]。此“天地之精气”即为男女天癸精气。天癸的至与竭与肾中精气的盛衰紧密相关,而肾主生殖的功能又以天癸的至与竭为基础,通过天癸来实现,肾气初盛天癸初具,肾气已盛天癸可至,肾气既衰天癸乃竭。中医典籍有“经水出诸肾”“肾主生殖”,此皆因肾中蕴育天癸精气。

3.2 天癸与肝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脏腑所化生之气血,除营养周身外,其有余部分,在女子则下注血海而为月经。肝体阴而用阳。一则,肝能藏血,血液充沛,方有余而下注冲任胞脉,为“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提前提条件;二则,肝主疏泄,作用于胞宫,使其藏泄有时,天癸消长泌至有序,发为正常月经。两者相互协调,阴阳和睦,天癸如期泌至,月经方定期来潮,色质量亦可正常。天癸作为一种集物质特性与功能属性为一体的精微物质,亦具有似肝“体阴而用阳”的特征。天癸蕴育于肾,得肾精充养而不断充盛,到期则通过“月事以时下”“精气溢泄”方式宣通、调达,既不能疏泄太过,损及先天精气,亦不能疏泄不及,阻滞胞脉精室,郁而为病。

3.3 天癸与脾

天癸归于“先天之精”的范畴,有赖于脾胃化生的“后天之精”滋养。《灵枢·营卫生会》言:“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4]。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气血化源充沛,天癸得养,血海满溢,为月经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脾主统血,为血液的运行提供了控制力和约束力,与天癸共同参与月经来潮时限性与节律性的调节。

4 天癸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治病必求于本”,又《素问·上古天真论》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4]。阴阳乃自然界之法则,万物之中皆有阴阳,万物皆有定数。天癸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具有激发、促进并维持人体生殖功能作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优生优育以及养生也有重要作用,相当于现代生殖内分泌激素及生殖腺轴的功能[7]。肾精充盛,气血充沛,天癸方能不断得到充养,其功能正常,方可如期泌至,发挥促进生殖功能及生长发育的作用,故天癸总的病机为阴阳失调,定数失序。

4.1 阴失调-物质基础不足

4.1.1 先天不足

《灵枢·天年》言: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4]。胚胎由父母精血结合产生,阴阳互用,促使其发育成长。天癸乃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若父母先天之精不充,必导致下一代天癸不足。

4.1.2 后天失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4]。天癸乃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五脏精气充养。若后天失养,肾气不充,则天癸不足。另则,若后天房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过激,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亦可导致先天之精耗伤,天癸不足。

4.2 阳失调-功能失衡

4.2.1 功能太过

肾藏精,主生殖,内寄相火,若肾中相火妄动,气化封藏功能失常,则天癸定数失序,先于“二七”“二八”而至,临床可见月经初潮年龄提前,性成熟过早,女子性欲亢进,男子阳强易举等症状。长此以往导致天癸妄泄,耗伤先天精气,阴精受损,相火失于制约,进一步导致天癸泌至失常,如此往复,人体可见早衰之征。

4.2.2 功能不及

天癸功能不及常与其物质不足紧密联系。正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4]。阴不足,则阳无所依托,无力施用。因先后天原因导致肾中精气不足,天癸不充,二七天癸未至或天癸周期紊乱,临床可见月经初潮年纪推后,月经稀发,生长发育迟缓,五迟五软,不孕不育等。

5 常见疾病论治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4]。肾精旺盛,气血盛满,天癸渐充,女子二七任脉通,太冲脉盛,血海盛满,天癸定期泌至,胞脉通畅,胞宫藏泄有时,则月事以时下,发为正常月经。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天癸难充或充而不盛,功能不及或太过,阴阳失衡,定数失和,冲任失固失养,导致月经稀发,月经量少,闭经,或崩漏,绝经时间提前等,久之可继发不孕。治疗则当以平调阴阳,和序调经为主,调经又当以补肾为先。现代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以通过受体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提高卵巢对LH的反应,从而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排出[8]。同时有药理研究证实,补肾中药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可以提升垂体对下丘脑的反应,通过调节HPO轴来改善患者低雌激素的环境,从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9]。临床常用方剂如:五子衍宗丸、寿胎丸、归肾丸、左归丸等,常用药物: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续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杜仲、紫河车等,以达肾精足、天癸泌、血海满、冲任通、经调孕子的目的。

虽男女皆有天癸,但由于女性经、带、胎、产、乳皆与天癸密切相关,且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此外,古代一些医家及民间也将女性月经称为“天癸”“癸水”,故提及天癸多与女性有关,此篇所述疾病亦为女性常见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稀发或闭经、不孕等,传统医学可散见于“不孕”“月经后期”“闭经”等病证中[10]。该病中医病因病机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主要为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冲任胞脉不畅,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紊乱。天癸与月经及生殖密切相关,而临床上,月经紊乱与不孕为大多数PCOS患者就诊的主诉。可见,天癸为PCOS发病的关键环节。此病常起于青春期,此期女性天癸充而未盛,与天癸病理性不足所致临床症状多有相似。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远期并发症有不孕、肥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故青春期 PCOS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1]。

6 病案举隅

按语:患者素体不足,肾精不充,天癸迟至,又女子以肝为先天,肾虚肝郁,天癸定数失序,不能定期泌至,故见月经周期推后、不孕,治当调肝肾,养冲任,调节天癸周期定数,以五子逍遥四物汤为主方,五子衍宗丸补益肝肾,逍遥散疏肝健脾,四物汤养血和血。《万氏妇人科》言:“女子无子,多因经候不调,药饵之辅,尤不可缓。若不调其经候而与之治,徒用力于无用之地。此调经为女子种子紧要也”[12]。现代医学认为,女子受孕的先决条件是排卵功能正常,月经不调者往往有排卵障碍,进而影响受孕[13]。调经种子,以调理月经的手段治疗不孕症,调理助孕后又以寿胎四君子汤加减,补肾健脾,调补先后天之精,以固冲安胎。

7 小结

天癸源于先天,蕴育于肾,有其独特的周期定数和泌至规律,与人体生殖发育密切相关,其总的病机为阴阳失调,定数失序,治疗则当补肾调阴阳,和序调经。除上述疾病外,当代有学者认为“天癸将竭,阴阳失调”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亦有学者从“天癸早至”论治女童性早熟;五七阳明脉衰,天癸失养,胃肠功能紊乱;肾精虚,天癸不充,出现骨质疏松;髓海不足导致老年痴呆、失眠健忘等病,皆可从天癸论治。我们当研读经典,拓宽思路,不断探索更新对天癸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使之成为一独立的中医理论体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人类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精气素问肾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