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古籍文献对近视的认识

2020-01-11张明明任孟伟杨安杨永升亢泽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家肝肾眼科

张明明,任孟伟,杨安,杨永升,亢泽峰

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1]。中医称之为能近怯远,是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的一种眼病。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有研究显示[2],近视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低龄化走势。目前,全球近视发病率为28.3%。我国地处亚洲地带是近视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3],在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中,高中生的发病率高达69.7%,呈现出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发病率的走向。

然而,古代医家对于近视的认识,主要从病名源流、临床特征性表现、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预防等多层面予以记载,历代医家在防治近视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从中医古籍的角度对近视进行文献的梳理,以期指导临床。

1 病名溯源

能近怯远,既是症状又是病名,在《黄帝内经》中属“目昏”范畴[4]。中医古籍文献对该病的描述,最早可追溯至晋代《诸病源候论》,有“目不能远视”“能近怯远”的记载[5]。自唐代以来,文献中多称之为“能近视不能远视”,如《银海精微》有“能近视不能远视”之论[6]。宋金元时期,医者对其病名的论述多遵隋唐时期。如,金代·李东垣称之为“能近视不能远视者”;元代·朱丹溪《丹溪手镜》有“不能远视能近视”之名[7]。明清时期,本病逐渐被医家们广泛认识;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称“能近怯远症”[8];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命名为“近觑”[9];直至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的问世,才将本病始称“近视”[10],一直沿用至今。

2 临床表现

早在二千年前司马迁《史记》[11]中就有“视如望羊”的视远模糊的描述。从历史沿革看,唐代·王涛《外台秘要》[12]云:“平昔无病,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宋代·《圣济总录》[13]云:“治肝虚膈热,眼目昏暗,渐成障蔽,或见黑花,不能远视。”《目经大成》[10]载:“双睛近觑是生来,不是生来却祸胎”,指出了近视除了不能视远外,还有程度不同之分,可骤发,也可徐徐发作,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清代·吴谦《眼科心法要诀》[14]总结为“近视清明远视昏”。清代·陈士铎《辨证录》[15]云:“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近视则蝇脚细字辨晰秋毫,远视则咫尺之外不辨真假。”上述这些论述皆认为近视具有视近处清晰,视远处模糊不清的临床表现,同时还可伴随有眼目昏暗、眼见黑花、视一为二等症状。后世学者多认同此论述并加以引证[16-17]。

3 主要病因病机

3.1 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素问·生气通天论》[4]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明确地指出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历代医家在能近怯远病机方面,也十分重视阳气。《外台秘要》[12]云:“此证非谓禀受生成近觑之病,乃平昔无病,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盖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偎敛近视耳。”《眼科心法要诀》[14]释云:“由其人阴气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清代·刘耀先《眼科金镜》[18]云:“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无火是以光华不能越于远,而拘敛近视耳。”这些医家无不认为能远视不能近者,是由阴阳失衡而致阳气不足,阴有余所致。

另外,类似的观点论述可见于眼科专著及综合类医书中,如《审视瑶函》[8]、《目经大成》[10]、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19]、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20]、明代·薛己《疠疡机要》[21]、清代·张璐《张氏医通》[22]等。

3.2 肝肾亏虚,目无所养

《素问·五脏生成篇》[4]云:“人卧而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灵枢·大惑论》[23]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骨之精为瞳子。肝血、肾精均有濡养眼目,维持眼功能正常运转的作用。有医家认为肝肾功能异常,也是引起近视的病因之一。明代·《奇效良方》[24]云:“肾脏虚耗,水不上升,眼目昏暗,远视不明”。《审视瑶函》[8]云:“怯远症,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莫待精衰盲已定。”明代·李梴《医学入门》[25]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看一成二,属肝肾虚”。清代·顾靖远《顾松园医镜》[26]有“肝虚则目晃晃无所见……肾病则目晃晃如无所见”的论述。皆认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目失所养而出现视远模糊不清的临床表现。

3.3 脉络瘀阻,目失濡养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27]云:“久病在络,气血皆窒”,认为病久发展到一定阶段,则会进入络脉而出现病情复杂难以治愈的临床表现。《素问·五脏生成篇》[4]云:“诸脉者皆属于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23]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该论述说明络脉入目内,目内所藏精血津液并发挥精明作用,皆为脏腑之真精纯阳之气通过络脉而上注目来实现的[28]。若脉络受阻致脏腑精微不能上承于目,常会引起眼睛疾病,能近怯远则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眼疾。《血证论》[29]云:“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目不了了”。可知,瘀血阻滞目络,上侵眼目而致视物模糊不清,不能视远的临床表现。该论述可认为是瘀血所致能近怯远症的较早记载。瘀阻脉络所致目不能远视在古籍文献中所论甚少,然近代多有发展。庄曾渊认为,久视气机不利,以致气滞血瘀,血脉瘀滞,目络受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而致脉络瘀阻。亢泽峰[28]提出瞳神络病证治体系,认为久病入络的眼病是由于邪阻目络,目络不通则发病;邪阻日久化生内毒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不仅影响目络功能,更直接损害络体本身,产生病络、败络而发病。临床可从脉络瘀阻的角度辨治近视。

4 治法用药

4.1 温补阳气

《灵枢·阴阳系日月》[23]云:“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中医理论认为,肾为一身之根本、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肾阴、肾阳。可见,心阳、肾阳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历代医家也从温补心、肾之阳气角度治疗能近怯远症。元代·王好古《此事难知》[33]明确提出:“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补肾补足少阴,补心补手少阴,补肾,(六味地黄丸)加牡蛎,补心(定志丸)加茯苓。”明代·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内障》[34]定志丸方中云:“阳乏不能远视,此方补阳药也,故主之。但此症年老宜之,空心当服还少丹及补肾阳之药。”认为该药物是补阳药的基础方之一。《眼科心法要诀》[14]指出,阴气偏盛,阳气不足之能近怯远病可选用定志丸,“定志丸补心壮神,神足则自能远视矣”。《张氏医通》[22]认为治疗无火不能远视的人,治当补心,可服加味定志丸、八味丸。《眼科金镜》[18]可服用加味定志丸及补肾磁石丸。其云:“此丸补火宁神,补肾磁石丸治疗肝肾两虚”。可知,这些医家主要以温补心、肾之阳气来治疗近视。

4.2 调补肝肾

《秘传眼科龙木论·论眼昏花捷要·七十二问》[16]中有:“肝气不足,则不能远视,宜用养肝丸”,提出补肝明目法论治近视。《圣济总录》[13]:“菟丝子方可治疗肝肾虚,目昏暗不能远视。”《审视瑶函》[8]、《眼科金镜》[18]提及补肾磁石丸可治疗肝肾气虚上攻所致远视不明者。《一草亭目科全书》[34]加减驻景丸治肝肾气虚,两目昏暗,视物不明。《顾松园医镜》[26]云:“盖目之精明在瞳子,故真水内亏,必目多昏黑,譬之水浅混浊,则不能照物,故绝无障翳遮睛。是以治目者,当养肝血,补肾水为主。”这些医家尤为重视调补肝肾二脏治疗能近怯远。

胆为肝之外候,治疗能近怯远还可从胆肾论治。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35]云:“能近视,不能远视,阳气不足也,治在胆肾。加味定志丸,或八味丸。”意在调补胆肾,胆肾足则水火通明,神气宣畅,而精光远达矣。

4.3 活血通络

根据目前所收集的古代文献中,并没有一首专门因瘀损目络而治疗近视的方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36]活血化瘀5 方被后世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中,尤其以血府逐瘀汤应用于眼科中。该方可用于治疗近视、视瞻有色、视瞻昏渺等眼疾[37]。

5 中医预防

未病先防是近视眼防控的首要原则。中医学认为未病先防的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相关论述散见于不同篇章中。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以及“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晋书·范宁传》云:“凡此诸贤,并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损读书,减思虑;专内视,简外观;旦晚起,夜早眠。”等手段来预防眼病,提高远近视力。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目病》[38]云:“数看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上十六件并是丧明之本,养性之士宜慎护焉”。《医学入门》[25]亦云:“极目远视,夜书细字,镂刻博弈伤神,皆伤目之本。”《审视瑶函》[8]云:“久视伤睛成近觑”,说明长时间伏案工作、光线不足或者照明不当等因素都是有损视力的。O’Donoghue 等[39]研究发现,久坐、长时间阅读对青少年(12~13岁)的近视形成和发展影响明显。可见,良好的阅读姿势、充足的光线、适宜的阅读时间是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首要前提。

6 小结

有关近视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40-43]。近视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当代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主要与睫状肌调节相关,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加快消耗眼调节储备,导致调节灵敏度下降,使眼轴增长,形成近视[44]。然而,古代医家认为近视多与气虚、阳虚、阴虚等因素相关。相应的提出了补气、养阴、温阳、通络等治疗原则,为中医论治近视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除此,中医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其他防治近视的方法,如针灸疗法、食疗法、药物熏蒸、眼保健操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在防控近视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深度挖掘中医古籍中有关近视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于临床,服务于人民群众。

猜你喜欢

医家肝肾眼科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