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探析※
2020-01-11李劲松白克运
●李劲松 谷 超 白克运▲
“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首见于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1]。本文在阐述高秉钧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梳理足太阳膀胱经主肛门理论的脉络,并从不同角度对该理论进行论证,旨在为肛门及肛周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1 高秉钧对“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的论述及应用
《疡科心得集·辨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论》载:“盖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足太阳会阳穴在肛门之旁。是经为湿热所聚之腑,此处生痈,每于酒色中伤,湿浊不化,气不流行者多……此疡虽有三名,其实总归湿热下注而结,用药治法俱同,故并而论之。”高秉钧从足太阳膀胱经会阳穴所处的位置、足太阳膀胱经是湿热所聚之腑的特性、肛痈等疾病的病因病机等几个方面,对“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应用。
关于会阳穴位置的描述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背自第一椎两旁夹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会阳,一名利机,在阴毛骨两旁。”[2]《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则对会阳穴主病进行了说明:“五脏肠中有寒,泄泻,肠澼便血,会阳主之。”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该穴主病进一步补充,如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会阳一名利机,阴尾尻骨两旁。《铜仁》:针八分,灸五壮。主腹寒,热气冷气,泄泻,肠澼下血,阳气虚乏,阴汗湿,久痔。”[3]总而言之,足太阳膀胱经会阳穴是距离肛门最近的十二经腧穴,并且有治疗肠澼下血、久痔的功能。以该穴所处位置及所主病候为出发点,高秉钧提出了“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另外,高秉钧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易为湿热所聚,其循行所过部位生痈,多为湿热所致,肛痈初发时“恶寒身热,绕肛而痛,焮红漫肿,大便坚结不通,小便亦艰”亦为湿热之征象,治疗上应注重清利下焦湿热,从足太阳膀胱经的特性与肛痈等疾病的病理关联这一角度对该理论进行了论证与实践。
2 《黄帝内经》是“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源头
“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关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所过、主治病候的论述。《灵枢·经别》[4]中“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之论指出足太阳膀胱经正经的别行分支有一道循行进入肛门;《灵枢·经脉》[5]中“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癫狂疾,头卤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之论指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病候包含痔疾在内。这些相关的论述是“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源头,也为该理论的提出提供了依据。
3 针灸治疗选经取穴规律对“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印证
在临床实践中,针灸治疗肛门部位的疾病时多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其中,承山穴常作为治疗痔疾的主穴而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针灸甲乙经·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中痔疾的针灸治疗就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明·高武所著《针灸聚英》载“承山……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6],其卷末类聚各书针灸歌赋,治疗痔疾等肛门疾病选穴亦多以承山为主,如《肘后歌》“五痔原因血热作,承山需下病无踪”、《薛真人天星十一穴歌》“承山名鱼腹,踹腿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神应经》腧穴证治歌“便血承山并复溜,太冲太白四穴求”“大便下重治承山,解溪太白带脉间”“五痔承山与委中,飞扬阳辅复溜同”。针灸治疗肛门疾患的选经取穴规律,从针灸临床实践的角度,印证了“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
4 内治方剂组方思路对“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印证
内治方剂组方思路对“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的印证主要体现在分经用药与引药归经两个方面。李东垣受《黄帝内经》中“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燥,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燥,病在手太阳……”等论述以及张元素药物归经、引经药理论的影响,对分经用药与引经药的应用十分重视,其著作《兰室秘藏》所载秦艽羌活汤是能够体现肛门病从足太阳膀胱经辨证、组方的代表方剂之一。《兰室秘藏·痔漏论》曰:“治痔漏成块下垂,不任其痒。羌活一钱二分,秦艽、黄芪已上各一钱,防风七分,升麻、炙甘草、麻黄、柴胡已上各五分,藁本三分,细辛少许,红花少许。上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空心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7]该书中没有记载秦艽羌活汤主证及其对应的舌苔脉象,但从“不任其痒”的症状,“忌风寒处大小便”的禁忌以及君、臣、佐、使药物的运用来看,该方主证应为痔、漏病足太阳经风寒证。方中羌活用量最大,且主入足太阳膀胱经,祛风散寒为君药;防风用量次之,可助羌活祛除足太阳经风邪,又可与升麻、柴胡升胃中清气为臣药,二者一君一臣,主要针对足太阳经风寒;又用藁本三分为足太阳膀胱经引经药,既可祛足太阳经风寒,又可引麻黄、细辛入足太阳经以发散风寒。秦艽羌活汤全方充分体现了“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对肛门病辨证及组方的指导作用。
5 小结
高秉钧“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理论根植于《黄帝内经》以及历代医家临床经验、学术细想,是对肛门疾病辨证论治思路的一种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学术价值。临床上,部分肛门疾病如痔疾的辨证论治多着眼于胃与大肠,对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以及相关引经药物的应用不够重视。该理论有助于多角度认识肛门疾病的发生发展,开拓临床思路,对肛门疾病的保守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继承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