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供需现状及改革策略探究
2020-01-10戴培培
戴培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园艺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业态、新岗位不断涌现,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建立健全紧跟产业最新发展、不断完善并动态更新的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机制,为提升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明确的规范和引领。因此,该文通过调研企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 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及目前高职院校试行的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使用情况、 学生就业现状和毕业后跟踪反映出的教学等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以期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方面与行业一线对园艺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相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学生学农爱农的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
1 调查对象与过程
课题组以园艺企业、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7 家园艺行业的企业和2015—2018年间园艺技术专业115 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及对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需求。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企业对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才及能力的需求
2.1.1 企业对不同类型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企业对园艺技术专业中的生产技术人员、 农业生产管理人员、营销人员、乡村旅游解说接待、旅游项目策划和农业科普讲师等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前三位的是生产管理人员(38%)、营销人员(38%)、生产技术人员(15%)(见图1)。
经过调研得知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不同,有42%的企业认为自己最缺乏大专层次的人才,有34%的企业最缺乏本科层次的人才,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反映了职业教育在园艺技术产业中的重要性。企业招聘员工主要通过大专院校占44%,人才交流会占31%,员工推荐占19%。
图1 企业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不同层次人才在企业的满意度。结果仍然是大专层次最高,占50%;本科和高中分别占42%和8%(见图2)。这主要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同时大专层次学生对待遇的期望值低于本科,而且工作态度扎实。
图2 企业认为最好用的人才
2.1.2 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从调研情况看,企业非常看重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占33%,其次是管理知识占28%。科学基础理论占19%。其中产品经营与销售、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园艺植物造景与配饰,园艺植物种苗生产、园区规划与设计等专业技能人才都是企业急需的(见图3)。100%的企业都希望具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 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具有知识面广42%,较强营销意识34%,较强管理能力16%。
图3 园艺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
企业普遍认为园艺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管理知识薄弱,技术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见图4);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否跟上园艺形势的发展也将成为企业用人选择的另一比较重要的标准,高职院校应加强植物生产、销售和植物造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有62%的企业认为在人才开发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才来源渠道不通畅,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难找。100%的企业都希望能与学校合作,都愿意接受顶岗实习学生实习,作为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中一体化育人的体制机制。
图4 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
2.2 学校园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及招生就业情况
2.2.1 专业教学资源情况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有111年办学积淀,是国内近代最早培养园艺人才的摇篮和中国近现代园艺园林职业教育的发祥地。建有国家杨梅种质基因库和国家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库,拥有教育部生物技术(园艺方向)、生态农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园艺生物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等15 个教科研平台,校外合作企业基地80 余处,建立了5 个“园中校”“校中园”和企业学院,聘请企业教师50 余人,与企业共同开发“模块化”和“项目化”实训教学内容,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育的实训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资源库、精品课程、微课等数字资源,超过70%的群平台课程有辅助教学资源。自主选育园艺新品种18 个,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园艺专业群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之一,2006年园艺技术专业被授予“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2015年被授予省品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A 类,2019年省品牌建设工程项目验收以优秀等第通过。
2.2.2 招生就业情况
从2016—2018年招生和就业情况来看,招生就业人数相对比较稳定,每年招生6~8 个班级,人数在200~300 人左右(见表1)。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目前园艺类相关职业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辛苦,工资起点比较低,但一旦成为技术骨干能独当一面后收入会有较大的提高。
表1 2016—2018年园艺技术专业招生就业人数
2.3 毕业生对专业教学效果及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2.3.1 对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
被调研的学生中有90%以上认为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正确、全面、具体,整个教学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科学准确完整,分量适当,重点和难点处理得当。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但是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应进一步联系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应衔接自然,部分教师缺乏个性、创造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乏味,对学生的启发教育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不能活跃,师生配合需要培养默契感,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有待提高。
2.3.2 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课程设置中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构建合理,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从事本专业工作帮助较大。所以多家企业和同学建议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职业道德、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
3 对策与建议
3.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按照“拓宽基础,按类培养、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调整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实习、考试考核等环节上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按照“内容实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新理念,与企业人员共同对现有的园艺技术校本教材进行修订,将具有中国农业现代化代表的苏州的园艺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内容,并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对园艺技术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进行进一步优化,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将实习过程与所从事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师科研项目”捆绑的实践教学模式。
3.2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12345”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 行业企业等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岗位与岗位群特点,立足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创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二元结构”“三种方式”“四大能力”“五大平台”的“12345”课程体系。即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理论与技能培养并重的“二元结构”模式;单项训练、综合训练与职业技能考证三种方式;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四大能力培养以及由基础及专业必修课平台、选修课平台、实践性教学平台、创业教育平台和其他教学环节组成的五大课程平台。“教、学、做、用”为一体,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
3.3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实训资源
通过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企业生产现场建设为校内外实训基地,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园艺生产环境,使学生能边学边做、边做边学,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生产技能。开发虚拟教学资源,创建优秀教学资源库。通过虚拟资源的建设,使专业知识要点,通俗易懂又便于记忆,自然而然可提高学习效果。在虚拟实训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也可要求学生一起参与,让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学习,在建设过程中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3.4 打造“双师”团队,服务教师成长
围绕专业群,整体构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团队;在实施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方面抓好三个梯次:第一,继续发挥好老一辈学科带头人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第二,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大胆使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第三,继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可选派继续深造。构建教师终生学习体系,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分目标、强重点提升“双师”成员素质;聘请具有丰富科研和生产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士作为长期的外聘教师。根据专业和学科的需要,聘请相关科研院所的一些著名专家为园艺专业特聘教授,对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3.5 构建分类培养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的生源具有多样性,学生在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人际关系、经济条件、性格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结合学生学业基础及个性差异,学校制定不同类型学生培养目标,制定专项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对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多元运行机制和立体评价机制。
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学标准明确了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学习结果,规范、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对照课程标准“对标找差”,根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评价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用人单位选用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对促进专业建设、规范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企业以多种形式全面参与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好行业企业指导作用,推动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