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

2020-01-10吴英珏王红蕾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民办高校毕业生

吴英珏,王红蕾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高质量就业,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们安全感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必然前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发展情况,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困境和创业难题,那么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1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以青岛黄海学院2018 届毕业生为例,参考2018年度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

1.1 工作单位的性质

由表1可以看出,2018年非师范本科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是企业,其中大多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个体户等,而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比重总共为11.10%。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虽然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但是真正能够考上事业编制的学生少之又少。

1.2 换工作的频率

截止到2018年年末,该校非师范本科毕业生出现解约行为的比例为11.90%,非师范专科毕业生出现解约的行为的比例为9.11%。由此可以看出,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毕业生离职的概率占到了1/10,说明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一般。

表1 工作单位的性质

1.3 专业对口率

由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当前工作与所学专业较为对口,认为不对口的占到了15.74%。

表2 专业对口情况

1.4 企业满意度

虽然企业对该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总体满意率高达95.45%,但是对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满意度只占到了54.55%,说明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1.5 地区性流向

该校2018年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内就业,占到了64.15%,其中在青岛就业的人数占到了50.39%。专科毕业生主要流向也是山东省内,占到了68.62%,其中在青岛就业的人数占到了49.90%。在山东省内就业的本科和专科生中,留在青岛的人数占到接近一半,说明毕业生集中在青岛这个二线城市。

2 制约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宏观因素

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引起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从供给方面来看,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巨大压力表现为: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社会存在大量的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以及大量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等。从需求方面来看,虽然中小企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较多,但是由于工资待遇低、技能提升空间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离职率较高,频繁换工作现象突兀。国有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积极引入人才,对学历和出国留学经验的要求提高,且受到编制数量的限制,其能够吸纳的毕业生数量有限。

2.2 中观因素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偏重于理论课程的设置,而对实验和实训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或者落实不到位。这样就导致毕业生将来找工作的时候,实际应用和操作的能力较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矛盾。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更偏重于应用,而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学习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办学理念陈旧,针对性和院校特色优势不显著。然而,社会发展迅速,新时代“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专业的设置应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虽然提供了就业指导课程及就业信息,但是很多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的沟通较少,了解到的就业信息不充分。就业指导中心只与部分企业进行联系,对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推介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2.3 微观因素

我国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宁愿选择一、二线城市漂泊,也不愿意到三、四线城市就业。目前,虽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较多,但是很多达不到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于是,社会上存在企业招工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境地。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公办学校相比明显缺乏自信心,但内心对工资待遇要求过高,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观念不符合实际情况。

近年来,国家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敢去尝试,缺乏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勇气。同时,由于大学生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不够了解,导致不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路径

3.1 加强政策的扶持

政府应该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就业制度和服务,切实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做出贡献。例如各城市有关落户的政策逐步放宽,逐步取消落户限制,吸引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对于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予以清除,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利益保障。中小企业如果提供给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机会,政府予以补贴及优惠政策。对于去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的大学生,给予学费和助学贷款资助以及就业岗位补贴等,并逐步扩大面向基层的就业项目范围。另外,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3.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教学方面。民办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线上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从而满足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实际需求。高校应该设置更加特色的专业,比如目前流行的大数据专业、智能制造专业等,并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第二,校企合作方面。高校继续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企业课堂,让企业与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机会。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第三,就业创业指导方面。民办高校应该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积极宣传89 项“双创”税收优惠政策,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充分了解政策带来的优惠,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应该贯彻整个大学生活,从大一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到大四形成学生自己的就业理念和自信,逐步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3.3 调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更多地选择中小微企业、网络就业等途径。当今形势下,毕业生数量膨胀,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望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坚持想去沿海城市、一线二线城市扎根的毕业生,可以考虑三四线城市和西部地区,响应国家号召,享受国家政策,同样能够实现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高校也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克服毕业焦虑和困惑,不攀比、不盲从,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

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加有关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关注互联网有关的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及时了解相应岗位所需的条件。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从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积极申请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4 结语

该文从宏观、 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总结出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对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各级政府、民办高校和毕业生这三方只有相互配合、共同进步,才能踏上高质量就业之路,逐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发展,最终达到各方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民办高校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