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汉违实条件句对比及教学建议

2020-01-10□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条件句葡语助词

□李 靖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葡萄牙语违实条件句和汉语违实条件句的思考和研究,然而切入点相对集中,针对葡语违实条件句抑或汉语违实条件句两个语法点各自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多;而着眼于葡语和汉语违实条件句两者之间对比分析的研究不多,以葡汉条件句对比视域探讨葡语违实条件句教学的内容较少。

一、葡汉违实条件句的定义

违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表达的是与实际情形相反的虚拟状态,又称“反事实条件句”。它一般具有“如果 p,那么 q”的形式,其前件与事实相反或者不太可能为真,但前件与后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如果前件得到满足的话,那么后件所表达的情况就有可能实现。

二、葡汉违实条件句的对比

传统意义上,一般都是从逻辑语义层面来探讨葡汉违实条件句的差异,并未特别关注句法和篇章层面的异同。葡语和汉语违实条件句在句法层面显示了各自在语言形态上的特点,比如式、时态、体等其他方面。这些方面的特点也构成了两种语言在违实条件句上的差异。

(一)式的方面。式主要指的是说话者对于说话内容所呈现的某种态度和观点,比如可能性、信念等。本文所探讨的式,主要分为真值式和认知式。

真值式侧重探讨条件句的逻辑值是否为真。违实条件句中,条件句的逻辑值一般为假,换言之,条件句的实现为基本不可能。这种情况下,违实条件句也一般使用虚拟式来表达违实义,具体可见以下例子。

例1:a. Teriam encontrado a Maria em casa,se tivessem chegado mais cedo.

如果你们更早到的话,你们就能在家里看到玛丽亚了。

b. Se tivesse acertado na lotaria,eu tinha ficado milionáro.

如果我中彩票的话,我早成为百万富翁了。

认知式侧重研究说话者对事物状态可能性的认知判断,比如说话者对条件句内容采取的是中性态度还是负面态度。违实条件句中,条件句中所陈述的内容往往不可能实现,说话者常常对条件句内容采取负面态度。例1a中说话者要表达的是你们没有早到,例1b中暗示我基本上不可能中彩票。

由此可见,葡语违实条件句中,主要通过虚拟情态来表达违实意义。但是,汉语违实条件句的表达较为灵活,缺乏葡语那样的形态变化。从式的方面来说,主要是借住连词或助词和语用等方式来共同表达违实意义。常见的副词或助词包括“会”、“早”、“就”、“得”、“可”,等。

需要注意的是,汉语违实条件句中并不是只要出现了“会”、“早”、“就”等连词或助词,就表明这个句子一定表达违实义。在分析汉语条件句时,还需要结合语用和上下文。可参考以下句子。

例2:a.要是你期末考试考得好的话,我在圣诞节时就奖励你一部新手机。

b.要是你期末考试考得好的话,我在圣诞节时就奖励你一部新手机了。

句子例2a中虽然使用了副词“就”,但并没有表达违实义,表达的是一种可能性。然而,句子例2b中使用了副词“就”,这句话又表达了违实义。由此可见,词汇标记尤其不彻底性,需要结合语用功能来分析违实义。

(二)时态方面。葡语中,句子的时态主要是通过动词变位来体现的,时态通常也与条件句从句所表述内容实现的程度相关。一般情况下,通常使用动词的过去时态来表达违实的概念。试看例3。

如果这些人有工作的话,就不会露宿街头了。

b. Se tivesses vindo a Xangai no domingo passado, teríamos chegado ao acordo em todos os detalhes.

要是你上星期天来上海的话,我们早就谈妥所有的细节了。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发现葡语违实条件句中,为了表达违实义,从句动词可以使用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或虚拟式先过时,主句动词一般使用陈述式简单过去将来时或复合过去将来时。葡语条件句中常用过去未完成时来表达对现在和将来范畴内对违实义,用先过时(即过去的过去)表达对过去范畴内的违实义,这说明葡语在表达违实义时,也出现了时制后移(backshift)。

然而汉语违实条件句中,时态和时制后移并未成为标志违实义的明显标志,汉语学界关于时态能否被视为条件句特性之一的说法也并未达成共识。大部分的学者并不认为汉语条件句的特征是通过时态来体现的。实际上,汉语中时态的意义是通过在主句中添加一些词汇的方式来辅助实现的,比如添加时间助词“早”或副词“就”和“也”等,具体可参见本文例子。换句话说,汉语的条件句中并未像葡语的条件句一样,时态和条件句从句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

(三)体的方面。体(aspect)是人类用来表达某个情境内部时间结构概念的语法范畴,与动词的时态密不可分。葡语违实条件句中,常见的体主要指的是动词的完成体,通过虚拟式未完成时和虚拟式过去先过时来体现。试看例4。

例4:a. Se tivessem vindo mais cedo, vocês teriam visto o que se passou.

要是你们早些来的话,就会看到发生什么事了。

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让人去修你那个吹风机了,现在买一个新的也不贵。

通过例4,发现虚拟式未完成时和虚拟式过去先过时强调的都是从句动作的完成状态,比如tivessem vindo和fosse。然而,在汉语违实条件句中,违实意义在体方面并不是这样体现的。在吕叔湘(1980)看来,尽管汉语的动词并不能体现时态方面的差异,但是能体现在体方面的差异。根据陈国华(1988)和雍西(2015),“了”这个标记能强调动作的完成状态,但是“了”并不能完全充分地标记违实句。换言之,汉语动词常常借助语气词“了”来辅助表达违实义,上文的两个例子也验证了这一点。正如例4所示,可以发现“了”既可以出现在违实条件句的主句中,也可以出现在从句中。从语义上看,不论是主句还是从句中,动词与“了”连用后,该动作实现的可能性基本上为不可能,换句话说,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与字面意义相反的含义。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助词“早”也会与“了”连用,激发强化违实义的表达。

总之,葡语违实条件句往往通过动词形态等曲折变化来表达违实语义,而汉语违实条件句中,除了借助一些语气词、助词或副词来表达违实语义之外,也需要依靠上下文等语用信息来确定违实义的表达。

三、教学建议

根据对大二学生就葡语违实条件句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错误和困难主要集中在对语法规则掌握不透彻和动词变位记忆不牢两方面。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对葡语违实条件句的语法规则没有理解准确。

为此,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厘清违实条件句主句和从句能够使用的正确时态,讲解清楚该语言现象的运用场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准备语料时可选择更靠近学生生活的例句或短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含有葡语违实条件句的小短文和一些例句给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课上,教师可以先就该语法点与学生相互讨论,随后总结和强化练习该知识点。教师在详细讲解违实条件句的句法语义功能的同时,也要突出语用功能。在训练学生该知识点时,除了运用传统的按给定动词正确形式或翻译等练习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需要使用违实条件句的情境,比如观看巴西电影《如果我是你》片段之后,让学生就“如果我是你”这个主题进行自由口头表达。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该语法点的机械性客观题练习,题型可以参考按动词正确形式填空题、翻译题、句型转换题等题型,也可以布置一些有上下文或明确情境的主观题练习。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学生的练习,并就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错误分析,以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在之后其他知识点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可以在适当时候重新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综上,本文主要从句法角度对比分析葡汉违实条件句,探讨了葡汉条件句在式、时态、体三个方面的异同。针对中国学生在葡语违实条件句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反思。希望本文的一些思考能有利于葡语语法课和精读课等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条件句葡语助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全球有多少国家说葡语(答读者问)
If条件句结构的范畴认知视角及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