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小班化课堂分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0-01-10李晋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小班化独立思考分组

李晋芬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十九校 山西·大同 037006)

1 研究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这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校地处老城区,近年来班容量越来越小,少则30人,多则40人,有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条件,我在分管的四年级中和老师们开始了“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和探索。三年来,且思且行,初步形成了一套小班化课堂分组教学模式,并初见成效。个人认为以其为载体,也可以更大地实践我校教育科研研究。

2 小班化小学数学课堂小组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习惯没有形成

刚开始时虽然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但是每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对混乱的局面。大部分学生没有讨论的习惯,不知道该说什么。

原因分析:刚升上四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经过合作学习的训练,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2.2 分组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到位

学生的层次不同,中等生不够积极主动,有几个优生还沾沾自喜,自以为什么都会了。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睁着眼睛张着嘴巴等着老师给他“喂”东西吃,学生自己是不会主动去觅食更不会主动尝试觅食。

原因分析:合作小组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头之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是小组学习的当务之急。

2.3 分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课本没有意识

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我们几乎很难看到老师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似乎数学只有在老师的讲解下,在电脑的操作中,在屏幕的变化里,才能学习。数学课本常常被当作一本练习册,老师习惯了用课件演绎自己的讲课内容,学生习惯了看课件学习新的知识。

原因分析:语文书是用来读的,英语书是用来读的,唯独数学书是用来做练习的,这其实是由于教师的主观行为而导致的结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学生就能在小组学习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主阅读数学书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3 小班化小学数学课堂小组教学的具体实践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开始了小班化数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3.1 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同质还是异质

关于分组,有很多争议,也有很多结论。看别人的议论总像是在看别人演戏,只有自己亲自实践,才有发言权。就如同小组合作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一样,教师自己的实践也是教师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实践中,先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这也是大多数已经结题的相关研究的经验。在初步摸清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之后,根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成绩,我们把班里的同学都按ABCDE档进行了编组,均衡配置,男女混编。

经过实践,我们还采用了不同的小组编制方法,组建了各种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形式分,可分为二人互助型(同桌)、四人小组型(前后桌)、自由组合型(离开座位)等几种;以内容分,可分为练习型小组、讨论型小组、互帮型小组、比赛型小组等几种;以表达方式分,可分为中心发言式、自由议论式、互相检查式等几种。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是同桌小组学习和前后桌四人小组学习。

实践之后我们发现,在新授课时异质分组更加有利于同学间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培养,有利于缓解教师对弱生的辅导力度。在练习课和复习课时同质分组更加有利于教师重点辅导,有利于培优补差,有利于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扎实基础。

3.2 对合作技能的培养——独立还是合作

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数学书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中有话可说。我们认为预习不仅仅是知道会做,更应该是学生的一个自主探究,是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下的独立思考。三年来,我们坚持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从开学时的读编者的话,读目录,到上课时的读单元题目和课时题目,读数学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和每一个标点,再到学期结束后读自己认为关键的数学定理和推导过程;从四年级时候一字一句地领着读,到五年级开始的课内几分钟自己读,再到六年级的课外自己看书填书试做题目的预习作业。每一次读的要求的提高都是在一步一步教学生怎样自主学习,明白怎样的自主学习之后才能在小组学习时有发言权有话语权,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反驳别人的观点。

课中设计交流环节,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自己觉得这节课中没有可以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也要给学生时间互相说解题思路,互相检查课堂作业,互相说说一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我的小组教学最初是从同桌开始的,是从互相说自己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中的错题开始的。要求说出哪一道题错了,为什么错了,怎么订正的,思路是什么,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总结一条适合自己的注意事项。由于是学生自己的错误,所以说起来比较有思路。其次就是互相说课前预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经过三年的培训之后,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基本上能说出看懂的内容,也能提出几个颇有价值的问题难住大家,引发思考。课后布置实践性的小组作业。比如跑道的周长和面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友谊,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豪感。

分组教学实践后才知道其实它也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小组教学需要培养的技能还有许多许多。比如学会倾听,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他讲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且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比如学会讨论,讨论交流是小组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在独立思考后,由组长安排汇报独立思考的内容,一人汇报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学会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技能,才能使每个学生摆脱在小组中依赖他人思考的现象,才能有效进行小组教学。

3.3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步还是异步

因为有上级抽测的压力,虽然承认不同的学生要不同对待,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做到“当堂清”的话,教师就会内疚就会反思就会留生。数学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今天的知识点就是明天学习新知识点的基础,今天落下一点明天又落下一点,越积越多,那学生就只有自己放弃自己了。为了让他们开口讲话,老师们先是课下和他们谈心,问长问短嘘寒问暖;再是课上经常走到他们身边,看看她们学得怎样;批作业的时候先把这几个孩子的作业本拿出来,先批先改,面批面改,直到现在坚持了近三年,这几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30分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0分左右。

三年的实践,我们明白了小班化教学的精髓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这其中“永不言弃”是最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教师可以同步教学,学生可以异步学习,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异步学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备课组的小班化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多用心思考,多用情实践,小学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小班化教学之路也将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猜你喜欢

小班化独立思考分组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谈独立思考
分组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谈独立思考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