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0杨志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学同源教学法

杨志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0 引言

伴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生物信息学这门交叉课程随之兴起。目前多数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软件工具的掌握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被动地传授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生物信息学其中的概念和方法。这导致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不能灵活应用,还可能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问题导向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是在传统基础上以“问题”作为引子,来合理地讲授生物信息学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给学生灌输知识。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其引导作用,学生需提前预习课程相关资料,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或者教师给定问题,最后通过课堂讨论或者现场展示的方式,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本身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来传达生物信息学中的算法和应用。PBL教学法通过选取现实中的例子,来阐述其中的底层涵义,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理解生物信息背后隐藏的算法和原理,加深印象。本教学法,也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兴趣来达到传授知识点的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

1 生物信息学教学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的算法和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生物科学研究的必要技术,由此诞生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学科。生物研究者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生物学大数据其中的密码。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作者而言,掌握必要的生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生物信息学是目前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析,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组注释,基因调控网络分析,非编码RNA分析,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蛋白质序列分析等等。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广泛运用于食品检测、病毒疫苗生产、细菌耐药性测试和微生物临床检验等实际问题中。基于本学科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校均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由于生物信息学是跨学科研究,其教学涉及到数学和计算机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理论和概念较多,传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实际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用于生物信息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 PBL教学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中的实施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讲述了如何利用信息学技术来处理生物学问题等等。本课程有着许多抽象的概念,对于纯生物背景的人,或许比较难以理解,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合适的方式,来讲述这些枯燥的知识。因此,尝试应用PBL教学法在课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本论文以《序列比较和同源分析》这一章节为例,讲授一下PBL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2.1 课前培训和自主学习

在施行PBL教学前,教师先对学生进行PBL的理论常识进行培训,使学生对PBL教学法有一个必要的了解。同时,教师需要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任务布置。以《序列比较和同源分析》这一章节为例,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序列比对的算法、蛋白质比对所使用的工具和序列同源结果的解读,并学会使用在线工具查找同源序列等等。教师将学生4-5人分为一组,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教师根据学生的数量确定最终为分组的数量(6组)。教师根据《序列比较和同源分析》章节的内容,提出6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中自由选择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将课程资料上传到班级课程QQ群和超星泛雅平台,供学生参考和使用。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自我提出问题。组内成员在课下进行讨论,有疑问请教老师或者查阅文献,组长通过总结本组的意见,最终制作出PPT。

2.2 课程中的讨论和解答

在开展讨论前,教师先用10分钟时间,讲授蛋白质序列比对的原理、使用的打分矩阵、比对结果的解读和同源序列的确定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汇报所选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现场进行引导、答疑、点评和讲解,来完成这一章节内容的消化。继续以《序列比较和同源分析》章节为例,教师对各组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的先后顺序,抽取某一个小组来讲台上汇报讨论的结果。各个组长对作为代表上台做报告,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提问。代表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则有老师代为解答。等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老师对序列比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学生所做的报告结合起来,先整体后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过程,使学生对序列比对有更好的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出本章要掌握的内容,比如,为什么要做序列比对,序列比对的原理有哪些,BLAST在线网页有什么特点和BLAST软件是基于什么方法进行序列比对等等。学生报告和老师讲解,可以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对序列比对原理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2.3 课后的加强与巩固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PBL教学法的实际效果。课后,教师也可通过课程讨论QQ群,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次PBL教学中进行辅导,加深学生对生物信息学难点问题的掌握。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蛋白质,比如TP53,查找其同源序列,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升课堂效果。

3 PBL教学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PBL教学法有着其他教学法没有的优势。该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身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于其他同学讨论来不断强化对生物信息学算法的理解,并对生物信息学软件的使用 。以蛋白质序列比对章节为例,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中,学到序列比对经典算法BLOSUM62的特点、使用情形和实现方式。学生也可以现场操作演示如何使用BLOSUM62算法来查找不同物种间的同源序列,区分假阳性。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把所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加深学习印象。另外,上台做报告,也可以培养和提升语言表述技能,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当然,PBL教学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由于该教学法以问题为主体,所掌握的知识比较碎片,难以拼凑人完整模块,以至于学生可能对生物信息学课程里的知识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比如学生只记得BLOSUM62这个序列比对算法,知道使用这个算法的情形和使用软件来实现这个 BLOSUM62算法,但是当问到这个算法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学生一脸茫然。另外,该教学法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可能会消极应对,不利于课堂的开展。学生需在一个期限内完成一个成熟的PPT汇报,需要查阅其它大量的资料。PBL教学法以教师评估的方式来给定分数,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模式,更加注重现场表现能力。在一个组内,有的学生发言很积极,有的同学则沉默寡言,发言极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共同进步的情况,需要加以关注。

总体来说,PBL教学法目前还不够完美,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多多总结,在实践中加以改善。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如果只是僵硬的照搬,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们使用PBL教学法,并不是否定传统教学法,而是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个补充。我们深信,随着经验的累积,PBL教学法,会逐渐成为一个主流模式应用在大学教育中。

猜你喜欢

信息学同源教学法
两岸年味连根同源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初论博物馆信息学的形成
虔诚书画乃同源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2014年信息学与计算国际会议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