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多元互动式园本教研打造“一班一特色非遗小作坊”策略
2020-01-10许晓晖
许晓晖
(洞头区教育第三幼儿园 浙江温州 325700)
幼儿园以园本特色课程“非遗小作坊”的创设为抓手,以成为“温州游戏”共同体成员为契机,开展了多元互动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抓得着、看得见的实践成长平台,有效促使教师形成研究的意识和态度,帮助教师提高科研意识和反思行为的能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笔者通过几次教研的形式,分享关于幼儿园“一班一特色非遗小作坊”课程建设中的教研支持策略。
一、顶层设计引领,集中教研推进
笔者所处的幼儿园是一所以“创意美术”为特色的幼儿园,幼儿园在进行“玩美”课程建设中,顶层领导小组,经过研究决定立足海岛幼儿园特有的海岛条件,全面推开“一班一特色”的美术特色活动,我们通过社会性区域来“玩美术”,将洞头非遗文化以本地资源特色融入幼儿园的办园特色中,目标在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及细心展现的能力。幼儿园需要打造六间具有洞头非遗特色的玩美区域。顶层做好规划后,保教处带领教研组进行了主题系列化的教研活动,在分层研修中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形式多维度的教研促使不同层次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梯度交流和学习。让顶层的设计者发挥引导作用,与各班各年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确保每一次的园本教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让幼儿园的教科研向纵深发展。
二、主题审议引领,年段教研落实
主题审议作为一种新的教研形式的出现,更好地审视了教师的课程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一种很深的助推作用。老师们通过主题审议,更快地向专业发展。幼儿园着重成了以园长为首的课程审议小组,各科室为课程实施保障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各年段长实行有效的教研活动。时刻遵循前审议(审目标、审内容)、中审议(审活动中是否有生成的点)、后审议(对整个活动反思和改进的方案),促使课程有效开展,同时提升骨干教师的课程主题架构能力,新教师的模仿能力。
三、搭建多种平台,教师收获满满
(一)让教师的努力看得见——美篇宣传
为了让每一次的教研留有痕迹,更让每一次的痕迹促进老师成长的印记。幼儿园的宣传组将老师们的教研实录、老师们的游戏故事、老师们的教研成果场景做成一个个温馨、动人、温暖的美篇进行宣传和存档,让所有人通过二维码的扫一扫便能看见一次次温暖教研的活动现场。并借用教研活动中岗位练兵的环节,让每一位教师学会了美篇的制作,视频的剪辑、音乐的录制等一些新技能,让每个教室学有所用、研有所值。通过美篇、微信、公众号的宣传,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层面多了,赞赏老师的目光多了,配合家园工作的家长多了。这样的行为和平台不断浓厚了幼儿园的教科研氛围,凝聚了教科研的力量,更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的热情[1]。
(二)让教师的努力听得到——展示交流
交流展示让老师更自信,更是她们教研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幼儿园每学期进行对外的现场教研展示和开放交流活动,让每一位努力、认真的老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通过这样的机会,让一些年轻的新教师变得有自信,让骨干教师更有经验,让整个团队更加向上[2]。
(三)让教师的努力摸得着——科研成果
多元互动的有效教研,更是让老师们看到了成功的喜悦,触摸到了幸福的果实。教师在不断地思考、梳理,加以同伴的分析、提炼、概括,成为相对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成果,这个过程既是成果上台阶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听课评课能力和教学机智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提升。课题立项的多了、论文获奖的奖次变高了、课例、案例、游戏故事获奖的人次也多了,承担公开课教学的机会也多了,在各种研讨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让教师体验到了成功,实现了一班一课题的良好科研成果,更激励教师进一步投身研究实践的过程[3]。
教学无止境,研究无止境。幼儿园的教研依托于教师,其目的在于通过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多元互动式的教研活动大大减轻了教师参与活动的心理压力,促进了教师的思考和交流,收获了专业成长。这样的教研模式,是我们课程开发中迈出的一小步。相信,只要迈出这勇敢的步伐,教研的路子就不会显得千里迢迢,携手教研,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之路也会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