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 提升思想水平
2020-01-10向军
向 军
(重庆市九龙坡区华玉小学 重庆 40005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彰显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突出了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教师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各类群体一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当前强调促进社会和谐的背景下显得日益重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建立健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长效机制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对教师主体地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理念和“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到教师群体,在政治上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及应有的权益和需要,通过学校对教师的关怀,教师间相互关怀等措施,对教师进行真情关怀服务,使教师充分感受到学校乃至社会的温暖,更好地发挥在教学、育人、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思想状况及心理分析
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可分为精神压力、物质贫困、事业缺乏成就感三类,而且这三类又常常交织在一起。
我校教师引发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首先是所担当的繁重教学科研任务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其次是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和追求所带来的发展压力;再次是人际关系调试的需要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此外,不同年龄层的教师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婚姻家庭的调适问题、自身或家人因病致困问题、心理孤独和心理障碍问题;因个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兑现以及因腐败现象严重而引发的对社会的不满问题;由于与他人攀比引发的心理不平衡问题等。教师的种种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的,如果在学校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久而久之,就会在心理上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这既不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无助于校园和谐。
二、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由于教师的大部分教学工作存在单一性和重复性,常年累月单一、重复着一项工作,对教师意识、生理、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抑,使部分教师对工作出现了厌恶和逆反心理。
从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上分析来看,我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生活基础不稳定,社会定位不明确,同时还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面临着结婚成家,再加上青年教师都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因此,青年教师常常会表现的情绪起伏大。而对于中年职工来说,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工作节奏加快,生活习惯替换频率加快,况且,中年人一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非常重,往往要面对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容易使他们出现焦虑和抑郁。
社会上还存在对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不理解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了一份精神压力。加之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对改革的理解程度不深入,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有一种忐忑的心情,分不清方向,导致出现对未来失去信心,患得患失,精神消沉的心理问题。
目前,我校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相关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全面地解决。
三、对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索
要切实解决好上述问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校领导者、管理者要牢固树立“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意识,通过多种帮扶体现学校这个“教师之家”的温暖,以此增强教师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通过教师群体内部充满温暖和活力的自身建设来树立良好的形象,可以有效增强学校在广大教师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构建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可以让教师切身感受到职业生涯和校内外生活的人性化、人情味,从而更加积极和乐观地从事教师职业。
为此,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第一,要从政治上关心、保护教师合法权利和正当权益,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必须建立先进的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制度和机制,使学校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制度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言,实现和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实施和不断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事与分配制度、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保障教师的民主权利是对教师的最大人文关怀,也是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的最有利武器。其次,要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籍、心理上疏导、事业上帮助教师。这是党内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总体思路。切忌空洞无物的说教和“口惠而实不至”的承诺。学校干部人事与分配制度是否公正、合理,关系到教师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教师的心态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一个有志于从教并具有多方面教学才能同时又能得到群众认可的优秀教师来说,能被重用就是最大的快乐,但如果长期不被重用就会成为阻障学校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诸如用人不公等不正之风蔓延,则会加剧教师的不平心理。完善人事与分配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选拔任用机制的改革。要确保选拔任用机制科学、完善,在程序、结果上公开透明。围绕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探索规范学校领导层权力运作的制度和办法。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少责备、多宽容。对教师要作全面了解。学校领导层要能容得下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教师保持正常的心态。其次,要健全校内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师需求的多元化规律出发,让能干事、会干事的教师受到激励,体会到学校的关怀。
第二是要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保障教师民主权利,改革和完善教师动员机制,保证教师有政治上的参与感、主人翁感。
学校领导层要改变长期以来单纯的“思想工作加行政命令”的教师动员方法,新的教师动员机制要体现两点:一是要体现人文关怀,让更多的教师感受到创造性的劳动带来的愉快和幸福。二是要及时保持对教师的回应,对教师进行动员,也就等于向教师做出保证,要让教师知道自己投入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对学校领导层的信任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第三是要科学管理,建立长效心理疏导机制,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持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准。教师心理健康所呈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以烦躁、冲动、偏执、孤独、忧郁、愤懑为特征的非健康心理,一旦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事端。作为学校事务的组织者、管理者,如果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对教师的心理变化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并对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心理救助,就会严重影响学校和谐,并可能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注重教师的心理疏导,就要把教师心理健康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任务。凡教师有职务岗位变动、工作遭受挫折、事业发展不顺、家庭遭遇变故等情况,学校领导层都应及时找教师本人谈心,真心实意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有效疏导;凡是教师要求反映问题、汇报工作的,学校领导层、管理层就要落实人员热情接待,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在对教师讲发展、提要求、抓效率的同时,学校领导层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一些必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把以人为本体现到各项工作和政策中,既要让教师有压力,又要实事求是,不强人所难,给教师下达的工作目标要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也就是“跳一跳,摘果子”。
第四是要探索建立教师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理论和实践表明,尽管危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危机干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关怀,并向学校有关领导通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及时应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应对能力。心理和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力量,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和使命。要积极推动教师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人们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教育、心理医疗及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几个重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从而为构建党内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第五是要加强对存在各种困难的教师的管理和帮扶机制的建设,及时解决困难教师的难题,体现学校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爱,保证教师的正常生活和尊严。首先,要建立学校的结对帮扶机制、相应的领导机构、搭建服务平台,探索服务凝聚教师的载体形式:一是定帮扶对象,重点帮扶因病因残造成生活困难的教师、遭受意外事故造成暂时生活困难的教师。二是定帮扶责任人。组织有帮扶与带动能力的党员干部与所在党组织的困难教师开展“一对一、就近”帮扶。三是定帮扶期限;四是定任务;五是定帮扶内容。坚持传统佳节要访,有了困难要访,子女开学要访,生老病死要访,出现纠纷要访等人文关怀制度。
第六是要建立教师人文关怀的评价机制,促使学校领导层把人文关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保证学校人文关怀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学校领导层要把“校内民主”和“校内民生”问题作为评价内容。学校领导层、管理层要就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构建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长效机制作为对学校领导层、管理层主要评价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