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弧刃针治疗失眠肝郁气滞型31例

2020-04-20王会丽

中医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肝郁气滞电针

王会丽

(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失眠在《内经》中又被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寐等,是以经常的难以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表现有入睡时间长、多梦易醒及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时间较短等。2016年 1月—2017年3月,笔者采用弧刃针治疗失眠肝郁气滞型31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62例驻马店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平均(55.29±8.64)岁;病程平均(7.10±2.77)月。对照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平均(56.39±7.70)岁;病程平均(6.61±2.58)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①以失眠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入睡时间长、眠浅、多梦易醒、早醒、醒后难以入睡、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等症状均继发于失眠;②每周至少发生3次失眠,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③可引起显著的痛苦或降低精神活动效率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属于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所引起的失眠。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2]中关于肝郁气滞型不寐的标准。主症:难以入睡,早醒多梦,烦躁易怒,或情绪低落,善太息,并伴胸胁部胀满疼痛,咽喉部有异物感,头痛头晕等。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腻,脉弦。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辨证为肝郁气滞型;②年龄18~75岁;③病程1个月~≤30年;④近期没有服用过抗精神类、抗抑郁类或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⑤意识清醒,有独立的认知功能,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主动配合检查和治疗;⑥近期没有参加任何临床试验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由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及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失眠者;②精神类药物滥用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⑤体质虚弱、晕针者。

3.3 病例脱落标准

①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失访或死亡病例;②在治疗过程中主动退出或发生意外情况不能继续坚持治疗者;③由于各种其他原因,疗程并未结束退出试验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主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双),神门(双),内关(双),太冲(双)。操作方法:选用直径为0.3 mm、长度为40 mm的泉河牌一次性针灸针(由固始公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0902),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穴位常规消毒,百会向后平刺1.5寸,四神聪朝百会方向平刺1.0寸,安眠直刺1.0寸,神门、内关、太冲均直刺0.5~1.0寸。安眠、神门、内关行补法,太冲行泻法,以得气为度。针刺后将双侧的安眠穴及双侧太冲穴连接上电针治疗仪,使用连续波,选取患者能耐受的电流强度,每次20 min,1 d 1次。治疗组给予弧刃针治疗,主穴:颈1横突(双)、颈2棘突(双),风池穴(双)。选用直径为0.7 mm、长度为38 mm规格的弧刃针(由河南宇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708),患者取俯卧位,定位后,于选取定点处以质量分数为2%碘伏消毒,铺洞巾。使弧刃针针体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至皮下。进针后,观察患者反应,若未出现过激反应即可逐一对痛点进行松解,当闻及“咔嚓”声响或手下有落空感时停止,快速出针。待所选取定点均施术完成后,撤去洞巾,再次进行消毒,并于伤口表面以输液贴覆盖,避免伤口感染。每3 d治疗1次。两组均以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失眠的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睡眠时间完全恢复至正常或能持续>6 h以上,睡眠较深且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改善,睡眠时间能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但总睡眠时间<6 h。有效:症状得到缓解,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6 观测指标及方法

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PSQI)[4]:总分范围在0~21分, 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好,反之越差。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疗效对比 例

7.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在中国失眠症患病率达到43.4%[5];在美国约有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患有严重失眠的人已达17%[6]。西医学认为:失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学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气机紊乱,阴阳平衡失调,主要与心肝脾肾4脏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应该心肝脾肾4脏同调。失眠症型较多,但失眠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心神受扰而夜不能寐。

电针治疗失眠具有操作简便、不良作用较小且疗效肯定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中针刺治疗以镇静安神、疏肝解郁为治则,选取的督脉上的百会、四神聪穴,具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之效;安眠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7-8];心经原穴神门与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相配伍, 具有养心安神之功[9-10];太冲为肝经原穴,具有平肝潜阳、 行气解郁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平衡阴阳之效。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通过提高脑积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11],从而提高睡眠质量。γ-氨基丁酸作为大脑天然的镇静剂,具有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使人更加容易地进入深度睡眠。但在临床过程中, 长时间反复多次地应用针刺、电针疗法, 会降低治疗疗效,使机体产生耐受效应[12-13]。

目前,虽然利用弧刃针治疗失眠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在临床应用中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弧刃针既能刺激腧穴,又能起到松解解压的作用,且较针刀疗法创伤面积及疼痛感轻,因此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通过刃针刺激穴位所产生的牵拉应力、张力、内应力等, 激发经穴, 产生较强的经络传感[14]。针刀疗法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而弧刃针是在经验的总结上大胆创新,进一步改良了传统针刀之不足,其优势在于:①弧刃针刀的刀刃为V形,且带有弧度,加长了刀刃长度,使治疗范围更大;②进针面积小,直径0.7 mm的弧刃针刀口只有0.2 mm,能够以相对较小的组织创伤直达病所,达到较大的松解效果[15];且无需麻醉即可操作,避免了临床风险,易于被患者接受,受到临床工作者青睐。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局部刺激,达到局部减张、减压作用,恢复局部血液循环[16]。刃针松解通过刺激风池等颈部的穴位来抑制颈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 并且扩张支配区域血管使椎基底动脉供血得到改善, 平衡抑制和兴奋,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从而改善了睡眠。

虽然弧刃针治疗失眠为失眠的治疗开创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但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下一步有必要深入研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两组在治疗失眠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观察组在缩短入睡潜伏期、提高深睡期睡眠时间方面, 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弧刃针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在临床应用用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症状、 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且较电针而言,减少了每天治疗的痛苦及机体对治疗的耐受效应。因此,弧刃针治疗失眠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无成瘾性及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肝郁气滞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