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想辜负每一碗面条

2017-07-31谷月英

知识窗 2017年7期
关键词:鳝鱼面馆摊位

谷月英

一家隐藏在深巷中的小面馆,仅由几张简陋的桌椅露天拼凑而成,没有招牌,不打广告,却成为成都“门店”的代表。小店不大,却有各种口味的面条,价格也各不相同,鳝鱼面是面馆的招牌,一碗面就要38元,一碗松茸炖鸡面,更是要价85元。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却在微信圈里被轰炸搬地转发,不仅让本地食客拼团试吃,更引得北京、广东等外地游客到成都来品尝面的美味。这家店的老板叫张光远,六十多岁,人称张师。

在开面馆前,张光远是个小区门卫,月收入仅有三四百元。为了维持生计,张光远辞去了门卫的工作,跟物业经理申请了多次,最后在門卫室旁边搭建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他添置了锅碗瓢盆,又花了数十元买了几张小桌子和板凳,就这么做起了买卖,摊位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小店刚开业时,张光远卖的是牛肉、海味、渣渣等口味的家常面,因为调味精细,迅速在周围居民中打响了名号。一次,两位熟客来店里吃面时聊起了“红烧鳝段”的做法,当听说张光远有三十多年烹饪鳝鱼的经验时,立即向他预订了1斤鳝鱼,约定周末前来品尝鳝鱼面。

接下挑战,张光远便在心中罗列出鳝鱼制作的各项要点:大拇指粗的,肉质最嫩;宰杀后不洗不汆,直接生炒,最大限度地保留鳝鱼的鲜味;制作时宽油、多蒜,还得加点儿辣椒、豆瓣,这样做好后才能没有腥气,滑嫩又入味……面条做好后,浇在上面的鳝鱼鲜香晶亮,引人食欲大振,两位食客吃得大汗淋漓,兴奋得直竖大拇指。而它诱人的香气也引得一旁的食客频频张望,当即有人预订了5斤鳝鱼加3斤面做成的6碗鳝鱼面,并约定周一中午来吃。

经过反复试制加工,张光远的鳝鱼面更加美味了,馋嘴客们上传面条到微信、微博上,大段鳝鱼、雪白面条、红亮汤汁引出了无数网友的口水。就这样,“张记鳝鱼面”在网络爆红,引来了无数外地吃客。

生意太好,一天100碗鳝鱼面都不够卖,在大家都以为张师要找帮手开店时,他却挥挥手,罢工了。“一顿只卖18碗,再多也没有了。”因为他想把每一碗面条都做得特别完美,他不想辜负每一碗面条。

另外,张师的脾气很大。不管你觉得好不好吃,反正一定不能说不好吃。见到他当天,耳尖听到客人等位时的抱怨,忙得晕头转向的他,都会腾地转过头来,教科书式地翻白眼,附带送客人一句“爱吃不吃”,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也怪,张师越是这样,客人越是吃得乐呵。

人们也很意外,这么个臭脾气、嚣张的态度,再加上只有四张折叠桌,连苍蝇小馆都算不上的摊位,却愣是在美食遍地的成都,靠一碗面闯出了名气。

原因很简单——好吃。哪怕只是路边摊里的一碗面条,张师也不想糊弄每一位客人。这一次,摊位终于搬家了,搬到了更隐蔽的小区里,除非熟人带路,否则压根找不到小店。没有招牌、霓虹灯,只有阳台上挂着的大红灯笼上,用毛笔写着“张记鳝鱼面”。

进门后,小店依旧不宽敞,却非常干净整洁,唯一不变的是墙上用毛笔写的菜单,看得出价格都有上涨的痕迹,但值不值得,就像食客说的:“吃过就知道了。”

有人说张师真是个传奇,近60岁才靠一门手艺出了名。身边的人问他有什么诀窍,张师笑了笑,说:“做生意,讲诚信,有良心,这样才有赚,才会赢。”

猜你喜欢

鳝鱼面馆摊位
水果摊的主人
听爸爸讲述钓鳝鱼的故事
一号摊位
无尽遐想等
洗肉面馆
洗肉面馆
野生鳝鱼观察日记
母亲的摊位
面馆惊魂
鳝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