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构建

2020-01-10刘广明柴淑婉

关键词:视阈课程内容思政

刘广明,柴淑婉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高校思政类MOOC(慕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代表,既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是 “互联网+思政课”的一项教育创新,其目的都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思政类MOOC存在着“高辍学率”“低完成率”“无用无效”等问题,其传递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评价思政类MOOC,进而提高思政类MOOC的教学效果,不断改善思政类MOOC的教学质量,笔者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

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套系统、全面、可操作性强的MOOC评价体系,一定有具体的构建原则作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便是如此。

1.1 以提高学生获得感为切入点

2017年,教育部全面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明确指出:“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1]。思政类MOOC的学习获得感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思政课学习时,通过与思政课教师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等环节的互动,产生的满足自身成长发展需求的积极主观感受,包括理论知识的习得、思想观念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为思政类MOOC能够“学有所用” “学有所得”,进而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情感转变。因此,思政类MOOC要以提高学生获得感为切入点,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他们面临学业发展、就业选择等多重考量时期,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于传授的知识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疏导和正面解答学生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帮助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判断思政类MOOC教学效果时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1.2 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着力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明确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因此,高校思政类MOOC要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此为着力点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也是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判断思政类MOOC教学效果时要遵循的第二个原则。

1.3 以加强学生终身受益为落脚点

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要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3]。在思政课建设体系中,只有让学生终身受益,他们才会毕生难忘,进而真心喜爱。因此,“终身受益”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终身受益”是指,思政课的实效性不仅体现在一事一时,更可以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一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奠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断满足自身的成长发展需求。要想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有获得感、着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知识获得感和思想获得感的基础上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不仅要从提高学生获得感、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还要从课程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原则出发,去判断思政类MOOC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也是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判断思政类MOOC教学效果时要遵循的第三个原则。

2 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作为MOOC评价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构建和MOOC评价体系构建密切相关。因此,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时,不仅要考虑MOOC评价体系构建的共性,还要注意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的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核心是根据高校思政课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特点,以提高学生获得感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着力点、以加强学生终身受益为落脚点,采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补充完善等科学的构建方法,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给予具体的评价描述,从学生视角考量高校思政课的各个环节,提升思政类MOOC建设水平。

2.1 评价指标的理论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杜金蝉等选取爱课程网上的10门MOOC进行点评,发现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趣味性、使用性和启发性等方面;同时认为论坛讨论区、助教老师、课程大纲的提供、同伴互评模式和MOOC证书的颁发等,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感受[4]。吴守蓉等以北京大学“教你如何做MOOC”课程为例,基于学生视角试图对MOOC教学进行评价和改进,总结出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者学习体验自我认同评价、课程参与度评价等4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进的若干途径[5]。陈凡基于对51所大学本科课堂现状的实证研究,从多角度论述了我国大学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比较分析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教学范式,为今后“以学生为中心”的MOOC教学战略和评价战略提出了参考和借鉴[6]。来自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的Britain和Liber,经过分析研究,共同完成AFrameworkforPedagogicalEvaluationofVirtualLearningEnvironments(《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的学习报告。该报告从评价策略的角度介绍了两种不同模型,其中一种模型把学生视为评价课程质量优劣的参与者,将师生、生生及学生与环境进行交互的具体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对象,主要从通信性能、灵活性能、交互性能和反馈性能4个方面进行对比,来考察虚拟学习环境的优劣[7]。

总的来说,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学科“课程”和平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时的获得感。因此,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时,应将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技术平台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指标。

2.2 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高校思政类MOOC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研究文本,找出影响学生获得感、发展核心要素和终身受益的主要因素。样本选取截至2019年9月30日,共选取了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14门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南京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再结合对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和国内外MOOC评价体系的分析,以及对专家、学生的访谈,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最终确定了学生视角下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的一、二级指标,构建了评价体系。

首先,采用Python爬虫软件,抓取了中国大学MOOC网上14门次的国家精品思政类MOOC学生对课程的所有评价。这些课程选课人数多,评价数量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将抓取到的学生评价用jieba分词词频算法划分为一个个词组,用情感分析法对词汇进行分析,共分析出100个积极词汇,如“喜欢”“帮助”“详细”等。同时,对积极词汇进行分组归类,将表意相同或相近的归为一类,并将该类所包含的积极词汇叠加,得出最终词频。例如,“授课”、“讲课”、“讲解”和“教学课”等归纳到“授课”或“教学”当中。再次,把表述不规范的词汇删掉,如,“很多”、“特别”等无实际意义的词汇。最后,用Matplot库绘制直方图,得到13个词频出现最高的规范积极词汇,分别是“学习感受”“课程内容”“老师”“学习”“授课”“同学”“方便”“课堂”“时间”“视频”“作业”“软件”和“互评”。这13个词频最高的规范积极词汇之间存在重合与交叉,根据具体描述进行隶属关系梳理,得到了9个词频较高的积极词汇,分别是学习感受、课程内容、老师、授课、同学、视频、作业、软件、互评。

这9个词汇是学生学习高校思政类MOOC时最关注,也是最能表现学习获得感的方面。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将从这些词汇中归纳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首先,(论坛讨论区的)软件、作业和互评可看作高校思政类MOOC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管理。因此,按照逻辑结构,将这3项归纳到“技术支持”指标下,并对它们进行规范、概括性命名,如“软件”更改为“平台服务”,“作业”更改为“认证考评”。其次,授课(讲授方法)、老师和视频属于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3项按逻辑关系归纳到教学方式中,并将“老师”更改为“教师状态”,“视频”更改为“教学视频”。最后,学习感受和课程内容作为较宽泛的概念,其中包含着较多内容。如,出现频次较高的“知识增加”“生动有趣”可归纳到“学习感受”中。最终得出:在学习思政类 MOOC时,学生最在意的是学习感受、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技术支持等4个方面。

2.3 评价指标的访谈完善

为了提高该评价体系的认可度,增加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笔者分别向身边的思政专家和在校学生做了小范围调查,并进行面对面访谈。在学生访谈中,共有40名学生(均参与过高校思政类MOOC学习),文科、工科各20人,男生、女生各20人,涵盖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在专家访谈中,共有4名校内专家。其中两名专家长期从事高校思政类MOOC制作,具有丰富的MOOC制作经验。另外两名专家长期从事本科思政教育和教学改革,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思政类MOOC有独特的理解。

通过对思政专家和在校学生的访谈可知,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总体来说是相对客观、合理和科学的。

3 评价体系结构

基于提高学生获得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增进学生终身受益的评价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访谈完善的方法可以看出:学习思政类MOOC时,学生最在意的是学习感受、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技术支持4个方面,然后是课程是否生动有趣、全面详细,能否使自己知识增加,获得帮助性价值等具体方面。

3.1 评价体系

通过以上相关理论与研究,本文初步将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构建成以学习感受、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技术支持等4个为一级指标,以知识增加、生动有趣等20个为二级指标,1—10分为打分分值的评价体系。具体参见表1。

3.2 评价体系的使用

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坚持从学生立场出发,力求站在学生角度对高校思政类MOOC进行客观评价。

当学生听完一门思政类MOOC后,会根据该评价体系的若干指标对所学课程进行相应评价。例如,针对“学习感受”,主要从学生是否可以从所学课程中增加思政课的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是否觉得教师讲课生动有趣,能否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内容是否详细全面以及教师对该课程的讲授是否通俗易懂等几个方面加以判断。以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描述作为参照,以是否满足以及满足程度,按照给定的1—10分进行打分,再根据其所占权重来计算这一项的实际得分。同理,针对其他指标,也都是按照是否满足以及满足程度进行打分,并根据所占权重计算出该门课程的总得分,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若达不到及格分,说明该思政类MOOC不符合学生需求,应给予相应完善;若达到及格分以上,则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分数较低的指标和分数较高的指标,前者是需要着重完善的部分,后者则是应继续保持的部分。

该评价体系以第一人称叙述,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思政类MOOC时有强烈的代入感,更贴近学生学习课程时的真实心理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评价思政类MOOC的积极性,促进思政课程改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思政课课程的丰富、学生学习特点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持续促进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平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作用。

4 评价体系指标分析

根据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对具体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析,说明如下。

学习感受是学生学习高校思政类 MOOC 时在知识、技能、认知等方面的主观感想与体会,是最能表达学生获得感的直接描述, 更突出站在学生立场上这一出发点。研究可知,①高校思政类MOOC授课内容通俗易懂、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等,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加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这在提高学生获得感、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方面具有重大价值;②知识增加是学生学习思政类MOOC的重要目的;③生动有趣、全面详细、通俗易懂是学生希望听课时带来的直观感受;④帮助性价值是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成绩、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等。因此,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感受,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将知识点众多、体系完整的思政知识,以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将外在的知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养。

高校思政类MOOC是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因此,课程内容是对其评价的重要指标。课程介绍、内容设计、知识点和扩展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二级指标,在学生评价思政类MOOC时出现频次较高。思政类MOOC的学习是从观看课程介绍开始的,是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决定是否学习该课程的重要前提。其内容设计强调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明确受众群体和教学目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并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保证课程的时效性。思政类MOOC的知识点是指,其通常以单元或章节的方式呈现课程,有计划、有逻辑地将其分割成小单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政类MOOC的资源拓展主要包括微视频类、文档类和其他类在内的学习资源。

高校思政类MOOC课程内容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的,这其中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包括教师利用教学工具进行的有效表达。如教学态度、教学资源、教学讲授等,旨在从教师教学入手,提高MOOC质量,促进MOOC学习者的知识内化。一方面,“教师良好的外在表现具有诱目、美化、归类、信任作用”[8]。因此,在教学交互中,教师既要衣着得体,面对镜头表现自然、有眼神交流,也要发音准确清晰,恰当使用手势动作。另一方面,高校思政类MOOC无法实现师生、生生面对面学习。因此,在播放教学视频时要有效利用教学交流工具,使教学符合学生特点,乐于被学生接受,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交互不足这一缺陷,如小组讨论、电子白板等。同时,在高校思政类MOOC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只有清晰、明确,教师才能有针对地提高教学能力,保证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MOOC作为大规模的开放性在线课程,平台的运营与管理直接影响MOOC的播放与传播。因此,技术支持是教师有效讲课、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技术支持下的平台服务、界面布局、认证考评、评价反馈和论坛讨论区,是学生学习思政类MOOC时较关注的方面。平台服务主要包括导航系统、软件工具等,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熟练地进行网络学习,减轻使用负担。合理的布局分布、清晰的文字视频、内容的主次分明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视觉负担和认知压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认证考评的学生,可获得参与平台课程学习结果的证明,如学分、证书等,激励、督促学生持续学习。评价反馈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论坛讨论区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渠道,是促进持续学习的重要保障.

5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思政”的大量涌现、国家“思政金课”的广泛建设,如何从众多的思政类MOOC中筛选出质量优良的课程服务学生,如何使“思政金课”效果更佳、影响更深,如何使思政类MOOC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基本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用以客观评价思政类MOOC至关重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通过访谈分析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视阈下的高校思政类MOOC评价体系,将通过以评促建,不断促进高校思政类MOOC的科学发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提高思政课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发挥思政类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引领作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猜你喜欢

视阈课程内容思政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