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疫情防控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与启示

2020-01-10曹梦珂杨明明方章东

关键词:公共卫生共同体命运

曹梦珂,杨明明,方章东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全球发展与变革的中国方案,是对人类前行进步的深入探索与思考。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密切,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人类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逐渐成为世界共识。

2020年农历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中国与世界在这场战“疫”中同舟共济、携手面对。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每一个人都是战士: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四面八方的驰援者,不舍昼夜的建设者,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2020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2]。因此,探索疫情防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意蕴及实践启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术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及意义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张贺福、赵欢春等学者从宏观视角分析,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人民的期望,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3-8]。周琪、江时学等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入手,探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应对经济发展、生态危机、全球治理,克服个体主义、利益至上主义和霸权主义等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11]。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践行做法,但将时事热点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现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探索疫情防控中体现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并从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探讨疫情防控工作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带来的实践方向与启示。

1 疫情防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意蕴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1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极构建疫情防控的命运共同体,打好防疫阻击战,必须坚持“共同利益观”“共同责任观”“共同治理观”的价值导向,凝聚主体共识,团结国内、国际力量,才能赢得全球性战“疫”胜利。

1.1 共同利益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3]在疫情面前,人类都是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关键时期,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利益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树立休戚与共的共同利益观,为打赢这场人类战争提供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重视部分的作用,以局部推动整体,实现最优目标。历史和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地球村”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经济合作、政治外交、文化交流以及生态治理等多个方面,已经形成了高度交融的利益链条,任何国家都无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置身事外。中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一直致力于团结世界各国,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国际场合多次强调的那样:“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1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求“和合”,天下为一家,协和万邦;世界各国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人与人交往和睦相处,同心同德,追求“大同”的理想境界。“和合”观念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对中国传统的“和合”观念进行合理扬弃,有利于新时代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抗击疫情时期,与世界各国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实现共赢共享的最终目标。

在抗疫过程中,患难见真情,中国与世界各国守望相助的友好情谊得到了见证,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得到了诠释,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和利益紧紧相连。2020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回信中提及:“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15]疫情发生以来,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向中方表示慰问,习近平主席在中国疫情发生后,近两个月里同22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28次[16]。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提供抗疫物资援助,表达了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支持[17]。中国高度重视在华外国公民的防疫和生活保障问题,对在华感染新冠肺炎的外国公民一视同仁地进行救治,这体现了中国平等、博爱的胸怀与气度。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积极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良好沟通协调,在国内疫情出现向好趋势后,中国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克服自身困难,用行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和合”理念的精髓,把中国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紧紧联系起来,各国交流合作将变得更加活跃,整体关系将取得新的发展。

1.2 共同责任观

马克思曾这样论述人的一般责任,“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8]疫情防控工作实质上就是对中国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共同使命的考验。因此,树立强烈的共同责任观,既要重视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好防控工作,又要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向全人类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9]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20]因此,世界的整体进步是以增强全人类的福祉为中心,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了实现全人类自由而平等的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努力地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一路向前,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向世界证明中国实力,为增强人类福祉贡献力量。在面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国不仅关心和处理好了国内人民的安全与需求,还树立和巩固了负责任的东方大国形象,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唤醒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意识,共同维护各国人民福祉和全球卫生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是对中国的大考,更是对全人类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积极主动配合,分享毒株基因组序列,并且能够迅速及时地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盒,同时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疫情期间,中国采取了科学的防控策略,努力阻止疫情向世界范围蔓延,一直密切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形势,并且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用实事求是的中国态度,加强国际防疫合作。对于出现疫情扩散的其他国家,中国也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积极为全球卫生事业的安全和稳定贡献着力量。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周密部署,快速遏制了国内疫情蔓延势头,通过4场会见、18通电话、5封慰问信和1封回信[21],向世界传递战“疫”信心,分享了中国经验,表达了中国始终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既控制了疫情在中国境内扩散,也阻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22]。截至5月6日,中方设立了20亿元人民币的抗疫合作专项资金,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召开120余场视频交流会议,向19个国家派出21支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地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开设向所有国家开放的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23]。携手应对疫情,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人类战役中,中国医者跨国“逆行”,用行动诠释了“病毒无情,人有情”,“情谊和病毒一样无国界”,展现了中国人的博爱与善良。中国分享的抗“疫”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目前,意大利、伊朗、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借鉴中国方舱医院的救治模式和经验,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阻击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罗马城一小区还响起了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市民高喊“感谢中国”;意大利女孩作画感谢中国援助抗“疫”;民众也纷纷在网上留言:“谢谢中国。意大利人不会忘记”[24]。由此可见,此次疫情期间,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和中国精神,并用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携手应对全球挑战赢得了信任,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防疫工作树立了典范。

1.3 共同治理观

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及人的身心关系之间高度和谐的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社会。”[25]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根本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努力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加体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团结协作、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就此次疫情防控而言,人类在保证公共卫生安全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树立了共同治理观,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认为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性的存在,其存在前提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地域性交往向世界性交往的转变[26]。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共同治理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生存智慧。这句话出自《尚书·尧典》,指的是要通过与各诸侯国和睦相处,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天下的太平。所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依靠的不是个人力量,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力量。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汲取和转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团结协作的精粹,多次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考验,但人类坚信此次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必将成功。此次疫情充分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领域治理体系建设的紧迫性。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作出指示:“要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27]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各国都要放下过往分歧,加强全球联防联控[28]。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也提出要在世卫组织领导下,调动全球资源抗击疫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29]。此次疫情,影响范围广、时间长,让世界各国明确了加强全球联系与合作,探索开展跨国联防联控,对资源和经验进行交流共享的重要性。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正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短板和不足,携手共建合理严谨的疫病防疫体系,为人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2 疫情防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启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30]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同处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此次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工作,也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带来了深刻启迪。

2.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热门词汇,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1];2015年,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并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发展经济,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32]。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也愈加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公平正义的生态治理新秩序,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次疫情引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第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起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可以没有人类,但是人类不能没有大自然。第二,人类想要减少和避免灾难的发生,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观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不应以其他生命、事物的牺牲为代价,来成全自身的发展进步。拒绝野味,给予野生动物适当的生存空间;保护环境,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等等。第三,探索能够平衡人与自然的新型发展模式。近年来,国际社会倡导“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发挥了有利影响,也为人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信心。世界不断在发展,人类一直在进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上,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2.2 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深刻感受到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自古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要防患于未然。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负责,也是对世界的安定和谐做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此次疫情期间,更是将人民放在首位,甚至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升到了“以增进人类福祉为中心”的高度。疫情面前,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都应当反思此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与不足,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第一,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形成自上而下、完整有序的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尤其做好基层防控工作,保证在疫情发生时可以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做好层层防治,阻止疫情扩散。第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医学研究和多学科科研力量的合作,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能够对症下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交通、舆论宣传、住建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措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增强忧患意识,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预测及演练,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应急管理队伍。第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问题在国际议程中的位置。对于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应当携起手来,一起迎接挑战。用公开、透明的真诚态度,及时与世界各国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用团结来防控疫情,推进健康领域重大项目的国际合作。

2.3 加强国际协调合作,深化巩固友好情谊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为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和平稳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都由世界其他国家共同成就。如今的世界已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许多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国家问题、民族问题,而是全人类都需要思考解决的共同问题。在特殊时期,人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意义,更加明确了加强国际协调合作,深化巩固友好情谊的重要性。

“患难见真情”是对这一时期各国间交往情况的最佳诠释。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给予了关怀与帮助,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资上的,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极大的鼓舞与帮助。中国也在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态度与行动。第一,树立人类是一个整体的共同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本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克服霸权主义和利益至上主义,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前进目标,崇尚公平与正义,才能凝聚和平与发展的共识,共同迈向光明的未来。面对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指导下,携手发挥人类的智慧,探索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第二,加强国际协调合作。经济上,各国应相互支持、相互发展,形成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以公正、平等的贸易态度,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国际市场发展,促进国内经济进步。政治上,各国应加强合作交流,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关系,深化巩固友好情谊。文化交流上,各国应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共同繁荣世界人类文明。第三,加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沟通,增进各方理解与互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促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合作进程,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人类能够团结一心,用“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共同治理”的观念,一起应对挑战,用友好的情谊共克时艰,不断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实践,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 结束语

疫情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痛苦,还有许多深刻的认识与重要的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33]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既体会到疫情防控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也从这次考验中发现了自身的短板,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一步建设有所启发。疫情防控犹如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加强国际团结协作,人类才能够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为了明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理念,本文从疫情防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这一角度,对在疫情防控中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了系统归纳,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同时,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与斗争中得到启发,并结合当今时代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和困境,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指导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从全球生态平衡、公共卫生事件和国际交流合作3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以适应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未来前进的新要求。面向未来,当今世界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或来自自然,或来自社会等,都需要各国行动起来,携手共同面对,共同应对。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共同体命运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