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帝内经》“端以正”对医德和师德的启示*

2020-01-10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官能灵枢内经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其中除了治病救人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外,还载有作为合格医生所具有的素养和作为授业解惑的中医学教师所具有的品德等。医德和师德的兼备是中医学长盛不衰的基础。《素问·针解》《灵枢·邪客》《灵枢·官能》都提到了“端以正”。“正”本义指充足,正直,如《新书·道术》曰:“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尔雅·释诂》曰:“正,直也。”《内经》所论之“正”有不同层次的多种涵义:或指正常;或指正气;或指采用正常的治疗方法;或指旺盛;或指正常生长、生化;或有正当,合适等多种含义[1]。本文通过《内经》中“端以正”所涉及的“正”来探求对医德和师德的启示。

1 对医德的启示

医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救死扶伤,所以高超的医术是医生应必备的品德之一。《内经》多篇提到“正行无问”,正确实施医药和针刺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而没有任何疑问。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提到:“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灵枢·小针解》曰:“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与“正行”等同的重要的就是“端以正”的医德。医患关系自古都一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所以医生态度在临证时显得尤为重要。“端以正”的医德,在《内经》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病因的正确认识,如《灵枢·五变》指出邪气伤人一视同仁:“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医生临证时对待疑难疾病的病人就可以据此解答其患病之疑问,这正是与“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截然相反的情况。第二,对病证的正确认识,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指出了根据阴阳变化的多少以确定不同的名称:“因变以正名。”医生临证时依据四诊合参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第三,针刺治病时态度要端正,即“欲端以正也”(《素问·针解》),一方面医生要调摄病人的精神,即“必正其神者”(《素问·针解》),另一方面医生取穴要准确,即“正指直刺”(《灵枢·九针十二原》),尤其在补泻法的操作中分别强调指出了“泻欲端以正”(《灵枢·邪客》),以及“补”“必端以正”(《灵枢·官能》)。可见,“端以正”的医德是与医术相辅相成的,也是治病显效的保证。

2 对师德的启示

《内经》对教师同样提出了“德术兼备”的要求,尤其是在《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出了“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以保证医学教育的正统性、纯洁性、求真性、精英性,其中“非其真勿授”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够明道。《内经》“端以正”也是对师德的精辟概括。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医学理论素养,即“正其理”(《素问·阴阳类论》);其次,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应该“端正敦厚”(《灵枢·逆顺肥瘦》);第三,教师向学生阐发和传授医学道理应该正确无误,即“正其道”(《灵枢·官能》)。

3 小结

自《内经》成书以来,历代医家依循《内经》的主旨进行了不断地研习与实践,从而将中医发展创新至今。《内经》的价值不仅仅是中医临证积累和理论升华,还蕴含着医生和教师所具备的品德,这也是中医学发展前进中必备的重要因素。《素问·针解》《灵枢·邪客》《灵枢·官能》中都提到了“端以正”,所以医生和教师都应该“正其心”“正其身”,不管是对待病人还是对待学生都要态度品行端正、严肃认真、胸怀坦荡、作风正派,同时对待中医药的治学态度也要十分严谨。

猜你喜欢

官能灵枢内经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氨基官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和表征
低迁移性双官能度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光聚合性能研究
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发泡剂的研制及PA6发泡成型初探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